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00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压电驱动板,是板状结构,由具有压电特性的物质制造,利用施加的电源,进行拉长压缩;叶片,是板状结构,一端与上述压电驱动板的一端结合成一体,另一端为自由端部,根据上述压电驱动板的拉长压缩,移动所述自由端部,从而形成气流。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向外部放出小型化电子设备产生的热,对于冷却装置的动作来说,因没有配件之间的摩擦部,从而具有动力效率和耐久性达到最大化,不产生噪音和震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尤其涉及向外部放出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的 一种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正在不断开发小型、高性能的半导体元器件,并将其应用到各种电子 设备中。通常,电子设备趋于超薄化,为此,半导体元器件逐渐呈现高集成化趋势。 因此,清除电子设备微'J、面积所产生的高热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举例来说,计算机中使用的中央处理器(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产生相当多 的热。现在,中央处理器大约产生115W的热量,发热量即将达到135W。随着^支术 的不断发展,预计将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为了清除电子设备放射出的热量,现在普遍使用风冷式冷却器。即,以在金 属板上安装散热片(fin),增加散热面积的散热器(Heat sink)方式为主。而且,最 近也使用利用散热导管(Heat pipe),将热源产生的热向外部放出的方式。当然, 还可以使用以水进行冷却的水冷式。但由于这种方式存在漏水问题,不能在相对广 阔的领域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设有现有技术的冷却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构成斜视图。如图所示, 〈更携式计算才几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在扁扁的六面体+反状的主才几部1;在上述主枳j 部1的后端,设置通过连接部3进行动作的显示部5。在上述主机部1的上面,设 置进行信息输入的键盘l、在显示部5上,与上述键盘l'相对面上露出设置液晶 显示屏5'。在上述主机部1的内部具有主板7。在上述主板7上安装了构成便携式计算机 的各种配件。安装在上述主板7上的配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及各种端口等。为了向外部放出设置在上述主板7上的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在中央处理 器的上部设置隔热块9。上述隔热块9能够接收上述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并向外 部放出。还设有散热导管11,以《更与上述隔热块9进行热连4姿。上述散热导管11具有 在上述隔热块9与散热装置13之间导热的作用。在上述散热装置13上具有散热换 气扇15,上述散热换气扇形成将通过上述散热导管11传送的热向主机部1的外部 ;故出的气流。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下的冷却装置存在下列问题。因现有的冷却装置相对体积较大,成为实现便携式计算机轻薄化的絆脚石。 即,为了设置不仅具有隔热块9和散热导管11,还具有散热换气扇15的散热装置 13,需要占有较大空间。尤其是,PDA (掌上电脑)、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便携式多媒 体播放器)、手提电话等移动设备因以小型化制作,甚至不具有采用上面提到的散 热装置13空间,所以,它们通过在热源中设置导热性能良好的板,进行散热。但 是,通过这种散热方式,不能够顺利地对逐渐轻薄化、小型化、高性能的电子设备 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压电物质,在电子 设备的内部,形成空气流动进行散热的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设置在相对狭窄空间的电子设备用 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 部分构成压电驱动板,是板状结构,由具有压电特性的物质制造,利用施加的电 源,进行拉长压缩;叶片,是板状结构, 一端与上述压电驱动板的一端结合成一体, 另一端为自由端部,根据上述压电驱动板的拉长压缩,移动所述自由端部,从而形 成气流。上述压电驱动板由压电陶瓷物质制作而成。 上述压电驱动板是其整体结合在上述叶片的一端。上述压电驱动板与叶片的一端是以固定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支撑部的一端支 撑,以便上述叶片的自由端部设置成可以自由移动的结构。如具有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能够有效地向外部放出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 产生的热,对于冷却装置的动作来说,因没有配件之间的摩擦部,动力效率和耐久性达到最大化,不会产生噪音和震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本专利技术利用通过在压电物质中施加电源所产生的机械变形,驱动叶片,因此对于叶片的驱动来说,因没有配件之间的摩擦阻碍,可以通过相对小的电力,达成相对高的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压电驱动板和叶片全部都是板状,只要确保获得叶片的自由端部 能够驱动的空间即可,因此可以实现冷却装置设置所需要空间的最小化,即使在小 型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充分使用,也可以实现使用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而且,在构成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的配件之间,因没有产生摩擦的部分,几乎不 产生动作噪音,从而实现fe子设备的噪音和震动的最小化,还因不存在冷却装置的 动作所引起的磨损问题,也可以相对提高耐久性。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进4亍详细的描述。附困说明图1为设有现有技术的冷却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构成的部分内部斜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的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构成的侧面图。图4a和图4b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拉长压缩压电驱动板,显示叶片动作状态的动作状态图。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30:压电驱动板32:结合构件 34:叶片 34。自由端部36:热源 38: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的实施例的斜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构成的侧面图。如图所示,压电驱动板30是由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物质制作 而成。压电陶资物质具有如下性质举例来说,如果利用交流电流,施加正(+ ) 电流,就会膨胀;如果施加负(-)电流,就会收缩。或者也有可能具有与其相反的性质。这样,上述压电驱动板30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四角形 的板状显示。在上述压电驱动板30上设有叶片34。即,上述压电驱动板30整体 附着在上述叶片34的一端。上述压电驱动板30与上述叶片34可以用多种方式结 合。例如,可以利用粘合剂结合压电驱动板30和叶片34。当然,如图所示,上述 压电驱动板30的结合构件32贯通上述叶片34,可以使压电驱动板30与叶片34 相互结合。这时,上述压电驱动板30和叶片34也应紧密结合。上述叶片34大体为正方形板状,与上述压电驱动板30相比,长度相对较长。 即,在上述叶片34的一端,设置上述压电驱动板30,上述叶片34的自由端部34' 向距离上述压电驱动板30相对远的位置延长。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叶片34由长方形构成。实际上,也并非必须如此,也可 以像扇子那样,自由端部可以相对宽阔。上述叶片34的长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即,可以通过压电驱动板30的拉长压缩,充分进行变形的同时,不需要另外配件 的支撑,也能够进行设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压电驱动板30与叶片34结合的状态下,上述 压电驱动板30的拉长压缩应设计成可以将上述叶片34的自由端部34'上下左右移 动的结构。在上述叶片34的自由端部34'邻接的位置,具有热源36。上述热源36利用 上述叶片34的自由端部34'以翻来覆去所产生的气流进行散热。另一方面,上述压电驱动板30和叶片34是以电子设备内的支撑部38支撑。 即,上述压电驱动板30和上述叶片34的自由端部34'反方向部分是以上述支撑部 38支撑。上述支撑部38是以这样的结构设置,即,在电子设备内的空间,上述压 电驱动板30和叶片34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压电驱动板,是板状结构,由具有压电特性的物质制造,利用施加的电源,进行拉长压缩;叶片,是板状结构,一端与上述压电驱动板的一端结合成一体,另一端为自由端部,根据上述压电驱动板的拉长压缩,移动所述自由端部,从而形成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敬号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