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10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涉及单克隆抗体的技术领域。该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具有分别如Seq_1~3所示,或分别如Seq_11~13所示的轻链CDR;和/或,分别如Seq_4~6所示,或分别如Seq_14~16所示的重链CDR。该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具有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等特点,缓解了现有技术中与KPC酶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单克隆抗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单克隆抗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克隆抗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产KPC酶的细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造成了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在内的几乎所有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并且产KPC酶的菌株种类正在增加,随时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因此产KPC酶细菌的感染将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应引起微生物学家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自KPC

1在美国卡罗利亚州发现以来,不同国家地区陆续对产KPC酶细菌进行了报道,总体呈现出全球播散的趋势。KPC存在多个突变体,流行病学表明KPC

2与KPC

3为存在的主要亚型,几乎存在于已报道的所有国家。
[0003]KPC

1酶耐药表型表现出高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当存在克拉维酸时,针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β

内酰胺酶活性被抑制;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和氨曲南也耐药。KPC

1基因由大约50kb的非结合性质粒携带。KPC

1酶是一种新的属于A类Bush2f组的可水解碳青霉烯的β

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1534的碳青霉烯耐药性主要由KPC

1酶介导,孔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也起了某种作用。KPC

2酶与KPC

1酶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S174G,分类也属于A类Bush2f组。KPC

2酶从肠炎沙门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而来,DNA序列表明,编码KPC

2的质粒与沙门菌中的质粒有98%的同源性,因此,此质粒可在肠杆菌中结合而传播KPC

2。KPC

2酶能单独引起碳青霉烯类耐药,不依赖于膜孔蛋白的丢失,基因由可转移的70kb质粒编码,位于质粒的转座子上,具有高传播可能。KPC

3酶由75kb的质粒编码,可以结合转移。KPC3酶是由882bp的碱基编码的29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和KPC

1酶相比有2个碱基的改变,可通过电穿孔转移和结合。所有的KPC结合子对碳青霉烯类的药敏比原菌株要敏感。KPC

1、KPC

3酶均需要结合膜孔蛋白ompK35,其表达缺失引起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
[0004]根据CLSIM100S30文件,临床上对产KPC酶细菌的检测主要是常规的药敏试验,如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以及浓度梯度法,这些方法对产KPC酶细菌的检测较为困难,原因如下:产KPC酶细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还达不到完全耐药的水平;产KPC酶细菌应用ESBLs确证试验检测为阳性,容易鉴定为ESBLs菌株;产KPC酶细菌接种效应会影响亚胺培南的MIC,造成错检。目前,大多使用改良的Hodge实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却无法进一步确认其是否为KPC酶。除CarbaNP法外,其他几种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培养的,耗时长达3

7天,且操作复杂,需要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对于难培养或生长缓慢的细菌无能为力,难以满足临床需要。CarbaNP方法需要特殊试剂,其中一些需自制,有效期短,灵敏度低。现在普遍认为,产KPC酶细菌的检测金标准是分子生物学方法,但PCR检测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仪器,工作人员需要获得检测资质,单个检测成本较高,并未在临床实验室得到常规开展。产KPC酶细菌的准确检测对临床实验室检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0005]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基于细胞融合技术,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
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培养成细胞群后,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0006]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目的首先是协助临床诊断,在某些疾病中亦是观察疗效及预后的一个指标,耐药性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抗体免疫学检测具有以下优点:特异性高,使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单一细胞因子的检测;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依赖细胞株,故不需维持培养,可操作性增加,容易推广和便于普查;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且容易控制,重复性好,方法容易标准化。因此,能够特异性结合KPC酶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市场需要的。
[0007]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与KPC酶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关的生物材料、试剂、试剂盒以及它们的应用,以改善现有的对KPC酶的检测方法。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轻链可变区和/或重链可变区;
[0012]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L1、CDR

L2、CDR

L3组成的轻链CDR,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Seq_2和Seq_3所示;
[0013]或者,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1、Seq_12和Seq_13所示;
[0014]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H1、CDR

H2、CDR

H3组成的重链CDR,所述CDR

H1、CDR

H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Seq_5和Seq_6所示;
[0015]或者,所述CDR

H1、CDR

H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4、Seq_15和Seq_16所示。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包括所述与IPM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偶联;或,所述标记物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分别独立包装。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包括核酸片段、载体或宿主细胞;
[0018]所述核酸片段选自(a1)或(a2):(a1)、DNA或RNA,其编码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与KPC酶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轻链可变区和/或重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L1、CDR

L2、CDR

L3组成的轻链CDR,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Seq_2和Seq_3所示;或者,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1、Seq_12和Seq_13所示;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H1、CDR

H2、CDR

H3组成的重链CDR,所述CDR

H1、CDR

H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Seq_5和Seq_6所示;或者,所述CDR

H1、CDR

H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4、Seq_15和Seq_1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_7或Seq_17所示;优选地,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氮端还含有信号肽;优选地,轻链可变区的信号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_21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_9或Seq_19所示;优选地,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氮端还含有信号肽;优选地,重链可变区的信号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_22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A)或(B):(A)、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L1、CDR

L2、CDR

L3组成的轻链CDR,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Seq_2和Seq_3所示;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H1、CDR

H2、CDR

H3组成的重链CDR,所述CDR

H1、CDR

H2、CDR

H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4、Seq_5和Seq_6所示;(B)、所述轻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L1、CDR

L2、CDR

L3组成的轻链CDR,所述CDR

L1、CDR

L2、CDR

L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_11、Seq_12和Seq_13所示;所述重链可变区具有由CDR

H1、CDR

H2、CDR

H3组成的重链CDR,所述CDR

H1、CD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龙付成华粟艳周泽奇
申请(专利权)人:丹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