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65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8
废气处理装置(1)具有:将废气(G)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P)改变为第二方向(Q)的歧管(10);从歧管(10)导入的废气(G)流入并用于净化沿第二方向(Q)流动的废气(G)的第一催化剂载体(25);设置于第一催化剂载体(25)的废气(G)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并加热从歧管(10)流入的废气(G)的加热器(22);和收容第一催化剂载体(25)和加热器(22)的壳体(20),壳体(20)的入口侧开口部(20a)插入于歧管(10),直到临近歧管(10)的流入口(10a)的位置为止,供废气(G)通过的入口侧凹部(20c)形成于入口侧开口部(20a)。的入口侧凹部(20c)形成于入口侧开口部(20a)。的入口侧凹部(20c)形成于入口侧开口部(20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JP2020

143662A中,公开了在净化废气的催化剂的上游侧具有电加热催化剂(加热器)的催化转化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上述催化转化器中,扩散管插入于收容电加热催化剂的内管的内侧。在该结构中,若更深地插入扩散管,则扩散管会与电加热催化剂互相干涉,因此无法实现充分的小型化。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实现废气处理装置的小型化的同时,抑制与之相伴的废气流动的阻塞。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对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歧管,其具有供从所述发动机排出而沿第一方向流动的废气流入的流入口和以使废气流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方式将废气引导至下游的流出口,将废气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为所述第二方向;第一催化剂载体,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出口导入的废气流入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用于净化沿所述第二方向流动的废气;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的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加热从所述歧管流入而引向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的废气;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和所述加热器,所述壳体的入口侧开口部插入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出口的内周,直到临近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入口的位置,供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入口流入的废气通过的入口侧凹部形成于所述入口侧开口部。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07]图2为废气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0008]图3为废气处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4为用于对从第二方向观察加热器时的电极的可配置范围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是相当于图2的IV

IV剖面的图。
[0010]图5为用于对歧管和收容加热器的壳体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11]图6为图5的VI

VI剖面图。
[0012]图7为图5的VII

VII剖面图。
[0013]图8为图5的VIII

VIII剖面图。
[0014]图9为从与对歧管和收容加热器的壳体进行说明的图5不同的角度观察时的立体图。
[0015]图10为图9的X

X剖面图。
[0016]图11为图9的XI

XI剖面图。
[0017]图12为用于对歧管和收容加热器的壳体的焊接进行说明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13A为图2的XIIIA部的放大立体图。
[0019]图13B为用于说明图13A的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0020]图14为用于说明歧管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0021]图15A为用于对歧管和收容加热器的壳体的接合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15B为用于对歧管和收容加热器的壳体的接合部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16为废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框图。
[0024]图17为发动机启动时的二次空气供给控制的流程图。
[0025]图18为用于说明二次空气供给控制的时序图。
[0026]图19为加热器的控制的流程图。
[0027]图20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之一的立体图。
[0028]图21为图20的XXI

XXI剖面图。
[0029]图2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0]图23为图22的XXIII

XXIII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以下,参照图1至图2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
[0033]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废气处理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废气处理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废气处理装置1的主视图。图3为废气处理装置1的剖面示意图。
[0034]废气处理装置1为搭载于车辆而用于处理从发动机(省略图示)排出的废气G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作为小型且具有优秀的废气净化功能的催化转化器的废气处理装置1的结构例。具体地,废气处理装置1对包含于废气G的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一氧化碳进行氧化而使其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进行氮氧化物的还原、微小颗粒状物质的去除,由此净化废气G。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废气处理装置1具有作为歧管(manifold)的第一流路部件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第三壳体40和第二流路部件5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和第三壳体40相当于壳体。如图3所示,废气处理装置1具有EHC(Electrically Heated Catalyst:电加热催化剂)21、作为第一催化剂载体的TWC(Three

Way Catalyst:三效催化剂)25和作为第二催化剂载体的GPF(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汽油颗粒物过滤器)41。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流路部件10具有入口侧法兰11、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3和重叠部分14。如图3所示,第一流路部件10具有作为供废气G流入的流入口的入口侧开口部10a和作为供废气G流出的流出口的出口侧开口部10b。二次空气控制单元80设置于第一流路部件10。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入口侧法兰11与排气涡轮机(省略图示)的排气出口部相连接。入口侧法兰11设置为从第一流路部件10向第一壳体20的径向突出。入口侧法兰11的突出端
部设置有入口侧开口部10a。入口侧法兰11形成为圆筒状,形成为平滑的曲面状且直径沿废气G的流动方向逐渐缩小。通过将入口侧法兰11形成为平滑的曲面状,来改善导入于第一流路部件10的废气G的流动。
[0038]第一部件12设置于废气G的流动的内周侧。第二部件13设置于废气G的流动的外周侧。第一部件12和第二部件13在重叠部分14处重叠,通过焊接固定(以下简称焊接)该重叠部分14来成为一体。
[0039]重叠部分14分别设置在与从入口侧开口部10a流入的废气G直线行进时的行进方向相正交的位置,但也可以适当决定重叠部分14的位置。
[0040]如图3所示,从发动机排出并沿第一方向P流动的废气G从入口侧开口部10a流入。从出口侧开口部10b开始,废气G以沿与第一方向P相交的第二方向Q流动的方式被引导至下游。此外,在此所说的相交只要是第二方向Q相对于第一方向P有所改变即可,不限定于正交方向。第一流路部件10将废气G的行进方向从第一方向P改变为第二方向Q。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部件10将从第一壳体20的径向向第一方向P流动的废气G的方向转换大致90
°
而改变为沿第一壳体20的中心轴方向、即第二方向Q流动。
[0041]第一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对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包括:歧管,其具有供从所述发动机排出而沿第一方向流动的废气流入的流入口和以使废气流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方式将废气引导至下游的流出口,将废气的行进方向从所述第一方向改变为所述第二方向;第一催化剂载体,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出口导入的废气流入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用于净化沿所述第二方向流动的废气;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的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加热从所述歧管流入而引向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的废气;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和所述加热器,所述壳体的入口侧开口部插入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出口的内周,插入到临近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入口的位置为止,供从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入口流入的废气通过的入口侧凹部形成于所述入口侧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歧管的所述流出口侧的端部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歧管具有设置于废气的流动的内周侧的第一部件、设置于废气的流动的外周侧的第二部件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重叠部分,所述壳体的插入于所述歧管的部分在与所述重叠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的重叠长度设定为比所述壳体的插入于所述歧管的部分在形成所述入口侧凹部的位置处的重叠长度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电极,其设置为在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所述加热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用于向所述加热器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黒木康平三石俊一鳟渕宏章久永徹饭岛徹志贺义宏山本隆治原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马瑞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