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型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00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得壳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的平板型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控制显示板的至少一个电路板,冷却显示板的第一冷却流路,以及冷却电路板的第二冷却流路。在该显示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彼此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型显示装置专利
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大体涉及一种平板型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使得壳 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的平板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板型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等离子显示板(PDP), 具有显示图像的平面型板。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相比,平 板型显示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轻的重量。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6-162641中7>开的,这种显示装置 包括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以及安装在壳 体内部与显示板电连接的电路板。空气从中流过的空气入口形成在后壳体的 下部,空气从中排出的空气出口形成在后壳体的上部。通过下部的空气入口 的空气流冷却壳体内部中的显示板和电路板,并随后通过上部的空气出口排 出。然而,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产生热量的显示板和电路板安装在同一空间 内,诸如壳体的内部。由于这个原因,就存在壳体内部温度由于显示板和电 路板之间的内热而增加的问题。这种温度的增加导致显示板的表面温度增 加。在LCD板中,温度的增加导致液晶的退化。
技术实现思路
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 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得壳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的平板型显 示装置。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包括壳 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控制显示板的至少一个电路板;冷却显示板 的第一冷却流路;以及冷却电路板的第二冷却流路,其中第一和第二冷却流^各彼此分离。此外,壳体可包括彼此连结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可包括设置在后 壳体外表面上的电路板安装部分,以便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部分内。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部分内,覆盖电路板安装部分的盖子可安装在电路 板安装部分上,多个空气流动孔形成在该盖子上。此外,第 一冷却流路可包括显示板后表面和后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第二冷却流路可包括电路板安装部分的内部空间。而且,空气从中流入第 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入口可形成在后壳体的下部, 空气从中排出第 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出口可形成在后壳体的上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型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将 壳体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的分隔板;安装在分隔板和壳体前表 面之间、由流入第一冷却流路的空气冷却的显示板;以及安装在分隔板和壳 体后表面之间、由流入第二冷却流路的空气冷却的至少一个电路板。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有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 点将更为清楚,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图1和2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该平板型显 示装置包括壳体IO、安装在壳体10内部的前面的显示板20、以及多个安装 在壳体10后部的电路板31、 32和33。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在显示板20前面连结 于显示板20并具有形成在屏幕部分的开口 13,后壳体12的边缘部分在显示 板20后面连结于前壳体11。显示板20可以是LCD或PDP。电^各基板31 、 32和33通过软性布线部 分(未示出)电连接于显示板20。多个电子元件安装在电路基板31、 32和33上。多个电子元件组成控制显示板20发光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调谐 电路、电源电路等。如图2所示,分别安装电路板31、 32和33的电路板安装部分41、 42 和43设置在后壳体12的后表面上。每个电路安装部分41、 42和43具有从 后壳体12的后面到前面凹进预定深度的敞开的后面,以便电路板31、 32和 33能够分别容纳在电路板安装部分41、 42和43中。此外,覆盖电路板安装 部分41、 42和43的盖子51、 52和53分别安装在它们上面。如图1所示,多个空气入口 61形成在后壳体12的下部,冷却显示板 20的空气能够从所述多个空气入口 61流入壳体10内部;多个空气出口 62 形成在后壳体12的上部,壳体10内部的空气能够从所述多个空气出口 62 排出。此外,如图12所示,多个空气流动孔71和72形成在分别覆盖电路 板安装部分41、 42和43的盖子51、 52和53上,空气能够从所述多个空气 流动孔71和72流入电蹈4反安装部分41 、 42和43内部空间。如图1所示,这些元件独立地组成了用于冷却显示板20的第一冷却流 路60以及用于分别冷却电路板31、 32和33的第二冷却流路70。即,第一 冷却流路60由显示板20的后表面和后壳体1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 第二冷却流3各70分别由后壳体12的电路板安装部分41 、 42和43的内部空 间形成。这样,第 一冷却流路60和第二冷却流路70彼此分离。因此,显示板20由沿着第 一冷却流路60流动的空气冷却。流入空气入 口 61的空气在沿着第一冷却流路60上升时冷却显示板20,并随后通过上部 的空气出口62排出。此外,每个电路板31、 32和33由通过形成在每个盖 子51、 52和53上的空气流动孔71和72流入第二冷却流^各70内部的空气 冷却。流入第一冷却流路60和第二冷却流路70的空气由于自然对流现象, 在从第一冷却流路60和第二冷却流路70的底部向顶部流动时,分别冷却显 示氺反20和电赠4反31、 32和33。在这种冷却结构中,由电路板31、 32和33产生的热能够在不影响显示 板20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冷却流路70排放,由显示板产生的热也能够在不 影响电路板31、 32和33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冷却流路60排放。相应地, 显示板20和电路板31、 32和33能够顺利地得到冷却,因而能够使得壳体 10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如试验结果,与传统显示装置的冷却结构相比, 这种冷却结构能够使得显示板前面部分的温度下降约5°C至7°C。在图2中,电路板安装部分41、 42和43从后壳体12的后面向前面凹 进。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实施为电路板安装为从后壳体的外 表面突出、并分别用盖子覆盖的方式。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型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在第二实 施例中,分隔冷却流路的分隔板500安装在后壳体120的内表面上。这样, 在电路板32安装在分隔板500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分隔板500能够安装 在后壳体120的内表面上。即,电路安装部分由分隔板500代替。此外,用 于第二冷却流路700的空气流动的多个空气流动孔710和720形成在后壳体 120上。第一冷却流^各60以及分别形成在后壳体120的下部和上部的空气入 口 61和空气出口 62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即,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冷却 流路60和第二冷却流路700由安装在后壳体120内表面上的分隔板500彼 此分离。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显示装置中,分别冷却显示板和电路板的 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彼此分离,从而防止出现电路板被显示板的热量加热或 者显示板被电路板的热量加热的现象。相应地,具有显示板和电路板的冷却 效率提高的优点,从而能够使得壳体和显示板内部增加的温度最小化。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    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显示板;    控制显示板的至少一个电路板;    冷却显示板的第一冷却流路;以及    冷却电路板的第二冷却流路,    其中第一和第二冷却流路彼此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俊赵真贤林正洙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