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94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稳定装置,使转轴结构能稳定装置于该铰链稳定装置中,进而稳定该铰链稳定装置的旋转作动减少晃动程度。此铰链稳定装置用于掀盖式且附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作为显示器与电子主机间开阖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罩体,一轴套体与一转轴体。该转轴体具有一轴接部与环形接合部,因该轴接部长度比轴套体长,当可枢转地设置于轴套体后,其前端突出部分与接合部可分别接合在固定罩体的支撑部和容置槽中,并形成紧密配合。如此,可使掀盖式电子装置稳定进行开阖作动,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稳定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掀盖式电 子装置的铰链稳定装置,其可减少铰链晃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掀盖式电子装置种类繁多,例如手提式计算机、 移动电话、电子辞典、便携式影音播放设备等,都有一显示器设置 在电子主机上。显示器与电子主机多利用铰链装置作为连结,并固 定显示器与电子主机的相对位置,当铰链装置的转动时可使电子装 置开阖。此外,4交链装置主要由转轴与轴套相接而成,两者间并非 为松动的状态,否则掀盖式电子装置会因为使用者不慎而任意掀 开,由于掀开状态时增加电子装置的表面积,易受到外力撞击或施 加过大力矩而造成电子装置损毁。因此,转轴与轴套间的设计必定 为一吻合结构,并提供一阻尼作用,除了避免电子装置任意开阖, 也可提供显示器定位的功能。然而,由于转轴与轴套间为一紧密结合,当电子装置长时间使 用后,经过多次掀阖作动后势必造成转轴与轴套结合的松弛,无法 提供足够的阻尼作用固定显示器的位置,易发生电子装置损毁的危险。已知的定位转轴结构改良,如中国台湾专利^S告第490037号 所示,其主要结构为一轴棒,二枢转片, 一位于二枢转片间的定位 环,二位于轴棒两端的固定环;轴棒可枢转地设置在两枢转片内, 两枢转片利用定位环隔开,并利用两固定环套设置在轴棒两端固定枢转片的位置.两枢转片利用套设的方式装设在轴棒上,由于其单 独作为转轴旋转作动时的主要受力部分, 一方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阻 尼作用用来使显示器固定位置,其次当掀阖作动过多时易造成枢转 片结构松弛。此外,此转轴结构改良是利用两固定环作为固定枢转 片与轴棒的位置,此两固定环亦使用套设方式装设于轴棒,并非与 轴棒一体成形,因此当长时间使用过后,固定环与轴棒的连接会出 现松弛的现象,使该转轴结构改良无法稳定进行开阖作动,并且可 能与电子装置的连结产生松动。另 一个巳知的运用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转轴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 >告第M288490号所示,其单一转轴结构包括一转轴座, 一转 轴,至少一C形环状体。转轴设置于转轴座上,而C形环状体迭设 固定于转轴上,此C形环状体作为此转轴结构旋转作动的主要受力 部分,由于为一冲压制的金属片结构,也无法于旋转作动时提供足 够阻尼作用,且长时间使用后也会造成转轴结构的+>弛。此外,该 转轴仅设置在转轴座上,此转轴座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固定装置来稳 定转轴,长时间使用后也会造成转轴结构的松弛而无法稳定开阑作 动,进而与电子装置的连结产生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认为为能使铰链装置实现稳定的开阖作动, 必须强化转轴结构与铰链装置内组件彼此间的连结,进而增强铰链 装置的定位功能与延长其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 提供一种铰链稳定装置,该铰链稳定装置主要装设于附有显示器的 掀盖式电子装置中,作为显示器与电子主机间的连结结构,此外还 提供显示器的定位功能。铰链稳定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罩体, 一轴 套体, 一转轴体,该转轴体具有一轴接部与一接合部,该轴接部可 枢转地设置在轴套体内形成一紧密接合,组合后可装设到固定罩体 的容置槽内;固定罩体有一容置槽与一支撑部,由于转轴体的轴接部长度比轴套体为长,因此轴接部前端的突出部可与支撑部相接, 而转轴体的接合部可与容置槽相接,此两者相接结构形成紧密接 合,用此来穗定电子装置内的铰链稳定装置的开阖作动。附困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W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图1、图2及图3是本技术铰链稳定装置外观图、剖面图 及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固定罩体10, 一轴套体 20与一转轴体30。固定罩体10包括连接部11以及一可容纳轴套 体20插设的容置槽12,容置槽12内的空间长度略长于轴套体20, 容置槽12的底端有一支撑部121,支撑部121为一孔道结构其口径 小于容置槽12大小;轴套体20具有一固接板21与一轴套22,固 接板21为一延伸于轴套22的突出构造,可使轴套体20与固定罩 体10的接合更加稳、固,轴套22具有一侧面开口 221,形成一不完全封闭的中空柱形结构,亦称为c形结构,其中空处为轴接通道 222,可容納转轴体30枢转地设置;转轴体30分为轴接部31与连 接部32,轴接部31为一长棒形结构,可枢转地设置在轴套体20的 轴接通道222,其长度比轴4妾通道222为长,轴接通道222的口径 大小正好符合转轴体30的轴接部31的直径,两者可紧密接合,而 轴接部31与连接部32间有环形结构,称为接合部311。固定罩体 10的连接部11与转轴体30的连接部32分别固定连接在电子装置 的电子主机与显示器上,因此本技术的铰链稳定装置可作为电 子主机与显示器的连结装置。固定革体10作为轴套体20与转轴体30外的固定强化结构, 当转轴体30可枢转地i殳置在轴套体20后,固定罩体10可完整包 覆其组合, 一方面可以防止电子装置长时间开阖后,造成转轴体30 与轴套体20间结合的松弛,另一方面,可以协助轴套体20—同成 为转轴体30旋转作动的受力部分,提供更佳的阻尼作用,能有效 固定显示器的位置,不易使显示器任意开启或倾斜。轴套体20具 有一C形结构,转轴体30可枢转地i殳置在轴4妻通道222内,与轴 套体20形成一紧密结构,由于轴套22的C形结构,为了使显示器 的开启或闭阖而需要施以不同大小的力;当显示器进4亍闭阖作动, 轴套体20的固接板21会向开口 221方向移动,迫4吏开口 221变小, 使轴套22与轴接部31更加密合,增加轴套22与轴接部31间的阻 尼作用,因此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闭阖显示器;反之,当显示器 进行开启作动,轴套体20的固接板21向开口 221的反方向移动, 使得开口221变大,轴套22的口径也因此增加,减少轴套22与轴 接部31之间的阻尼作用,仅需要施加较少的力即能开启显示器。 由以上所知,轴套体20的C形结构可让显示器达到重关轻开的功 妙固定罩体10的支撑部121为一孔道结构,其口径大小等于转 轴体30的轴接部31直径,轴接部31的长度比轴套22长,轴接部 31与轴套22组合后突出部分正好能插入i殳置到固定罩体10的支撑 部121内;此外,转轴体30的接合部311为一环状结构,其直径 正好等同于固定罩体10的容置槽12 口径,由于容置槽12内空间 长度比轴套体20长,留下的空间正好能与接合部311接合,形成 一紧密结构。如此,转轴体30能稳定装设在铰链稳定装置中,当 铰链稳定装置进行开阖作动时不致发生晃动,影响显示器的定位。此外,图4、图5及图6是本技术包括铰链稳定装置的其 它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转轴体30的连接部 32可根据不同需求改制为不同样式,如图4的固定件40、图5的 固定件50、图6的固定件60,各固定件(40、 50、 60)可利用固 定组件装设在显示器上。此不同型态的转轴体30的轴接部31以及 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稳定装置,应用于一附有显示器的掀盖式电子装置,作为显示器与电子主机间的连接装置,包含一转轴体(30)、一轴套体(20)与一固定罩体(10),所述转轴体(30)在结构上分为一轴接部(31)以及一与电子装置的显示器相接的连接部(32),所述轴接部(31)可穿入地设置在所述轴套体(20)内并形成紧密结合,所述固定罩体(10)具有一中空容置槽(12)以及一与电子装置的电子主机相接的连接部(11),所述转轴体(30)与所述轴套体(20)结合后可容纳在所述容置空间(12)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接部(31)与所述连接部(32)间有一环型接合部(311),所述接合部(311)与所述容置槽(12)相接成紧密接合,而所述容置槽(12)一端具有一支撑部(121),可枢转地设置所述转轴体(30)的轴接部(31)前端部分,亦形成紧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鸿
申请(专利权)人:鑫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