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65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属于车胎硫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内压蒸汽进,过热水进,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的间隔交替运行n次,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常温冷却水进,停止通入外压蒸汽;常温冷却排出,对硫化胶囊进行抽真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回水管上设置微循环管路,来实现过热水微循环,结构简单,便于现有设备改造,成本低、效果好;采用等压变温的硫化工艺,即在过热水不循环时启动过热水微循环,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的间隔交替运行,减少过热水循环时间,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胎硫化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其属于车胎硫化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等压等温轮胎硫化工艺,向硫化胶囊中通入硫化介质,硫化介质一般为蒸汽和过热水,通过高压蒸汽和过热水进行热量的传递,为轮胎硫化提供所需要的热量和压力。在轮胎的整个正硫化过程中,过热水保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不间断的循环流动,外压蒸汽持续通入,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但轮胎只吸收一部分循环过热水和外压蒸汽的能量,其余能量无法合理利用,从而导致在硫化过程,能量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大量的热能被浪费。现有技术中,也有间歇式过热水循环的硫化工艺,即二次过热水循环

停止循环

循环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温度变化大,不能使硫化胶囊的内热水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胎体的硫化效果。
[0003]因此,需要一种等压变温的硫化工艺,能够在间歇式过热循环的基础上,减小温差变化,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
[0005]技术方案: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内压蒸汽进,向硫化胶囊中通入0.8
±
0.05MPa的内压蒸汽,保持7分钟;
[0007]S2、过热水进,通入2.8
±
0.1MPa、167
±
3℃的过热水,保持5分钟;
[0008]S3、启动过热水循环,保持5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保持30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时同时通入外压蒸汽,所述外压蒸汽为0.27
±
0.3MPa、140
±
2℃;
[0009]S4、将步骤S3重复n次,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
[0010]S5、启动过热水循环,保持2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保持20分钟,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
[0011]S6、常温冷却水进,通入2.3
±
0.1MPa、25
±
3℃的常温冷却水,保持20分钟,停止通入外压蒸汽;
[0012]S7、常温冷却排出,保持2分钟;
[0013]S8、对硫化胶囊进行抽真空,保持3分钟。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n为9。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至步骤S5中,启动过热水循环时,过热水从进水管进入到硫化胶囊,然后从回水管流出;启动过热水微循环时,过热水从回水管流入到循环管,再流入回水管。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管径为20mm,所述循环管的管径为8m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回水管上设置微循环管路,来实现过热水微循环,结构简单,便于现有设备改造,成本低、效果好;2、过热水微循环时可将水温控制在165℃左右,在通过设置较短时间的过热水微循环,将内温调整至正常水平,在保证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大大缩短过热水循环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3、采用等压变温的硫化工艺,即在过热水不循环时启动过热水微循环,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的间隔交替运行,减少过热水循环时间,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4、在硫化后期,通入冷却水完成最厚点的硫化过程,减少气泡的发生;降低内衬层表面的温度,降低胎体胶的硫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过热水管路连接示意图。
[0019]在图中,1、进水管;2、回水管;3、循环管;4、硫化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内压蒸汽进,即硫化机合模后,向硫化胶囊4中通入0.8
±
0.05MPa的内压蒸汽,保持7分钟;
[0023]S2、过热水进,即排出内压蒸汽,同时向硫化胶囊4通入2.8
±
0.1MPa、167
±
3℃的过热水,保持5分钟;
[0024]S3、启动过热水循环,即过热水从进水管1流入,经过硫化胶囊4后从回水管2流出,保持5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即进水管1一侧无过热水流入,在回水管2一侧,过热水在回水管2和循环管3之间进行过热水循环,保持30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时,同时通入外压蒸汽,所述外压蒸汽为0.27
±
0.3MPa、140
±
2℃;
[0025]S4、将步骤S3重复9次,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的间隔交替运行,30分钟过热水微循环过程中,将水温可以控制在165℃,然后通过2分钟过热水循环将内温调整至正常水平,降低过热水循环时间,过热水循环电机功率下降,可节约电能7%,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
[0026]S5、启动过热水循环,保持2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保持20分钟,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
[0027]S6、常温冷却水进,通入2.3
±
0.1MPa、25
±
3℃的常温冷却水,保持20分钟,保持压力一定,完成最厚点的硫化过程,有利于减少气泡,降低内衬层表面的温度,降低胎体胶的硫化程度,有利于使胎体处于较好的硫化状态,停止通入外压蒸汽;
[0028]S7、常温冷却排出,保持2分钟;
[0029]S8、对硫化胶囊4进行抽真空,保持3分钟。
[0030]如图1所示,在进水管1上设置有电磁阀M1,压力表PT1,在回水管2上设置有电磁阀M2,压力表PT2,循环管3并联在回水管2上,且在循环上设置有电磁阀M3,所述进水管1和回水管2的管径为20mm,所述循环管3的管径为8mm。
[0031]所述步骤S3至步骤S5中,启动过热水循环时,电磁阀M1和电磁阀M2开启,电磁阀M3
关闭,过热水从进水管1进入到硫化胶囊4,然后从回水管2流出;启动过热水微循环时,电磁阀M1关闭,电磁阀M2和电磁阀M3开启,过热水从回水管2流入到循环管3,再流入回水管2,在回水管2一侧加入微循环管路可使水温控制在165℃,通过减少过热水循环减小过热水循环电机功率,达到节能目的。
[0032]以29.5R25为例,改进前工艺如表1所示,改进后工艺,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硫化工艺如表2所示,改进前后参数对比如表3所示,硫化效率提高3%,蒸汽能耗降低8%,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10%。
[0033]表1改进前工艺
[0034][0035][0036]表2改进后新硫化工艺
[0037][0038][0039]表3改进前后参数对比
[0040][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胎新型硫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内压蒸汽进,向硫化胶囊(4)中通入0.8
±
0.05MPa的内压蒸汽,保持7分钟;S2、过热水进,通入2.8
±
0.1MPa、167
±
3℃的过热水,保持5分钟;S3、启动过热水循环,保持5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保持30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时同时通入外压蒸汽,所述外压蒸汽为0.27
±
0.3MPa、140
±
2℃;S4、将步骤S3重复n次,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S5、启动过热水循环,保持2分钟,启动过热水微循环,保持20分钟,过热水循环和过热水微循环期间持续通入外压蒸汽;S6、常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秀圃于慧施晓路刘伟彬焦礼耀王少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豪克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