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散热的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9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升散热的壳体结构,其包含:一可供计算机组件置设的壳体;其本体内部底板上系垂直立设有一第一散热部、以及后饰板上固设有与该第一散热部对应的第二散热部,并于该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间、且相对于其本体后段处系形成有一凹陷部,而使该壳体具前段较高、后段较低的型式,且该壳体其上端面与该凹陷部的落差间架设有一第三散热部;藉此,而以透过该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提供该壳体作对流散热的同时,即可再透过该第三散热部相对于该第一、二散热部间、以及该壳体其上端面作进一步的散热,进而达到不影响该壳体其内部有限空间运用下,而可有效提升对壳体内部持续进行散热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可提升散热的壳体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壳体其前段较高、后段较低的落差,于不影响该壳体其内部有限空间运用下,增加其散热装置的置设,而以有效提升对壳体内部持续进行散热的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具散热装置的计算机机壳结构及其应用情形(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主要是于一两端侧相对等高的计算机机壳1内部,垂直立设有一第一散热装置11,以提供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前端的热源进行散热,并相对于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其后侧壁上,固设有一第二散热装置12,以分别提供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及其前端的热源进行散热,使其该计算机机壳1透过其第一散热装置11、第二散热装置12相互对流,藉以达到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散热的功效;然而,上述所揭露的结构,往往需将计算机机壳1内部前端的热源,经由第一散热装置11汇集于计算机机壳1内部(后端)后,方可再将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后端)及前端的热源,同时由该第二散热装置12进行对外散热,导致该计算机机壳1内部前端热源,无法于第一时间有效对外散热下,造成其内部(后端)的整体温度的提升,致使整体散热成效不佳;因此,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并提供一种利用壳体其前段较高、后段较低的落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升散热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可供计算机组件置设的壳体,于其本体后段处形成有一凹陷部,该壳体为前段较高、后段较低的型式,又该壳体于其本体上端面与该凹陷部的落差间,架设有一第三散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得渊杨孝平
申请(专利权)人:龙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