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90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紧凑性不足且影响循环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包括位于缸体一侧的换向罩壳,换向罩壳内具有通过薄壁分隔的进液腔和出液腔,薄壁上具有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过液口,水路的两端分别与该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连通的进液口,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连通的出液口,节温器位于出液腔内且该节温器的一端将出液口封闭,节温器的另一端朝过液口布置,该节温器受热后能封闭过液口并开启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结构紧凑性的同时可保证充分的循环冷却效果。的同时可保证充分的循环冷却效果。的同时可保证充分的循环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上一般有两条主要的循环通路,在车辆冷车刚起动时,为了让防冻液温度尽快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90℃左右),发动机采用小循环模式,防冻液只在发动机内部水道内循环。这样由于热量不容易散失,防冻液升温更快。当防冻液达到理想工作温度后,发动机就需要从小循环切换到大循环模式,而实现这个切换控制的元件一般是依靠节温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6845297U的专利公开一种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还包括节温器和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和小循环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位于所述气缸体内的第一通道、位于所述气缸盖内的第二通道、节温器和散热器;所述小循环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节温器和位于所述气缸体内的第三通道。
[0004]上述发动机虽能实现小循环和大循环功能,但其整体切换流道涉及第三通道等狭长的单向流道,较占空间且不利于循环冷却。而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更容易考虑:如减少第三通道的容积的方案,进而降低其内留存冷却液的量,保障冷却循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水循环结构的结构紧凑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水循环结构包括水泵、节温器和位于发动机内的水路,所述水路与所述水泵连通,其特征在于,水循环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缸体一侧的换向罩壳,所述换向罩壳内具有通过薄壁分隔的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薄壁上具有连通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过液口,所述水路的两端分别与该进液腔和出液腔连通,所述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出水口连通的进液口,所述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进水口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节温器位于所述出液腔内且该节温器的一端将所述出液口封闭,所述节温器的另一端朝所述过液口布置,该节温器受热后能封闭所述过液口并开启所述出液口。
[0008]摩托车的发动机中缸体和缸盖固连形成燃烧室可对活塞做工,水泵可对冷却水路内的水液加压使其循环,节温器属于现有部件,其中段设置有温感组件,是控制冷却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水路是发动机内的冷却液通路,与水泵连通并由水泵驱动其内的冷却液流动换热;通过将节温器布置于换向罩壳的出液腔内,并使进液腔和出液腔分别与水路两端连通,而进液腔与出液腔经过液口连通,且进液腔内壁设置用于与冷却水箱连通的进液口,出液腔内壁设置用于与冷却水箱连通的出液口,发动机暖机时水泵带动水路内冷却液流入出液腔并通过过液口进入进液腔,再次进入水路内,实现内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足够高时节温器受热可封闭过液口并开启出液口,此时由于过液口封闭进入出液腔的冷却液会自出液
口流入冷却水箱,再经进液口流入进液腔内,实现外循环,这样内外循环的切换均集中在换向罩壳内通过开闭控制实现,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被使节温器封闭一端的冷却液直接通入进液腔内,在外循环时仍可以充分参与,提升结构紧凑性的同时避免冷却液局部过热,保证充分的循环冷却效果。
[0009]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水路包括位于所述缸体内的缸体水套和位于所述缸盖内的缸盖水套,所述水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该缸体水套与所述进液腔连通,该缸盖水套与所述出液腔连通。缸体水套是环绕缸体布置的冷却液流动腔室,缸盖水套是环绕缸盖布置的冷却液流动腔室,将驱动冷却液流动的水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发动机暖机时往往冷却液仅整体循环数次即可完成,这样自缸盖水套流出的高温冷却液会先经过缸体水套再流至外设的水泵,即可先将热量传递至需要升温的缸体,减少热量损失而提升暖机效率;外循环时时流出缸盖水套的冷却液先经过冷却水箱冷却,流出缸体水套的冷却液则可经外设的水泵受到一定冷却,以提高与缸盖的温差,进一步利于实现冷却液更充分地换热,提高冷却效果,既改善暖机效果又提升循环冷却效果。
[0010]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节温器包括支架和阀芯,所述支架上固连有环形阀板,所述环形阀板外缘与所述出液口的内缘密封配合,所述阀芯将所述环形阀板的内孔封闭,该阀芯受热时能相对所述支架朝所述过液口所在一侧运动并将环形阀板的内孔开启。这样阀芯在暖机时可与环形阀板配合封闭出液口,当阀芯受热至一定程度后可相对支架活动将环形阀板的内孔开启使冷却液能经出液口流出,保障外循环效果。
[0011]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换向罩壳设于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该换向罩壳靠近所述缸盖布置,所述缸体内具有上下方向设置的水道,所述缸盖水套通过所述水道与所述出液腔连通。这样避免温度较高的缸盖直接通过换向罩壳传递的热量影响内部节温器导致提前切换至外循环,保证暖机充分,同时尽力减少缸盖水套内冷却液流入换向罩壳的距离,减少暖机热量的损失,保证暖机效率;通过缸体内部的水道连通缸盖水套和出液腔,不但可以避免换向罩壳直接与缸盖接触受热,同时使冷却液在水道内流动时可先与缸体进行换热,利于快速暖机。
[0012]换向罩壳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进液口沿设置方向与该过液口错位布置,所述进液腔的内壁具有敞口朝所述缸体水套所在一侧设置的凹槽,所述过液口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这样在外循环过程中自进液口进入进液腔内的冷却液不会对过液口处封堵的节温器造成外力冲击,保证封闭稳定,且在内循环暖机时自过液口流入进液腔的冷却液不会冲入进液口内与不参与内循环的冷却液热交换,利于保证暖机效率,同时凹槽可保证冷却液流出过液口后经凹槽可朝缸体水套所在一侧流动,进而顺畅流入缸体水套,减少热量损失,进一步保障快速暖机。
[0013]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发动机还包括油冷器,所述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一,所述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二,所述端口一和端口二均与所述油冷器连通;所述端口一位于所述进液腔的底面上,该端口一的位置与所述凹槽的位置竖向相对。这样在内循环过程中进液腔与出液腔直接互通,油冷器不会影响暖机效果,在外循环时出液腔内的冷却液和进液腔内的冷却液压差较大可使冷却液同时进入油冷器内对机油进行冷却,即不影响暖机效果的同时保障机油冷却效果;在外循环时端口一处流动的冷却液可直
接增加凹槽内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利于改善整体冷却液的循环冷却效果。
[0014]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油冷器与所述换向罩壳位于发动机的同一侧。这样便于油冷器直接从换向罩壳接管,降低布置难度。
[0015]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换向罩壳与所述缸体可拆卸连接。这样节温器可动端与换向罩壳之间产生损耗时可整体更换,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0016]在上述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中,所述出液腔的内壁具有柱状槽,所述节温器设于所述柱状槽内,所述过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1)和缸盖(2),水循环结构包括水泵(3)、节温器(4)和位于发动机内的水路(7),所述水路(7)与所述水泵(3)连通,其特征在于,水循环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缸体(1)一侧的换向罩壳(5),所述换向罩壳(5)内具有通过薄壁(51)分隔的进液腔(52)和出液腔(53),所述薄壁(51)上具有连通所述进液腔(52)和出液腔(53)的过液口(511),所述水路(7)的两端分别与该进液腔(52)和出液腔(53)连通,该进液腔(52)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出水口连通的进液口(521),该出液腔(53)的内壁上具有用于与冷却水箱进水口连通的出液口(531),所述节温器(4)位于所述出液腔(53)内且该节温器(4)的一端将所述出液口(531)封闭,所述节温器(4)的另一端朝所述过液口(511)布置,该节温器(4)受热后能封闭所述过液口(511)并开启所述出液口(5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7)包括位于所述缸体(1)内的缸体水套(11)和位于所述缸盖(2)内的缸盖水套(21),所述水泵(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缸体水套(11)和缸盖水套(21)连通,该缸体水套(11)与所述进液腔(52)连通,该缸盖水套(21)与所述出液腔(5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4)包括支架(41)和阀芯(42),所述支架(41)上固连有环形阀板(43),所述环形阀板(43)外缘与所述出液口(531)的内缘密封配合,所述阀芯(42)将所述环形阀板(43)的内孔(44)封闭,该阀芯(42)受热时能相对所述支架(41)朝所述过液口(511)所在一侧运动并将环形阀板(43)的内孔(44)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刚张立成蒋来颜阳益潘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