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07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互相铰接连接的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分别包裹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橡胶垫,设于第一管夹片上的类圆钩,设于第二管夹片上与类圆钩相配套的方孔;第一管夹片包括第一平面段、与第一平面段垂直相接的至少1个圆弧段;第二管夹片包括与第一平面段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段、与第二平面段相接的倾斜段以及与倾斜段相接的管径面段;类圆钩由圆弧段的最末端向与管孔径闭合方向相反的反向弯折而成;通过将类圆钩穿过方孔使类圆钩卡入方孔,形成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铰接连接;结构简单、易操作、占用空间小,能够避免装配管路所导致的管夹变形,能够提升管线固定装配的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线固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夹作为汽车行业常用的一种固定管路、线束装置,应用广泛。现有的管夹要么为单层钢片一体成型的、要么为卡槽或者螺栓等连接的组合式。
[0003]现有的一体化管夹(如图1所示),多有单层钢片或类似材质由钣金成型而成;装配管线时需要掰开管夹上下面让管路放入;要么因为管夹材料弹性高而导致装配困难、要么因为管夹材料偏软而导致掰开在合上时变形严重。现有的螺栓连接式组合管夹(如图2所示),由上、下管片组合而成,内部可带橡胶垫;组合式管夹因为留有卡槽或者螺栓等连接零件的位置导致其所占用的空间大,且工艺相对复杂;因此,急需一种占用体积小、零件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且不会引起管夹变形的管路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利用铰接式组合将两个管夹片形成一个完整的管夹,通过橡胶垫分别包裹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内径孔;装配时,将两个管夹片打开,放入管路再合上,简单、易操作、占用空间小,提升了管线固定时装配的便捷性,避免了因装配导致的管夹变形;能够解决现有的管夹装配时需要掰开管夹上下面让管路放入易导致管夹变形和管夹内表留有卡槽或者螺栓等连接零件,导致其所占用的空间大,工艺相对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互相铰接连接的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分别包裹所述第一管夹片和所述第二管夹片的橡胶垫,设于所述第一管夹片上的类圆钩,设于所述第二管夹片上与所述类圆钩相配套的方孔;其中,
[0006]所述第一管夹片包括第一平面段、与所述第一平面段垂直相接的至少1个圆弧段;所述第二管夹片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段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段、与所述第二平面段相接的倾斜段以及与所述倾斜段相接的管径面段;
[0007]所述类圆钩由所述圆弧段的最末端向与管孔径闭合方向相反的反向弯折而成;
[0008]通过将所述类圆钩穿过所述方孔,使所述类圆钩卡入所述第二管夹片的方孔,形成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铰接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夹片和所述第二管夹片均由钣金弯折和机械加工而成;
[0010]所述第一平面段的上表面为第一展开面,所述第一展开面上设有第一通孔;
[0011]所述第二平面段的上表面为第二展开面,所述第二展开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套的第二通孔;
[0012]所述第一展开面和所述第二展开面贴合;
[0013]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中;
[0014]所述方孔设于所述第二管夹片上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面段与所述管径面段之间通过所述倾斜段形成斜向所述第一管夹片方向的台阶;
[0016]所述管径面段包饶橡胶垫后其橡胶底面和所述第二管夹片的第二展开面的下表面平齐。
[0017]进一步地,所述管径面段包括水平段和弯折段;
[0018]所述方孔设于所述弯折段的末端。
[0019]进一步地,所述类圆钩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弧段的宽度;
[0020]所述类圆钩的边缘贴合在最末端的所述圆弧段的外径边缘。
[0021]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的内壁和其两侧边缘外部通过所述橡胶垫包绕;
[0022]所述管径面段的内表面和两个外边缘亦通过所述橡胶垫包饶。
[0023]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固定的管的数量而定;多个管道需要固定时,多个所述圆弧段并列且依次相接设置。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夹片和所述第二管夹片均采用304L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材质。
[0025]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采用EPDM或同等性能的材质。
[0026]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的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通过在第一管夹片上设类圆钩,在第二管夹片上设与所述类圆钩相铰接的方孔,将类圆钩穿过所述方孔,使所述类圆钩卡入所述第二管夹片的方孔,形成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铰接连接;利用铰接式组合将两个管夹片形成一个完整的管夹,通过橡胶垫分别包裹第一管夹片和第二管夹片的内径孔;装配时,将两个管夹片打开,放入管路再合上,简单、易操作、占用空间小,提升了管线固定时装配的便捷性,避免了因装配导致的管夹变形;与传统的一体化管夹和螺栓连接式组合管夹相比而言,最小化了管夹整体所占用空间,有利于管线的合理高效布置;能够解决现有的管夹装配时需要掰开管夹上下面让管路放入易导致管夹变形和管夹内表留有卡槽或者螺栓等连接零件,导致其所占用的空间大,工艺相对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的一体式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现有的螺栓连接式组合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左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第一管夹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第一管夹片的侧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第二管夹片的俯视结构示意
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的第二管夹片的侧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7]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第一管夹片、11

类圆钩、12

第一平面段、121

第一展开面、122

第一通孔、13

圆弧段、2

第二管夹片、21

方孔、22

第二平面段、221

第二展开面、23

倾斜段、24

管径面段、241

水平段、242

弯折段、25

第二通孔、3

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布置、互相铰接连接的第一管夹片(1)和第二管夹片(2),分别包裹所述第一管夹片(1)和所述第二管夹片(2)的橡胶垫(3),设于所述第一管夹片(1)上的类圆钩(11),设于所述第二管夹片(2)上与所述类圆钩(11)相配套的方孔(21);其中,所述第一管夹片(1)包括第一平面段(12)、与所述第一平面段(12)垂直相接的至少1个圆弧段(13);所述第二管夹片(2)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段(12)相对设置的第二平面段(22)、与所述第二平面段(22)相接的倾斜段(23)以及与所述倾斜段(23)相接的管径面段(24);所述类圆钩(11)由所述圆弧段(13)的最末端向与管孔径闭合方向相反的反向弯折而成;通过将所述类圆钩(11)穿过所述方孔(21),使所述类圆钩(11)卡入所述第二管夹片(2)的方孔(21),形成第一管夹片(1)和第二管夹片(2)的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接式管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片(1)和所述第二管夹片(2)均由钣金弯折和机械加工而成;所述第一平面段(12)的上表面为第一展开面(121),所述第一展开面(121)上设有第一通孔(122);所述第二平面段(22)的上表面为第二展开面(221),所述第二展开面(2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2)相配套的第二通孔(25);所述第一展开面(121)和所述第二展开面(221)贴合;所述第一通孔(122)和所述第二通孔(25)对中;所述方孔(21)设于所述第二管夹片(2)上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梅赵岩孟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