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电路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45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电路板的装置,包括用来放置电路板的基座元件和用来固定电路板的扣具,该基座元件至少设有两道彼此平行的沟槽;该扣具进一步包括定位元件和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是与该定位元件组合在一起,且该定位元件与固定元件可以相对地移动;该固定元件用于组装基座元件的沟槽,且固定元件和基座元件之间可以沿着该沟槽相对地移动,从而使该扣具在X轴与Y轴的两个方向发生位移,以设定电路板相对两侧的距离,然后操作该固定元件以使定位元件固定在基座元件上,通过定位元件将电路板固定,以达到适用多种规格的电路板的固定功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电路板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依据不同尺寸规格的电路板面调整扣具相对于基座元件的位置,再通过该扣具将电路板固定于基座的装置,且该装置组装或拆卸均十分方便,可以大量节省装卸的时间而增加经济效益。图2显示了第二种传统已知的将电路板组装于主机壳体的结构,即在基座元件A的上面冲压成型出三个包围成冂形的折板A2,然后再将电路板3放入这三个折板A2所围成的范围内并予以固定。但是,因为这些折板A2是被固定地设在基座元件A上而无法改变位置,因此当使用者日后需要将电脑升级而更换较大或较小的电路板时,这三个折板A2所围成的区域范围则不能适用不同规格的电路板。图3显示了第三种传统已知的将电路板组装于主机壳体的结构,即在基座元件A上以冲压技术设置多个倒钩A3,另外在电路板3上设置多个对应于这些倒钩A3位置的洞孔31;组合时,将洞孔31对准倒钩A3,再将电路板3扣下,让倒钩A3穿过洞孔31而扣合固定。然而,利用倒钩扣住洞孔后便很难卸下,增加了更换电路板的麻烦;而且,由于在组装电路板时,必须将设在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口推向主机壳体后方的开口,所以电路板必须先以倾斜状态将其连接端口靠近主机壳体的开口,然后再将电路板完全放下,如此一来,将会导致洞孔31与倒钩A3在不完全对应的位置而增加扣合固定的难度。本技术针对前述已知的将电路板固定于主机壳体内部的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加以改良,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固定电路板的装置。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电路板的装置,该扣具在固定或松卸电路板时的操作十分简易,从而降低组装的成本。鉴于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固定电路板的装置,包括用来放置电路板的基座元件与用来固定电路板的扣具,该基座元件至少设有两道彼此平行的沟槽;该扣具进一步包括定位元件与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与该定位元件相组合,而且该定位元件与固定元件可以相对地移动;该固定元件用于组装基座元件的沟槽,而且固定元件和基座元件之间可以沿着该沟槽相对地移动,从而使该扣具在X轴与Y轴的两个方向位移以设定电路板相对两侧的距离,然后操作该固定元件而将定位元件固定在基座元件上,通过该定位元件将电路板固定,以达到适用多种规格的电路板的固定功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固定电路板的装置,主要是利用扣具1与基座元件2共同将电路板3固定在主机壳体的内部,如图4所示;特别地,本技术主要是利用二组扣具1分别将电路板3的两个角端固定在基座元件2上,再配合主机壳体紧靠电路板3的边缘,得以让整个电路板获得牢固的固定。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本技术的基座元件2是以金属板材制成,并且固定在主机壳体内部,用以放置电路板3;该基座元件2最好设置二道相互平行的沟槽21,而且在沟槽21的一端设置开孔22,该开孔22的直径则大于沟槽21的宽度。该二道平行的沟槽21之间的距离必须尽量地接近一般电路板的宽度,以便于调整固定电路板。本技术的两组扣具1结构是一样的,因此只以其中一组做说明,所说明的结构也适用于另一组扣具。本技术的扣具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实施结构,其中一种结构是如图5所示的包括定位元件11、止挡部件12、与一固定元件。其中的固定元件包括栓轴14、扳动部件13与枢轴15;该栓轴14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沟槽21的宽度,而且在栓轴14的一端具有直径大于该沟槽21宽度的头部141,相对于头部141的栓轴14另一端则设有垂直于栓轴壁面的枢孔142。所述的扳动部件13在一端设有一宽度大于所述栓轴14直径的缺口133,该端的侧边设有贯通的枢孔131,且在该端的下方设有凸轮部132;该凸轮部132可以是突出扳动部件13表面的弧形凸块,也可以是直接将扳动部件13一端的表面形成特定曲线的设计。所述的定位元件11是一种小型箱形体的设计,该定位元件11的侧边设有贯通两端的通孔111,在定位元件11的水平面上设有垂直贯通上、下方的洞孔112,且定位元件11的前面设有可以容纳一般电路板3厚度的凹槽114,而且该凹槽114呈直线横贯该定位元件11的两侧;在定位元件11的两侧设有与该定位元件成型于一体的弹性部件113,该弹性部件113呈弯折状且至少具有一V形的突出部位。所述止挡部件12与块体121相结合,该块体121的断面尺寸几乎等于所述定位元件11的通孔111的内径尺寸,以使块体121可以穿入该通孔111并且能在通孔111内自由地移动;所述块体121的水平面设有长形的槽孔1211,而在块体121的一侧垂直面则设有锯齿部1212,用以当块体121穿过定位元件11的通孔111时,能使该锯齿部1212与弹性部件113啮合,如图8所示;也就是当块体121在通孔111内往复移动时,弹性部件113在锯齿部1212上产生弹动,因而在调整止挡部件12与定位元件11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可以灵敏地感觉到止挡部件12与定位元件11之间的位置关系。图5所示的第一种实施结构的元件在组合时,先将块体121穿过定位元件11的通孔111,使洞孔112和槽孔1211对应后,再将栓轴14由下而上穿过定位元件11的洞孔112与块体121的槽孔1211,再使栓轴14穿入扳动部件13的缺口133,然后以枢轴15穿过扳动部件13的枢孔131与栓轴14的枢孔142,将栓轴14与扳动部件13枢接在一起,进而使得扳动部件13下面的凸轮部132接触到定位元件11的上面,其组合后的状态如图6及图8所示。利用所述第一种实施结构的扣具1来固定电路板3时,首先与定位元件11相结合的栓轴14的头部141由上而下穿过基座元件2的开孔22后,再将栓轴14移到沟槽21内,并且将定位元件11侧边的凹槽114套合于放置在基座元件2上的电路板3的侧边,如图6所示,然后将扳动部件13往下扳动而使得凸轮部132压掣定位元件11,进而使头部141往上升起而压掣基座元件2的下面,通过凸轮部132与头部141共同将定位元件11与基座元件2夹掣固定,如图7所示,这样,电路板3便可被限制在定位元件11与主机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而定位。而当需要更换电路板3时,则以相反的操作程序将扳动部件13往上方转动成图6所示的状态,以解除头部141对基座元件2的压掣,即可将定位元件11和电路板3分离,进而卸下电路板3。本技术的第二种扣具实施结构如图9所示,其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包括定位元件11与一固定元件。其中的固定元件同于前述的包括栓轴14、扳动部件13与枢轴15的固定元件,因此不再就固定元件作说明。所述定位元件11是一种小型箱形体的设计,该定位元件11的一侧边与止挡部件12A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直接结合在一起,该止挡部件12A最好与定位元件11的本体相互垂直,以便配合与电路板3的角端完全地抵靠;在定位元件11的水平面上设有垂直贯通上、下方的槽孔115,而定位元件11的前面设有可以容纳一般电路板3厚度的凹槽114。图9所示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的元件在组合时,先将栓轴14由下而上穿过定位元件11的槽孔115,再使栓轴14穿入扳动部件13的缺口133,然后以枢轴15穿过扳动部件13的枢孔131与栓轴14的枢孔142,将栓轴14与扳动部件13枢接在一起,进而使得扳动部件13下面的凸轮部132接触到定位元件11的上面,其组合后的状态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利用所述第二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电路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元件,其设有沟槽;定位元件,其第一边具有一凹槽,且电路板的端边置入该凹槽中,其第二边设有止挡部件,且该第二边垂直于该第一边;固定元件,与所述定位元件结合在一起,该固定元件与所述基座元件 的沟槽相配合,所述定位元件可沿该沟槽移动,且可通过该固定元件固定在沟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昭正
申请(专利权)人:六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