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50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仅需两人,并利用扳手就可安全可靠的快速更换堆垛机行走轮组;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左部,设置有左部、右部自顶升机构,左部自顶升机构(9)中的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的后侧立面固定焊接在前、后侧矩形管之间,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的中心处,设置有螺杆螺接通孔(12),并螺接有顶升螺杆(13),在顶升螺杆的正下方,活动设置有顶升支撑块(14),顶升螺杆下端的圆头(23)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中,顶升支撑块(14)通过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15)顶接在堆垛机地轨(1)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可靠,降低了行走轮组更换的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巷道式堆垛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更换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顶升机构及其快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物流仓库中,巷道式堆垛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关键设备,巷道式堆垛机是在巷道中的天、地轨之间,沿巷道方向直线运动的,巷道式堆垛机上的载货台是沿巷道式堆垛机立柱方向上下运动的,载货台上的货叉,沿与巷道垂直的方向伸缩,来实现对货物的存取;堆垛机及货物单元全部重量是靠俩行走轮来承载的,堆垛机在天轨及地轨之间行走,靠天轨处4个侧导轮,以及地轨处4个侧导轮来实现导向的,天、地轨处侧导轮的存在,可以保证堆垛机不脱轨,巷道式堆垛机的行走轮承载全部重量,同时高速运行,使行走轮及内部轴承为易损件,磨损后需要及时更换,巷道式堆垛机的高度通常为20米左右,重量约10吨左右,安装在货架巷道内,在此环境中,汽吊等起重设备无法进入到货架巷道内,当需要更换行走轮时,只能靠人力,利用手动葫芦,千金顶,及辅助工装等来更换,更换难度非常大,对维修工人的水平要求非常高,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堆垛机脱轨等事故发生。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仅需两人,并利用扳手就可安全可靠的快速更换堆垛机行走轮组。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更换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顶升机构,包括堆垛机地轨和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的左端,设置有从动行走轮和左导向轮对,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的右端,设置有主动行走轮和右导向轮对,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均设置在堆垛机地轨上;堆垛机下车体框架是由后侧矩形管、前侧矩形管、左侧立柱连接底板和右侧立柱连接底板组成的;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左部,设置有左部自顶升机构,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右部,设置有右部自顶升机构,左部自顶升机构的结构与右部自顶升机构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左部自顶升机构中的两矩形管连接钢板的后侧立面固定焊接在后侧矩形管的前侧立面上,两矩形管连接钢板的前侧立面固定焊接在前侧矩形管的后侧立面上,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的中心处,设置有螺杆螺接通孔,在螺杆螺接通孔中,沿上下竖直方向,螺接有顶升螺杆,在顶升螺杆的正下方,活动设置有顶升支撑块,在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置有螺杆圆头嵌入凹槽,顶升螺杆下端的圆头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中,在顶升支撑块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顶升支撑块通过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顶接在堆垛机地轨上。
[0005]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后侧的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后限位板,在后限位板的前侧立面上,设置有前侧半圆弧形缺口,后限位板通过后螺钉与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前侧的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前限位板,在前限位板的后侧立面上设置有后侧半圆弧形缺口,前限位板通过前螺钉与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前侧半圆弧形缺口与后侧半圆弧形缺口拼接后,形成有顶升螺杆穿
过的通孔,后限位板和前限位板形成对顶升螺杆下端的圆头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中的限位;在顶升螺杆上端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四方头。
[0006]一种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包括堆垛机地轨和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的左端,设置有从动行走轮和左导向轮对,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的右端,设置有主动行走轮和右导向轮对,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均设置在堆垛机地轨上;堆垛机下车体框架是由后侧矩形管、前侧矩形管、左侧立柱连接底板和右侧立柱连接底板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左部,设置左部自顶升机构,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右部,设置右部自顶升机构,左部自顶升机构的结构与右部自顶升机构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具体步骤为:在后侧矩形管与前侧矩形管之间焊接两矩形管连接钢板,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的中央处设置有螺杆螺接通孔;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正下方设置顶升支撑块,在顶升支撑块的顶端面上,设置有螺杆圆头嵌入凹槽,在顶升支撑块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第二步、取一根顶升螺杆,在顶升螺杆下端设置有圆头,在顶升螺杆上端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四方头;将顶升螺杆下端的圆头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中,将顶升螺杆上端螺接在螺杆螺接通孔中;第三步、通过扳手旋转四方头,使顶升螺杆带动顶升支撑块顶接在堆垛机地轨上;第四步、同时旋转左部自顶升机构中的顶升螺杆,以及右部自顶升机构中的顶升螺杆,使堆垛机下车体框架上升,当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同时脱离堆垛机地轨后,停止旋转两顶升螺杆,这时堆垛机下车体框架是通过两顶升螺杆和顶升支撑块支撑在堆垛机地轨上的;第五步、对从动行走轮、左导向轮对、主动行走轮和右导向轮对进行维修和更换。
[000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可靠,降低了行走轮组更换的难度,保证了行走轮组更换时设备安全,人员安全,对巷道式堆垛机售后维修报养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0008] 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 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 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图5 是图1中的B

B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09]图6 是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用于更换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顶升机构,包括堆垛机地轨1和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的左端,设置有从动行走轮4和左导向轮对26,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的右端,设置有主动行走轮3和右导向轮对25,主动行走轮3和从动行走轮4均设置在堆垛机地轨1上;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是由后侧矩形管6、前侧矩形管5、左侧立柱
连接底板7和右侧立柱连接底板8组成的;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左部,设置有左部自顶升机构9,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右部,设置有右部自顶升机构10,左部自顶升机构9的结构与右部自顶升机构10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左部自顶升机构9中的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的后侧立面固定焊接在后侧矩形管6的前侧立面上,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的前侧立面固定焊接在前侧矩形管5的后侧立面上,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的中心处,设置有螺杆螺接通孔12,在螺杆螺接通孔12中,沿上下竖直方向,螺接有顶升螺杆13,在顶升螺杆13的正下方,活动设置有顶升支撑块14,在顶升支撑块14的顶端面上,设置有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顶升螺杆13下端的圆头23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中,在顶升支撑块14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15,顶升支撑块14通过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15顶接在堆垛机地轨1上。
[0011]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后侧的顶升支撑块14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后限位板17,在后限位板17的前侧立面上,设置有前侧半圆弧形缺口19,后限位板17通过后螺钉21与顶升支撑块14的顶端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前侧的顶升支撑块14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前限位板18,在前限位板18的后侧立面上设置有后侧半圆弧形缺口20,前限位板18通过前螺钉2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式堆垛机行走轮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方法,包括堆垛机地轨(1)和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的左端,设置有从动行走轮(4)和左导向轮对(26),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的右端,设置有主动行走轮(3)和右导向轮对(25),主动行走轮(3)和从动行走轮(4)均设置在堆垛机地轨(1)上;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是由后侧矩形管(6)、前侧矩形管(5)、左侧立柱连接底板(7)和右侧立柱连接底板(8)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左部,设置左部自顶升机构(9),在堆垛机下车体框架(2)右部,设置右部自顶升机构(10),左部自顶升机构(9)的结构与右部自顶升机构(10)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具体步骤为:在后侧矩形管(6)与前侧矩形管(5)之间焊接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的中央处设置有螺杆螺接通孔(12);在两矩形管连接钢板(11)正下方设置顶升支撑块(14),在顶升支撑块(14)的顶端面上,设置有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在顶升支撑块(14)的下底面上,设置有工字钢轨道嵌入凹槽(15);第二步、取一根顶升螺杆(13),在顶升螺杆(13)下端设置有圆头(23),在顶升螺杆(13)上端设置有与扳手配合的四方头(24);将顶升螺杆(13)下端的圆头(23)活动设置在螺杆圆头嵌入凹槽(16)中,将顶升螺杆(13)上端螺接在螺杆螺接通孔(12)中;第三步、通过扳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勇平朱忠义冯伟侯晋雷张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