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光刻厚的光致抗蚀剂,并继而电化选择生产金属的技术来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 大家知道,以现有技术可得到高厚度(5-7微米)的薄膜线条。其最小宽度有40-50微米,宽度的公差是5-8微米。 当前,微波领域的趋势是在越来越高的频率(20-30GHZ),同时具有高的特性阻抗(200-300欧姆)和集总电路情况下采用薄膜线条。因而必须采用高厚度(5-7微米)的宽度约4-10微米,高分辨率的,并具有几乎是垂直的侧壁面,公差小到约1微米的薄膜线条。 大家也已知道,高分辨率的线条可以用真空溅射金的技术来获得,但是这种技术的生长速度是非常低的,所以实际上不能应用在大规模生产上。另外,由于这种工艺必须首先在整个绝缘基片上溅射上金后再制造线条,因而金的浪费是极大的。用这种工艺还存在着线条侧向钻蚀的缺点,其侧向钻蚀的宽度至少等于其厚度,所以线条的侧壁面产生凹陷。 进一步说,大家已经知道,使用电化选择生产技术可以获得好的生长速度,金也只是加在传导电路上。但是,以现在这样的技术不可能获得所要求的线条分辨率和精度。实际上,需要生长金的凹座是在厚的光致抗蚀剂的基底上制得的。为了要使凹座的壁面符合机械强度的要求,须进行热处理过程。然而热处理使壁面遭损变园,因此生长金后所得到的线条变成了很不规则的蘑菇形。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的弊端,提出了一种用光刻厚的光致抗蚀剂,并继而电化选择生长金属的技术制得具有高分辨率,几乎垂直的侧壁面和最大宽度公差大约1微米的薄漠线条的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光刻厚的光致抗蚀剂,并继而电化选 ...
【技术保护点】
利用光刻厚的光致抗蚀剂,并继而电化选择生长金属的技术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厚光致抗蚀剂的制备是在一绝缘基片(1)上涂复第一层聚酰亚胺(3a),接着进行第一次固化,再继以涂复第二层聚酰亚胺(3b),并接着进行第二次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IT 1985-5-3 20567A/851、利用光刻厚的光致抗蚀剂,并继而电化选择生长金属的技术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厚光致抗蚀剂的制备是在一绝缘基片(1)上涂复第一层聚酰亚胺(3a),接着进行第一次固化,再继以涂复第二层聚酰亚胺(3b),并接着进行第二次固化。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层聚酰亚胺(3a)和第二层聚酰亚胺(3b)形成一均均单一的聚酰亚胺层(3)。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3a)和第二层(3b)聚酰亚胺的厚度各为2-5微米,所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固化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小时,其中第一层(3a)和第二层(3b)聚酰亚胺的固化温度分别为120℃-150℃,第二阶段为2小时,其中第一层(3a)和第二层(3b)聚酰亚胺的固化温度分别为170-220℃。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聚酰亚胺层(3)的厚度在4至10微米之间。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该聚酰亚胺层(3)上敷盖一金属层(4),在金属层(4)上涂复一层光敏漆(5),该光敏漆层(5)通过使用金属掩膜被紫外光曝光,显影后,出现一些凹座(6),金属层(4)中也得到一些凹座(6)。6、按权利要求5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凹座(6)的宽度在2至10微米之间。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特定的时间内用氧气等离子体对聚酰亚胺层(3)进行第一次蚀刻。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氧气等离子体蚀刻要求在高压和低密度激发能下进行。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氧气等离子体的压力在4到8毫巴之间,激发能的密度在2和7瓦/厘米2之间。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次蚀刻时间在5-10分钟之间。11、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对聚酰亚胺层(3)进行干蚀刻所得的那些凹座(6),其壁面(7)几乎是垂直的,并能得到一个在±0.5和±1.0微米之间的公差。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制造薄膜线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该凹座(6)中,电化选择沉积金属线条(8),其壁面(9)几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亚姆比罗弗拉里斯,安东尼奥特萨尔维,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斯电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