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53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工程废弃渣土、固化材料和水,所述的工程废弃渣土包括基坑废弃淤泥、建筑废弃渣土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以及BR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工程领域,涉及道路工程中新型基层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具体涉及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加快,每年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工程废弃渣土。其中建筑工程在初期建设以及后期拆除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尤其后者成为了城市固废的主要部分,建筑废弃物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同时在基坑工程、水利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工程废弃淤泥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对各类路基、基层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而天然沙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今已面临原料短缺的窘境,寻找可替代资源已成为当代建材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工程废弃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0003]现有技术主要集中于淤泥的快速脱水处理,通过自然晾晒、机械脱水或电渗处理等手段降低淤泥的含水率,然而上述手段往往受到场地与设备数量的限制,且处理后的淤泥性质没有改变,强度低且水稳定性差,往往只能用于低洼地区填方。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对工程废弃渣土进行固化处理及应用的方法,使其满足道路基层材料而得到有效利用,对于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工程废弃渣土在道路基层中应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的制备及施工工法,利用两种工程废弃渣土作为原材料采用固化技术制备再生道路基层,并提供了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及其应用,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与底基层,以及村镇等低等级道路基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工程废弃渣土、固化材料和水,所述的工程废弃渣土包括基坑废弃淤泥、建筑废弃渣土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以及BRL

1固化剂;
[0007]以下质量份数计,基坑废弃淤泥25~75份;建筑废弃渣土25~100份;水泥10~15份、石灰3~5份、粉煤灰10~15份、BRL

1固化剂0.2~0.3份;水10~15份。
[0008]优选的,基坑废弃淤泥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塑性指数为20

25,最优含水率为25

28%。
[0009]优选的,所述的建筑废弃渣土最优含水率为12

14%,粒径为2

5mm颗粒占15%,粒径为1

2mm颗粒占20%,粒径为0.5

1mm颗粒占25%,小于0.5mm颗粒占40%。
[0010]优选的,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采用3级以上钙质生石灰,即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大于70%;粉煤灰采用火电厂生产的细粒粉煤灰;BRL

1固化剂为浙江千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由多种有机、无机材料组成的液态化学聚合物类
固化剂,可固化各类土壤的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并与土壤混合后产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能将土壤中大量的游离废水以结晶水的形式固定,使土壤易于压实和稳定,从而形成整体密实结构。
[0011]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在再生道路基层铺设中的应用。
[0012]进一步,所述的再生道路基层包括依次从下到上铺设的路基、级配碎石层、再生底基层、再生基层以及混凝土道路面层;
[0013]所述的再生底基层按照以下配比之一进行铺设:
[0014]配比一:
[0015]工程废弃渣土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75:25;
[0016]固化材料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5:3:10:0.3;
[0017]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25

27%;
[0018]配比二:
[0019]工程废弃渣土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50:50;
[0020]固化材料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0:3:10:0.3;
[0021]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21

23%;
[0022]所述的再生基层(2)按照以下配比之一进行铺设:
[0023]配比三:
[0024]工程废弃渣土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25:75
[0025]固化材料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0~15:3:10:0.3;
[0026]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17

19%;
[0027]配比四:
[0028]工程废弃渣土配合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0:100;
[0029]固化材料配比为水泥:BRL

1固化剂=10~15:0.3;
[0030]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13

15%。
[0031]一种再生道路基层的施工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1、工程废弃渣土的预处理:
[0033](1)备料:准备基坑废弃淤泥与建筑渣土分开堆放于拌合场地内;
[0034](2)往再生基层混合料的基坑废弃淤泥中掺入石灰、粉煤灰,闷料24~48h;
[0035](3)将步骤(2)获得的混合料搅拌均匀后,继续闷料72~120小时备用;控制处理后的基坑废弃淤泥含水率小于20%,建筑废弃渣土含水率小于5%;
[0036]步骤2、根据待铺设的层位位置,结合该层位的再生基层混合料的配比制备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
[0037]步骤3、对再生道路基层进行现场施工及养护。
[0038]进一步,步骤2中制备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39]1)取料:根据再生道路基层不同层位配合比,取预处理后的基坑废弃淤泥与建筑渣土拌合均匀,继续闷料备用并测量其含水率;
[0040]2)固化剂溶液配制:根据混合料的实际含水率与击实试验测得的最优含水率的差值,取适量的水稀释BRL

1固化剂备用;
[0041]3)拌合:根据再生道路基层不同层位配合比取水泥与基层混合料拌合均匀,边拌
边喷洒BRL

1的固化剂溶液,直至混合料均匀,并运送到铺筑现场。
[0042]进一步,步骤3)对再生道路基层进行现场施工及养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43]步骤(1)、路基处理:基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碾压夯实,采用压路机或碾压机碾压3~4遍,路基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符合规范规定;对于软弱路基采用0.3%BRL固化剂+5%水泥对路基土进行改良处理;
[0044]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工程废弃渣土、固化材料和水,所述的工程废弃渣土包括基坑废弃淤泥、建筑废弃渣土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以及BRL

1固化剂;以下质量份数计,基坑废弃淤泥25~75份;建筑废弃渣土25~100份;水泥10~15份、石灰3~5份、粉煤灰10~15份、BRL

1固化剂0.2~0.3份;水10~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基坑废弃淤泥为淤泥或淤泥质土,塑性指数为20

25,最优含水率为25

2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废弃渣土最优含水率为12

14%,粒径为2

5mm颗粒占15%,粒径为1

2mm颗粒占20%,粒径为0.5

1mm颗粒占25%,小于0.5mm颗粒占4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程废弃渣土固化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采用3级以上钙质生石灰,即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大于70%;粉煤灰采用火电厂生产的细粒粉煤灰;BRL

1固化剂为多种有机、无机材料组成的液态化学聚合物类固化剂。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在再生道路基层铺设中的应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道路基层混合料在再生道路结构铺设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道路基层包括依次从下到上铺设的路基(5)、级配碎石层(4)、再生底基层(3)、再生基层(2)以及混凝土道路面层(1);所述的再生底基层(3)按照以下配比之一进行铺设:配比一:工程废弃渣土质量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75:25;固化材料质量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5:3:10:0.3;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25

27%;配比二:工程废弃渣土质量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50:50;固化材料质量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0:3:10:0.3;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21

23%;所述的再生基层(2)按照以下配比之一进行铺设:配比三:工程废弃渣土质量配比为基坑废弃淤泥:建筑渣土=25:75固化材料质量配比为水泥:石灰:粉煤灰:BRL

1固化剂=10~15:3:10:0.3;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为17

19%;配比四:工程废弃渣土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林剑波胡敏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