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61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借以使一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而该电器模组具有一握持部,该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一连接部,是与该电器模组连接;一扣部,是与该连接部连接,用以使该电器模组固定于该系统框架内;以及一扳动部,是与该扣部连接,用以配合该握持部,使该扳动部被扳动时,自该系统框架取出该电器模组。(*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因应活电(hot-swap)作业的需求,如何使各式电器模组可自由抽换于系统框架间,是时势之所趋。以电源供应器而言,早期的设计是采用一机一电源的架构,所以系统一经出厂,电源供应器即锁固在系统框架内,万一故障,则只好整个系统送厂维修,毫无缓冲之余。这对于要求高品质电源的伺服系统而言,显有所违误。伺服系统为保持电源的供应无疵,通常会采用多组电源供应模组来相互支援应用。如此一来,若其中一电源供应模组出现问题,或需定期维修,则可以在系统运作的情况下,独自抽离,而不影响系统的整体作业。而当其中一电源供应模组抽离时,更可马上换上一正常的电源供应模组,以补前缺。因此,如何使电源供应模组,或电器模组能在抽换时更加便捷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在系统框架11上可置放多组电器模组12,用来支援活电作业,而电器模组12的固定多采用螺丝13穿入电器模组12的孔洞及系统框架的孔洞15来达成。这样的作法有下列缺点一、用螺丝这类固定装置来固定电器模组,需要人工来达成,组装颇为不便。二、在抽换电器模组时,还需先将螺丝拆下,才能自系统框架取出,亦为不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使其电器模组的抽换更为方便,且组装更为容易。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借以使一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而该电器模组具有一握持部,该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一连接部,是与该电器模组连接;一扣部,是与该连接部连接,用以使该电器模组固定于该系统框架内;一扳动部,是与该扣部连接,用以配合该握持部,使该扳动部被扳动时,自该系统框架取出该电器模组。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具有一弹性结构。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电器模组是指一可活电作业的电器模组。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可活电作业的电器模组是指其可在运作中更换。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电器模组是指一电源供应器。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系统框架具有一相对应于该电器模组的区域。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区域是为使该电器模组得放置于其中。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系统框架的内侧壁具有一扣槽。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扣槽是与该扣部结合,使该电器模组固定于该系统框架内。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握持部是为字型握持部,以方便该电器模组的一抽取动作。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抽取动作是指一使用者握住该∏字型握持部,且配合其母指扳动该扳动部以取出该电器模组。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连接部是借由一锁合方式连接于该电器模组上。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当该电器模组装进该系统框架时,该扣部是紧扣于该系统框架的一扣槽。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扣部借由该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之一弹性功能紧扣于该系统框架的该扣槽。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扣槽位于该系统框架的内侧壁。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扳动部露出于该系统框架外,且位于该握持部侧边。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配合该握持部是指一使用者握住该握持部,且利用其一母指扳动该扳动部。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当该母指扳动该扳动部时,该扣部是脱离该系统框架的一扣槽。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当该扣部脱离该系统框架的该扣槽时,便可取出该电器模组。前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扣槽位于该系统框架的内侧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一、可以省略用螺丝这类固定装置来固定电器模组,使组装颇更为方便;二、本技术在抽换电器模组时,电器模组可轻易自系统框架取出,相当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现有电器模组固定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器模组固定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结构立体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主要包括连接部24、扣部25及扳动部22。连接部24是用以连接于电器模组12的侧边。扣部25则在电器组12插入系统框架11的对应区域时,扣住系统框架11内侧壁上的扣槽31(如图3)。而扳动部22最主要是在电器模组12自该系统框架11抽出时可更为简便。人们可配合字形的握持部21,将母指按住扳动部22,其余四指握住握持部21,即可使固定装置的扣部25脱离系统框架11内侧壁上的扣槽31(如图3所示),而将电器模组12自该系统框架11取出。当然这类固定装置必须为弹片之类的装置,如此才能在电器模组12复置入系统框架11时,扣住系统框架内侧壁上的扣槽31(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主要特色在于,取出电器模组时,可借由扳动扳动部22及握持部的配合来达成。而插入电器组12时,由于固定装置具有弹性,因此可借由扣部卡入系统框架11内侧壁上的扣槽31(如图3所示)来达成固定电器组于系统框架的目的。当然,在固于系统框架11之后,可视需要在电器模组的另一侧,用一螺丝加以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借以使一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而该电器模组具有一握持部,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有一连接部、一扣部、一扳动部,其中一连接部,其是与该电器模组连接;一扣部,其是与该连接部连接;一扳动部,其是与该扣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具有一弹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模组是指一可活电作业的电器模组,而可在运作中更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模组是指一电源供应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框架的内侧壁具有一扣槽,其中该扣槽是与该扣部结合,使该电器模组固定于该系统框架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是为字型握持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是由一锁合结构连接于该电器模组上,该系统框架设有一扣槽,该扣部是紧扣于该扣槽,而该扣槽位于该系统框架的内侧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部露出于该系统框架外,且位于该握持部侧边。专利摘要一种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借以使一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器模组的固定装置,借以使一电器模组固定于一系统框架内,而该电器模组具有一握持部,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有一连接部、一扣部、一扳动部,其中:一连接部,其是与该电器模组连接;一扣部,其是与该连接部连接;一扳动部,其是与该扣部连 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崇章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