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包括一个可套设于电机的接线端的罩壳,所述罩壳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中空的端子卡槽,所述端子卡槽内设置有接线母端子;对应的,还包括与所述接线母端子匹配的接线公端子,所述接线公端子通过一个电源线支架支撑,通过调节所述电源线支架与所述罩壳的距离,实现所述接线公端子与所述接线母端子的插拔。本机构相对传统的焊接式或手工拧绕式不仅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模块化装配与拆卸,而且能实现智能化机械操作,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装配效率与质量。高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装配效率与质量。高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装配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像手枪钻、角磨机等手持式电动工具,主要由电气部分、传动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均利用直流或交流电驱动主轴旋转,带动前端所夹持的工具进行工作。国内生产电动工具的企业多大上千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现的问题除了漏电、绝缘、电路发热等电气部分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连接件松动、振动、磨损等机械故障,出现故障后,拆装较繁琐,且维修成本较高,因此,有很多使用者直接放弃维修,而是购买新的产品代替,因此,一种价格便宜、使用可靠和具有一定使用寿命的手持电动工具急需填补市场。
[0003]但鉴于目前电工工具的内部结构,其机械部分主要由主轴、轴承、大小齿轮、卡簧、密封圈等数量众多的零部件组成,零件数量和种类又决定了组装时所消耗的时间增加。因此,无论是零部件本身成本还是组装生产时的人力成本都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大部分企业都在试图通过改变零部件材质方面以期降低产品成本,但是,零部件材料品质的降低,会直接导致产品的使用性能;为此,企业又试图通过机器换人的思路来改善用工难、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率,但是,鉴于手持电动工具中的零部件数量众多、规格以及材质各异的问题,例如橡胶密封圈、卡簧等零件,自动化实施起来的难度非常大,直接导致自动化的复杂程度上升,带来制造成本的直线升高,上述这些问题成为电动工具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0004]尤其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内部电机供电结构,传统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电机上有四根接线,其中两个用于接电源,另外两个接碳刷;与电源线的连接一般采用手工将两个裸露的铜线拧绕在一起,然后插入一个压线帽的套管内,用压线钳压紧。该方式不仅耗时长,且由于是人工手动操作不仅对连接的质量无法保障,比如与电源线的拧绕松动,进而导致手持式电动工具在运输或使用的颠簸震动中发生接线脱落,进而会对引发安全事故。
[0005]因此,急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通过将电机的定子接线与接线母端子连接,将电源线与接线公端子连接,再通过接线母端子与接线公端子的插拔实现快速给电机供电与断电检修。
[0007]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包括一个可套设于电机的接线端的罩壳,所述罩壳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中空的端子卡槽,所述端子卡槽内设置有接线母端子;对应的,还包括与所述接线母端子匹配的接线公端子,所述接线公端子通过一个电源线支架支撑,通过调节所述电源线支架与所述罩壳的距离,实现所述接线公端子与所述接线
母端子的插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母端子包括接线部、支撑部和夹持部;所述接线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可供线缆贯穿的紧固腔,线缆的导电部分进入所述紧固腔后,可通过外部施压调节所述紧固腔的腔体空间实现对线缆的紧固;所述支撑部成圆柱形,用于与所述端子卡槽卡接,确保所述接线母端子不移位;所述夹持部为瓶颈状,可对所述接线公端子的端部进行限位夹持。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为一体,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竖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端子卡槽的外部,所述支撑部嵌设于所述端子卡槽内,所述接线部可贯穿所述端子卡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卡槽上开设有竖向通槽,可供线缆沿所述通槽与所述接线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公端子包括插接部、限位部和带有圆孔的凸耳,所述插接部成圆柱形,用于与所述接线母端子插接;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的凸缘;所述凸耳用于与线缆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耳与线缆连接后可通过压线帽套设形成密封。
[0015]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凸耳一体成型。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公端子的所述插接部可贯穿设置于所述电源线支架上的中空的端子支撑柱,伸出部分用于与所述接线母端子插拔;所述限位部作用于所述端子支撑柱,可对所述插接部限位。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母端子与所述接线公端子均采用可导电金属材料。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通过在电机的接线端设置一个罩壳,罩壳上设置有接线母端子,然后将电机的定子接线与接线母端子连接,将电源线与接线公端子连接,再通过接线母端子与接线公端子的插拔实现快速给电机供电与断电检修。本机构相对传统的焊接式或手工拧绕式不仅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模块化装配与拆卸,而且能实现智能化机械操作,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装配效率与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母端子与罩壳连接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公端子与电源线支架连接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母端子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母端子第
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公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母端子与接线公端子连接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的接线母端子与保护套安装示意图。
[0029]图示标记:
[0030]1‑
接线母端子、2
‑
接线公端子、3
‑
电机、4
‑
罩壳、5
‑
端子卡槽、6
‑
电源线支架、7
‑
端子支撑柱、8
‑
通槽、9
‑
接线部、10
‑
支撑部、11
‑
夹持部、12
‑
紧固腔、13
‑
竖槽、14
‑
插接部、15
‑
限位部、16
‑
凸耳、17
‑
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可套设于电机的接线端的罩壳,所述罩壳上设置有一组相互对称的中空的端子卡槽,所述端子卡槽内设置有接线母端子;对应的,还包括与所述接线母端子匹配的接线公端子,所述接线公端子通过一个电源线支架支撑,通过调节所述电源线支架与所述罩壳的距离,实现所述接线公端子与所述接线母端子的插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母端子包括接线部、支撑部和夹持部;所述接线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可供线缆贯穿的紧固腔,线缆的导电部分进入所述紧固腔后,可通过外部施压调节所述紧固腔的腔体空间实现对线缆的紧固;所述支撑部成圆柱形,用于与所述端子卡槽卡接,确保所述接线母端子不移位;所述夹持部为瓶颈状,可对所述接线公端子的端部进行限位夹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为一体,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竖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机供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端子卡槽的外部,所述支撑部嵌设于所述端子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辉,杜万和,刘晓航,韩浩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