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采用溶胶-凝胶封闭处理电子元器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28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处理封闭电子元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各步骤:    1)把电子元器件放在真空容器中,然后引入溶胶抽真空30~300分钟,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干燥;所说溶胶是硅溶胶、铝溶胶、钛溶胶、锆溶胶、锌硼硅溶胶、钡硼硅溶胶、硼硅溶胶、铅硼硅溶胶或复合溶胶;    2)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干燥1~3小时后,将已涂覆有凝胶的电子元器件置于箱式炉、链式炉或气氛保护炉中,以不大于50℃/min速率升温至350~950℃,保温时间0.5~6小时进行热处理,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对电子元器件的封闭处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封闭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溶胶—凝胶封闭处理电子元器件方法。
技术介绍
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表面安装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瓷介电容器、电阻器、多层电感器、滤波器、平衡转换器(巴仑)、稳频振荡器、鉴频器、天线、双工器、RF开关模块等叠层片式器件用途愈来愈广。实践证明可采用三层端头电极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耐焊接热和可焊性,适应表面安装技术要求。三层端头电极的基底电极是纯银层,中间电极是镍层,外部电极是锡或锡—铅合金层。形成三层端头电极结构的电镀,比一般的机械、塑料零件的镀覆要复杂得多,它集陶瓷、电子、化学工业技术于一体,既要使产品在提高耐焊接热和可焊性的同时,保持各项电性能不受损害,又要让电镀过程中镀液的化学成分不对介质本体产生不良影响。在电镀过程中,这些器件处在弱酸性的镀液并带电的恶劣环境中,由于叠层器件的端电极、端电极与瓷介质接触带为多孔质,在电镀过程中电镀液通过端电极和层电极缺陷向器件内部渗透,使器件内电极受到渗入的电镀液的腐蚀而导致其电性能下降,电镀液留在器件内也会影响器件的部分性能指标,电镀之后都会造成部分电性能指标的劣化。为防止器件性能劣化,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邦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