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141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形成大量中孔和大孔,蜂窝活性炭也可以由挤出活性炭、黏土和成型助剂的混合物,然后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这类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原料物理混合后的比表面积十分接近,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大小不同的筛网进行筛分、通过一定的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成品,将柱状活性炭能够方便进行包装一般采用蜂窝陶瓷作载体,使用的含碳原料有酚醛树脂、糠醇聚合物、沥青等,利用涂炭法,使蜂窝活性炭能够不易破碎,能够增加强度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强度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强度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柱状活性炭
,具体为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柱状活性炭以优质煤、椰壳、木屑为原料,经系列生产工艺精加工而成,外观呈黑色圆柱形颗粒,广泛应用于气体处理、污水处理、脱硫脱硝、溶剂回收、制氮机、空分设备、喷漆车间等领域,柱状活性炭用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废气处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净化处理,溶剂回收等方面也比较广泛,活性炭是一种孔隙发达的炭质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耐酸、碱、耐热,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轻纺,国防,环保及日常生活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活性炭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作为活性炭的一种

柱状活性炭是以精选优质煤,经破碎、磨粉、混捏、成型、炭化及活化等工序制成。
[0003]现有的柱状活性炭在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普遍的活性炭质量差,不能精确控制生产,有效物料与吸附能力因氧化及制造过程的不均匀且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0007]步骤一:所述原料蜂窝炭研磨,将原料蜂窝炭磨粉到一定细度,和水添加一定数量的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混合(碱金属化合物属于钠、钾金属化合物的一种或者两种);
[0008]步骤二:加入碳化粉/粉碳(增加碳指标的物质),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0009]步骤三:所述加入粘合剂挤压成型,待加入的粘结剂和水与煤粉充分的浸润、渗透和分散均匀后,通过成型机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的挤条模具挤压成炭条;
[0010]步骤四:所述炭条风干,将步骤二中的炭条,通过阴干的方式或者烘干的方式进行风干后炭化,炭化好的炭化料经筛分成合格的炭化料,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
[0011]步骤五:所述活化后包装,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筛分、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
[0012]进一步,所述添加金属催化剂后,在高活化程度下,能够形成大量中孔和大孔,蜂窝活性炭也可以由挤出活性炭、黏土和成型助剂的混合物,然后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这类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原料物理混合后的比表面积十分接近,机械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0013]进一步,所述待加入的粘结剂和水与煤粉充分的浸润、渗透和分散均匀后,通过成
型机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的挤条模具挤压成炭条,加入一定数量的粘结剂,原煤和粘合剂按比例混合后磨制成150

200目,常用的粘结剂为煤沥青焦油,酚醛树脂、糠醇聚合物、沥青。
[0014]进一步,所述通过阴干的方式进行风干后炭化,炭化好的炭化料经筛分成合格的炭化料,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
[0015]进一步,所述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大小不同的筛网进行筛分、通过一定的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成品,将柱状活性炭能够方便进行包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活性炭的方法简单使用,可操作性强,但是制造方法不唯一,在此继续公开一种制造方法。
[0017]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一:准备原料,准备活性炭吸附设备运行产生的废旧蜂窝活性炭为原料;
[0019]步骤二:破碎步骤,将废旧活性炭破碎筛分,并将颗粒度大于10目的重新筛分出来,杂物异物通过除砂除石后继续进行破碎使用;
[0020]步骤三:混合步骤,按重量比准备废旧活性炭80%至95%、凹凸土5%至10%与水玻璃0

2%,同时加入适量的高碘值新碳粉和水,其中碘值在碘值400

1000,强度60

95%,其中强度80%以上的可以作为合格产品使用,强度低于80%,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使用,控制水分在20

45%,在混合碾压设备中混合碾压为有一定湿度的细小颗粒状;
[0021]步骤四:造粒步骤,以造粒设备将上述混合颗粒物制成颗粒直径4mm至10mm的原料柱状颗粒;
[0022]步骤五:干燥步骤,烘干或晾干上述原料颗粒,使用活化转炉炉尾气进行强制烘干;
[0023]步骤六:活化再生,将上述原料颗粒加入炭化活化转炉,隔绝空气加热,原料颗粒炭化温度在300

550度,活化反应温度控制在550摄氏度至850摄氏度,再生活化时间控制为2至6小时;上述原料颗粒在活化转炉依次经预热段、炭化段、再生活化段、冷却段,根据实际情况从炉头进料段补充空气、蒸汽向反应物料通,其中蒸汽流量控制在0.3

1.0m3/h,在冷却段中炉温逐渐下降,所述活化转炉包括进料段、炭化段、活化段、降温段,所述活化段为活化再生主要反应区,在所述活化炉内部,有一定的异性结构抄板,挡料圈;
[0024]步骤七:筛选包装获得成品。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形成大量中孔和大孔,蜂窝活性炭也可以由挤出活性炭、黏土和成型助剂的混合物,然后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这类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原料物理混合后的比表面积十分接近,机械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待加入的粘结剂和水与煤粉充分的浸润、渗透和分散均匀后,通过成型机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的挤条模具挤压成炭条,加入一定数量的粘结剂,原煤和粘合剂按比例混合后磨制成150

200目,常用的粘结剂为煤沥青焦油,酚醛树脂、糠醇聚合物、沥青,通过阴干的方式进行风干后炭化,炭化好的炭化料经筛分成合格的炭化料,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大小不同的筛网进行筛分、通过一定的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成品,将柱状活性炭能够方便进行包装一般采用蜂窝陶瓷作载体,使用的含碳原料有酚醛树脂、糠醇聚合物、沥青等,使蜂窝活性炭能够不易破碎,能够增加强度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活性炭的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活性炭的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所述原料蜂窝炭研磨,将原料蜂窝炭磨粉到一定细度,和水添加一定数量的碱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混合(碱金属化合物属于钠、钾金属化合物的一种或者两种);步骤二:加入碳化粉/粉碳(增加碳指标的物质),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步骤三:所述加入粘合剂挤压成型,待加入的粘结剂和水与煤粉充分的浸润、渗透和分散均匀后,通过成型机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的挤条模具挤压成炭条;步骤四:所述炭条风干,将步骤二中的炭条,通过阴干的方式或者烘干的方式进行风干后炭化,炭化好的炭化料经筛分成合格的炭化料,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步骤五:所述活化后包装,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筛分、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金属催化剂后,在高活化程度下,能够形成大量中孔和大孔,蜂窝活性炭也可以由挤出活性炭、黏土和成型助剂的混合物,然后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这类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原料物理混合后的比表面积十分接近,机械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入的粘结剂和水与煤粉充分的浸润、渗透和分散均匀后,通过成型机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的挤条模具挤压成炭条,加入一定数量的粘结剂,原煤和粘合剂按比例混合后磨制成150

200目,常用的粘结剂为煤沥青焦油,酚醛树脂、糠醇聚合物、沥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阴干或者烘干的方式进行风干后炭化,炭化好的炭化料经筛分成合格的炭化料,加入活化炉进行活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蜂窝炭制造颗粒再生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好的活化料经过大小不同的筛网进行筛分、通过一定的包装即为柱状活性炭成品,将柱状活性炭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太王强民戴勇蔡照胜仇荣春魏浩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炭素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