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管打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3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管打气筒,包括:座管头、外管、内管及活塞头等,座管头与活塞头之间形成有储气腔,活塞头上套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外管的内壁相匹配实现密封,活塞头上具有进气槽,密封圈可在活塞头上下滑动,在外管下行时,密封圈滑动至下限位置,密封圈与活塞头的外壁紧贴实现密封,在外管上行时,密封圈滑动至上限位置而与进气槽位置对应,密封圈的内壁与进气槽的槽壁有间距形成进气通道,活塞头中还设置有充气通道,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分别与储气腔连通;球头,设置于活塞头中,球头沿充气通道的轴向具有活动盈余,使得球头可密封充气通道或打开充气通道,以及软管等。结构简单化设计,节约了空间,有利于实现快速打气。有利于实现快速打气。有利于实现快速打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管打气筒


[0001]本技术涉及打气筒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座管打气筒。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作为环保出行工具,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自行车上的轮胎一般为气压胎,气压胎具有减震缓冲功能,提高了骑手的舒适性,当自行车胎的气压过低时,其缓冲减震功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也会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影响到骑行的舒适感。为此,在必要的时候就需要给自行车胎充气。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打气筒不能随自行车携带,或者携带很不方便,这给骑行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目前已经出现有座管打气筒,即将打气筒收纳在自行车座垫下方的座管内部,实现了自行车自带打气筒,方便骑行者随时随地可以给车胎进行打气。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座管打气筒,其防漏气和防回气结构通常需要使用多个配件结合才能实现,具体的,需要设置单独的防漏气结构和单独的防回气结构,防漏气结构与防回气结构零部件相互独立,使得防漏气和防回气结构在打气筒内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影响了打气筒的行程,不利于实现快速打气。
[0005]另外,市面上的座管打气筒只有防止抽拉时内外管脱离的限位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使用内管不动外管上下抽压结构时,由于脚需固定住内管,外管下压时很容易打到脚背,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
[0006]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座管打气筒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座管打气筒,将打气筒的防回气和防漏气结构简单化设计,节约了空间,有利于实现快速打气。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座管打气筒,包括:
[0009]座管头,用于安装座垫;
[0010]外管,与座管头固定连接;
[0011]内管,至少部分的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抽压外管时,外管可相对内管上行或下行;
[0012]活塞头,固定在所述内管邻近座管头的一端,所述座管头与活塞头之间形成有储气腔,所述活塞头上套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匹配实现密封,所述活塞头上具有进气槽,所述密封圈可在所述活塞头上下滑动,在外管下行时,所述密封圈滑动至下限位置,密封圈与活塞头的外壁紧贴实现密封,在外管上行时,所述密封圈滑动至上限位置而与所述进气槽位置对应,密封圈的内壁与进气槽的槽壁有间距形成进气通道,所述活塞头中还设置有充气通道,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分别与储气腔连通;
[0013]球头,设置于所述活塞头中,所述球头沿充气通道的轴向具有活动盈余,使得球头可密封所述充气通道或打开充气通道;
[0014]软管,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管中,所述软管可从内管中抽出或复位,软管的气道与所述活塞头的充气通道连通,软管的出气端连接有气嘴。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头的侧壁上具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所述插孔中设置有插板,所述球头由所述插板轴向限位。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板与充气通道的内壁相距有间隔,或/和所述插板上具有过气孔。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筒头,所述气筒头上铰接有脚踏,脚踏可相对所述内管展开或收折,所述外管内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外管或座管头固定连接,在外管下行时,所述限位头可与所述活塞头抵接,以限制外管继续下行。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座管头一体成型,限位头将外管的上端封堵,所述储气腔由所述限位头、外管和活塞头围设形成。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槽呈半孔形状,进气槽为一个以上。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管上套置有箍套,所述箍套与所述内管的内管壁相匹配。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用于限定外管的上行位置。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套盖,所述套盖连接在所述外管的下端,所述气嘴收纳于所述套盖内。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盖螺纹连接在所述外管的下端,或者所述套盖卡接在外管的下端。
[0024]本技术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活塞头上设置有进气槽,密封圈可在活塞头上下滑动,在外管下行时,密封圈滑动至下限位置,密封圈与活塞头的外壁紧贴实现密封,在外管上行时,密封圈滑动至上限位置而与进气槽位置对应,密封圈的内壁与进气槽的槽壁有间距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分别与储气腔连通,很容易的解决了在打气时的防漏气和抽气时的正常进气,通过在活塞头中设置球头,球头沿充气通道的轴向具有活动盈余,使得球头可密封充气通道或打开充气通道,使得当进行抽气时,随着外管上行,储气腔空间变大,储气腔内气压变小,球头在车胎回气压力的作用下而密封充气通道,使得在抽气时避免出现回气,外管上行的同时,密封圈受外界空气的推动滑动至进气槽位置,由于密封圈的内壁和进气槽的槽壁有间距形成进气通道,使得外界大气经内管和外管的间隙进入、并经进气通道被抽到储气腔中实现储气;而在外管下行打气时,密封圈受自身重力及储气腔内被压缩空气的推动下滑而脱离进气槽,密封圈与活塞头的外壁紧贴实现密封,储气腔内的空气无法外泄,储气腔空间变小使得储气腔内气压变大,储气腔内的气压大于回气气压时,球头下行而打开充气通道,储气腔内的空气经过充气通道被压入软管内实现打气,如此往复,完成对车胎的充气。本技术实施例仅需通过活塞头及安装在其上的密封圈和其内的球头,即可容易的实现防漏气、防回气功能,整个防回气、防漏气结构集成在活塞头上,大大的简化了防漏气、防回气结构,避免占据有限的管内空间,有利于增加外管上下运行时的行程,从而实现快速打气,结构简单紧凑,实施容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2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座管打气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座管打气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塞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塞头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在气嘴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在抽气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5]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在打气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1‑
座管头、2

外管、3

内管、31

气筒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管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座管头,用于安装座垫;外管,与座管头固定连接;内管,至少部分的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抽压外管时,外管可相对内管上行或下行;活塞头,固定在所述内管邻近座管头的一端,所述座管头与活塞头之间形成有储气腔,所述活塞头上套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匹配实现密封,所述活塞头上具有进气槽,所述密封圈可在所述活塞头上下滑动,在外管下行时,所述密封圈滑动至下限位置,密封圈与活塞头的外壁紧贴实现密封,在外管上行时,所述密封圈滑动至上限位置而与所述进气槽位置对应,密封圈的内壁与进气槽的槽壁有间距形成进气通道,所述活塞头中还设置有充气通道,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分别与储气腔连通;球头,设置于所述活塞头中,所述球头沿充气通道的轴向具有活动盈余,使得球头可密封所述充气通道或打开充气通道;软管,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管中,所述软管可从内管中抽出或复位,软管的气道与所述活塞头的充气通道连通,软管的出气端连接有气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管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的侧壁上具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所述插孔中设置有插板,所述球头由所述插板轴向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管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与充气通道的内壁相距有间隔,或/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恒奕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