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以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以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087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以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建造技术领域,下层预制构件的上侧开设有下层腔室,上层预制构件的下侧开设有上层腔室,包括钢筋笼、钢立杆与驱动件,其中:所述钢筋笼活动安装于下层腔室内,所述钢立杆的下端沿着钢筋笼的径向水平滑动安装,所述驱动件用于调节钢立杆在钢筋笼内的径向位置;安装时,依据调节钢筋笼的圆周角度以及钢立杆在钢筋笼内的径向位置,以实现钢立杆的上端可顺利插接至上层腔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圆周轴与径向轴两个轴向将钢立杆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以实现钢立杆与上层腔室的位置顺利对接,避免钢立杆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建造,具体涉及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非承重剪力墙采用竖向灌浆套筒连接,套筒间距为不大于600mm,由于套筒连接方式的允许偏差只有5mm,但现场的钢筋预埋偏差大多都达到10mm以上,因此上层预制构件与下层预制构件的钢筋无法顺利对接,无法完成吊装,现在吊装的过程弯折钢筋的情况,影响吊装速度,且由于钢筋的歪斜,钢筋会紧贴套筒,引起在灌浆时钢筋的灌浆料包裹厚度不足,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以及施工方法,解决了预制构件由于钢筋的位置偏差而无法顺利完成吊装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下层预制构件的上侧开设有下层腔室,上层预制构件的下侧开设有上层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钢立杆与驱动件,其中:

3、所述钢筋笼活动安装于下层腔室内,所述钢立杆的下端沿着钢筋笼的径向水平滑动安装,所述驱动件用于调节钢立杆在钢筋笼内的径向位置;

4、安装时,调节钢筋笼的圆周角度以及钢立杆在钢筋笼内的径向位置,以实现钢立杆的上端可顺利插接至上层腔室内。

5、优选的,所述钢筋笼内固定有多个滑杆,所述钢立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多个滑杆上。

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弹簧、钢丝绳、滑轮与锁定结构;其中:

7、所述钢筋笼内具有竖杆,所述第一弹簧安装于竖杆与钢立杆之间,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钢立杆固定,另一端穿过锁定结构,且所述锁定结构用于对钢丝绳进行固定,所述滑轮安装于钢筋笼,用于引导钢丝绳转向;通过拉动或放松钢丝绳的外端部,并与第一弹簧作用力的配合,以实现调节钢立杆在钢筋笼内的径向位置。

8、优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于竖杆的安装块、两个立块与螺栓;其中:

9、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钢丝绳穿过通孔,两个所述立块均固定于安装块,所述螺栓螺接于其中一个立块上,通过拧动螺栓,以实现对钢丝绳的抵接固定。

10、优选的,所述上层腔室的上端开设有注浆孔。

11、优选的,位于所述钢筋笼内的钢立杆表面固定有多个凸杆。

12、优选的,所述钢立杆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凹槽、翻转抵杆与第二弹簧;其中:

13、所述凹槽开设于钢立杆的外表面,所述翻转抵杆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凹槽内壁与翻转抵杆之间,使所述翻转抵杆呈倾斜设置。

14、优选的,所所述翻转抵杆的最大倾斜角度为40-60°,且所述翻转抵杆的最大倾斜角度时的水平跨度大于上层腔室的半径。

15、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固件呈两排设置,且两排所述加固件对立分布。

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如以上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一:预制下层预制构件与上层预制构件,并在下层预制构件与上层预制构件上分别形成下层腔室与上层腔室;

18、步骤二:下层预制构件安装完成之后,将钢筋笼吊装至下层腔室内,且钢立杆位于下层腔室与上层腔室的圆心连线上,并通过拉动或放松钢丝绳的外端部,以调节钢立杆在钢筋笼的径向位置,使得钢立杆与上层腔室位置对应,随后通过锁定结构将钢丝绳锁定;

19、步骤三:将上层预制构件吊装至下层预制构件的上侧,并使得钢立杆与上层腔室竖直对应,随后将上层预制构件竖直向下移动,即钢立杆的上端插入至上层腔室内;

20、步骤四:通过注浆孔向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浇筑填实混凝土。

2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通过圆周轴与径向轴两个轴向将钢立杆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以实现钢立杆与上层腔室的位置顺利对接,避免钢立杆弯曲;

23、2、通过注浆孔向上层腔室与下层腔室内灌浆,由于钢立杆位于上层腔室的居中位置,可避免钢筋的灌浆料包裹厚度不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下层预制构件的上侧开设有下层腔室,上层预制构件的下侧开设有上层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钢立杆与驱动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内固定有多个滑杆,所述钢立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多个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弹簧、钢丝绳、滑轮与锁定结构;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于竖杆的安装块、两个立块与螺栓;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腔室的上端开设有注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钢筋笼内的钢立杆表面固定有多个凸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杆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凹槽、翻转抵杆与第二弹簧;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抵杆的最大倾斜角度为40-60°,且所述翻转抵杆的最大倾斜角度时的水平跨度大于上层腔室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固件呈两排设置,且两排所述加固件对立分布。

10.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下层预制构件的上侧开设有下层腔室,上层预制构件的下侧开设有上层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钢立杆与驱动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内固定有多个滑杆,所述钢立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多个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弹簧、钢丝绳、滑轮与锁定结构;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于竖杆的安装块、两个立块与螺栓;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非承重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腔室的上端开设有注浆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盟王同雨吴吉祥程海庆冯桂玉崔斌陈小文余辉云许宏义白石磊杨申周鏐昕胡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