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5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架设固结段主梁施工支架,完成固结段主梁和过渡墩的施工;步骤二、在固结段主梁的两侧安装前支点挂篮,在前支点挂篮上悬浇梁段混凝土,张拉斜拉索,完成第一梁段施工,挂篮逐步前移,张拉斜拉索,依次完成主梁梁段的施工;步骤三、建造辅助墩,在辅助墩的顶部安装连续梁支架,在连续梁支架的顶部完成辅助墩梁段的施工,在辅助墩梁段的顶部桥面铺设压重件;步骤四、完成中跨合拢段的施工,合拢完成后调整斜拉索索力,施工桥面附属工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辅助墩的墩顶采用均布式的桥面压重方式,使压重层于桥面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梁内检修通道顺畅。畅。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在运营状态下,斜拉桥在辅助墩处会出现较大的支座负反力,现有技术中,解决辅助墩支座负反力的常规方法有两种:一是设置拉索体系联结主梁与墩身;二是加压重。由于斜拉桥内部空间有限,设计施工较为困难,因此,通常第二种应用较为普遍。通常情况下,为充分有效的解决辅助墩支座负反力,施加的重块不仅重量非常大,而且需要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401384U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桁斜拉桥压重构造,包括上压重混凝土和下压重混凝土,但是,上压重混凝土和下压重混凝土通常体积较大,桥梁建造过程中不仅不容易放置,也很难做到较为精确的控制,浇筑时因水泥的水化热和混凝土的低热传导性,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过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易出现早期裂缝,从而降低甚至破坏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且上述压重混凝土设置在钢箱内部,存在施工困难,影响检修通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压重层于桥面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且能精准控制配重。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架设固结段主梁施工支架,完成固结段主梁和过渡墩的施工;
[0006]步骤二、在固结段主梁的两侧安装前支点挂篮,在前支点挂篮上悬浇梁段混凝土,张拉斜拉索,完成第一梁段施工,挂篮逐步前移,张拉斜拉索,依次完成主梁梁段的施工;
[0007]步骤三、建造辅助墩,在辅助墩的顶部安装连续梁支架,在连续梁支架的顶部完成辅助墩梁段的施工,在辅助墩梁段的顶部桥面铺设压重件;
[0008]步骤四、完成中跨合拢段的施工,合拢完成后调整斜拉索索力,施工桥面附属工程。
[0009]优选的是,所述辅助墩梁段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配重槽,所述压重件对称放置入两侧的配重槽内,其中,所述压重件包括依次远离所述辅助墩的中压重块、次压重件和边压重块,所述中压重块的顶部靠近次压重件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槽,所述边压重块靠近次压重件的一侧设置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棱,所述次压重件包括多个次压重块,每个次压重块的顶部靠近边压重块的一侧均设置第二卡槽,每个次压重块靠近中压重块的一侧均设置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二凸棱,每个压重件的中压重块、多个次压重块和边压重块依次搭接并匹配容纳入任一配重槽内。
[0010]优选的是,每个次压重件中的多个次压重块分别为依次远离所述中压重块的第一压重块、第二压重块和第三压重块,所述第一压重块、第二压重块和第三压重块上分别开设有不同数量的缺口。
[0011]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压重块的重量为第三压重块重量的60%~80%,所述第一压重块的重量为第二压重块重量的70%~90%。
[0012]优选的是,相邻的中压重块、次压重块和边压重块之间均设置有防滑毛毡。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匹配。
[0014]优选的是,多个中压重块、次压重块和边压重块的高度均与配重槽的高度一致。
[0015]优选的是,所述中压重块靠近所述辅助墩的端部和边压重块远离所述辅助墩的端部均与所述配重槽的侧壁相匹配。
[0016]优选的是,所述压重件由C30混凝土或铁砂混凝土制成。
[0017]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辅助墩的墩顶采用均布式的桥面压重方式,防止墩顶集中压重,压重层与调平层同步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梁内检修通道顺畅。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斜拉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辅助墩和辅助墩梁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压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压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二压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三压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一、架设固结段主梁施工支架,完成固结段主梁和过渡墩200的施工;
[0030]步骤二、在固结段主梁的两侧安装前支点挂篮,在前支点挂篮上悬浇梁段混凝土,张拉斜拉索,完成第一梁段施工,挂篮逐步前移,张拉斜拉索,依次完成主梁梁段的施工;
[0031]步骤三、建造辅助墩100,在辅助墩100的顶部安装连续梁支架101,在连续梁支架101的顶部完成辅助墩梁段102的施工,在辅助墩梁段102的顶部桥面铺设压重件;
[0032]步骤四、完成中跨合拢段的施工,合拢完成后调整斜拉索索力,施工桥面附属工程。
[0033]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完成索塔施工,架设固结段主梁施工支架,立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张拉主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及横向预应力钢束,拆除施工支架,完成本梁段施工,完成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架设固结段主梁施工支架,完成固结段主梁和过渡墩的施工;步骤二、在固结段主梁的两侧安装前支点挂篮,在前支点挂篮上悬浇梁段混凝土,张拉斜拉索,完成第一梁段施工,挂篮逐步前移,张拉斜拉索,依次完成主梁梁段的施工;步骤三、建造辅助墩,在辅助墩的顶部安装连续梁支架,在连续梁支架的顶部完成辅助墩梁段的施工,在辅助墩梁段的顶部桥面铺设压重件;步骤四、完成中跨合拢段的施工,合拢完成后调整斜拉索索力,施工桥面附属工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墩梁段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配重槽,所述压重件对称放置入两侧的配重槽内,其中,所述压重件包括依次远离所述辅助墩的中压重块、次压重件和边压重块,所述中压重块的顶部靠近次压重件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槽,所述边压重块靠近次压重件的一侧设置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棱,所述次压重件包括多个次压重块,每个次压重块的顶部靠近边压重块的一侧均设置第二卡槽,每个次压重块靠近中压重块的一侧均设置垂直向外延伸的第二凸棱,每个压重件的中压重块、多个次压重块和边压重块依次搭接并匹配容纳入任一配重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边跨均布式配重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苏麒姜凤连王宏波李青陈贵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