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925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3
本申请公开一种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包括:装载有重力锚、主缆、吊装钢丝绳、吊具组件和浮筒的驳船;吊具组件包括第一卸扣、吊具转换器和防撞框;吊具转换器包括本体、液压油缸和锁定件;锁定件具有与第一挡块相抵接的锁定位置和位于第二挡块背离第一挡块的一侧的打开位置;液压油缸的移动端与锁定件固定相连,用于驱动锁定件;抛锚定位于预定位置且装载有液压泵站的第一浮吊,第一浮吊的主钩与重力锚的着床位的连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用于协助将吊装钢丝绳挂上第一浮吊的主钩上的第二浮吊,第二浮吊的最大负荷小于第一浮吊的最大负荷。本说明书所提供的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可以顺利完成重力锚的下放着床,且能回收下放的吊装钢丝绳。下放的吊装钢丝绳。下放的吊装钢丝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


[0001]本说明书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公路复线跨越西堠门水道的共用跨海桥梁,连接金塘岛和册子岛。其中5号主塔墩基础范围水深49.6~57.4m(80m直径范围),水下地形高差变化大(高差达8m,靠近边跨侧位置处),覆盖层基本缺失,部分区域分布有1.4~4.0m的碎石土,下伏基岩为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均比较破碎,基岩基本承载力1500~3000KPa,单轴抗压强度25~60MPa。5号主塔墩基础采用18根φ6.3m钻孔灌注桩(桩顶设φ6.8m钢护筒),桩长88m,承台顶标高+4.0m,平面尺寸68m
×
46.4m,厚10m。墩位处河床标高约

53.0m,桩基嵌岩41m,φ6.8m钢护筒底标高为

60.0m。
[0003]5号主塔墩基础总体施工方案:先平台后围堰,考虑到大直径钻孔作业周期长、海上施工环境恶劣、承受水流力、波浪力较大,钻孔平台采用“钢锚桩+钢桁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有重力锚、主缆、吊装钢丝绳、吊具组件和浮筒的驳船;所述吊具组件包括第一卸扣、吊具转换器和防撞框;所述吊具转换器包括本体、液压油缸和锁定件;所述本体在下端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本体在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吊装钢丝绳的下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卸扣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挡块设有供所述锁定件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锁定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接的锁定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二挡块背离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的打开位置;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使所述重力锚锁定于所述本体;所述锁定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所述重力锚能离开所述本体;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相连;所述液压油缸的移动端与所述锁定件固定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锁定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所述防撞框设置在多个所述吊具转换器之间且所述防撞框分别与多个所述吊具固定相连;所述浮筒与所述主缆的闭式索节连接;抛锚定位于预定位置且装载有液压泵站的第一浮吊,所述第一浮吊的主钩与所述重力锚的着床位的连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浮吊的轴线和所述主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吊装钢丝绳挂于所述第一浮吊的主钩;所述液压油缸和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油管相连;用于协助将所述吊装钢丝绳挂上所述第一浮吊的主钩上的第二浮吊,所述第二浮吊的最大负荷小于所述第一浮吊的最大负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相面对的面上均设有多个限位圆片,越靠近所述第一挡块或所述第二挡块,所述限位圆片的直径越大;多个所述限位圆片的中心均设有直径相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锁定件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扣通过销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销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下放着床施工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秀平李勇海吴校全杨嘉毅梁超韩永刚岑峰彭波吴军国欧阳石何晓东周新亚毛龙施炎坤朱俊魏博豪杨涛牛草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