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及其连接节点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及其连接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414084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及其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破除既有结构楼板的混凝土,切除中部钢筋,且预留梁板支座边的钢筋;S2、提前在新建钢柱上焊接连接组件,再将新建钢柱吊装到结构楼板的安装位置;S3、新建钢柱吊装完成后,在连接组件附近,贴着新建钢柱安装弹性件;S4、安装新建楼板钢筋,使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的钢筋连接,且使碰撞位置处断开的新建楼板钢筋伸入到连接组件中,之后,再在连接组件上焊接上栓钉;S5、浇筑比既有结构楼板至少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养护至少14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科学指导新建钢柱的安装,有利于提高新建钢柱与改造后结构楼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房屋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及其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一大批老旧小区、老旧厂房等建筑结构急需升级改造。在房屋结构改造中,在既有结构中新增结构柱,是常见的一种形式;以往,在既有混凝土结构楼板中插入新建钢柱,传统施工方法仅仅是将楼板纵向钢筋与新建钢柱碰撞位置进行焊接,连接处容易造成应力分布复杂,稳定性较差,加上新、旧结构承受荷载类别和安全使用年限不同,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容易出现新建钢柱附近的楼板开裂;且新建钢柱一般是作为主受力构件来使用,如果将楼板纵向钢筋与新建钢柱碰撞位置直接进行焊接,容易导致新建钢柱在使用中受剪,一旦新建钢柱使用久了,在交变荷载作用下更容易疲劳失效,更容易造成结构的安全问题;目前,缺少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施工方法,来保证新建钢柱与既有楼板的连接稳定性,来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目前,也缺少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来避免新建钢柱直接受剪,来减少新建钢柱连接端的应力集中问题。

2、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可以科学指导建筑结构改造中新建钢柱的可靠安装,有利于提高新建钢柱与改造后结构楼板的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s1、破除既有结构楼板的混凝土,切除中部钢筋,且预留梁板支座边的钢筋,用于后续新建楼板钢筋连接;

5、s2、提前在新建钢柱上焊接连接组件,经过探伤检测合格后,将新建钢柱吊装到结构楼板的安装位置;

6、s3、新建钢柱吊装完成后,在连接组件附近,贴着新建钢柱安装弹性件;

7、s4、搭设新建结构楼板的模板,之后,再安装新建楼板钢筋,使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的钢筋连接,且使碰撞位置处断开的新建楼板钢筋伸入到连接组件中,之后,再在连接组件上焊接上栓钉;

8、s5、浇筑比既有结构楼板至少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养护至少14天。

9、进一步地,在所述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长度至少为500mm。

10、进一步地,在所述s1步骤中,还包括对既有结构混凝土梁边进行凿毛处理。

11、进一步地,在所述s2步骤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钢板和加劲板,所述环形钢板设在新建钢柱的设定位置,所述加劲板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加劲板连接环形钢板和新建钢柱。

12、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所述环形钢板的径宽至少为150mm。

13、进一步地,所述加劲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若干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钢板上并连接新建钢柱,且相邻所述加劲板之间的环形间距l≤600mm。

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厚度在20mm~50mm的区间。

15、进一步地,在所述s4步骤中,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尺寸相同,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连接形式为搭接。

16、进一步地,在所述s4步骤中,在新建钢柱往外500mm的范围内,新建楼板钢筋间距减半;因与新建钢柱碰撞位置干涉而断开的新建楼板钢筋,其伸入连接组件附近空间的长度至少为100mm。

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可以避免新建钢柱直接受剪,可以减少新建钢柱连接端的应力集中问题。

18、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包括新建钢柱、连接组件、栓钉、弹性件、新建楼板钢筋和混凝土;所述连接组件设在所述新建钢柱的设定位置,所述栓钉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新建钢柱设在结构楼板上,新建楼板钢筋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且所述混凝土包覆所述新建楼板钢筋、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栓钉,且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新建钢柱壁与成型后的混凝土壁之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可以科学指导建筑结构改造中新建钢柱的可靠安装,有利于提高新建钢柱与改造后结构楼板的使用寿命,避免新建钢柱与结构楼板连接处开裂的问题,避免新建钢柱直接受剪。

21、在s1步骤中,首先破除既有结构楼板的混凝土,之后,再切除中部钢筋,预留梁板支座边的钢筋,用于后续新建楼板钢筋连接。该s1步骤中,切除中部钢筋的主要目的是对钢筋进行重布置;原因是,在靠近新建钢柱附近位置处需要加密钢筋,来提高结构楼板的承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减少连接节点的变形;另外,在破除既有结构楼板的混凝土中,既有中部钢筋通常会受到损坏,因此,也需要切除,才能进行钢筋的重布置,保证结构楼板承载的可靠性。

22、在s2步骤中,可以在工厂中提前将新建钢柱和连接组件焊接好,经过探伤检测合格后,再运输到现场吊装;其中,探伤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连接组件与新建钢柱的合格连接,避免焊缝存在缺陷,影响新建钢柱的承载稳定性。

23、在s3步骤中,当新建钢柱吊装完成后,在连接组件附近,贴着新建钢柱安装上弹性件;该弹性件,不仅可以封堵混凝土与新建钢柱之间预留的缝隙,而且能在混凝土与新建钢柱伸缩变形时提供可供变形的空间,避免新建钢柱与结构楼板刚性连接导致的“变形-挤压-开裂”问题。

24、在s4步骤中,通过搭设模板来安装新建楼板钢筋,其中新建楼板钢筋会与s1步骤中预留的钢筋连接,新建楼板钢筋与新建钢柱在碰撞位置处断开,断开的新建楼板钢筋伸入连接组件中(待后续混凝土浇筑固定),之后,再在连接组件上设置栓钉,该栓钉一来可以加强连接组件与后续混凝土的连接,二来可以作为受剪构件承受结构楼板中传递的剪力,避免新建钢柱直接作为受剪构件来使用,该设计增强了节点连接的稳定性。

25、在s5步骤中,通过浇筑比既有结构楼板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来提高重建结构楼板的强度和稳定性,过程中,需对浇筑的混凝土养护至少14天,以保证新建混凝土可以更好地与既有结构混凝土梁咬合,且保证新建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可以避免新建钢柱直接受剪,可以减少新建钢柱连接端的应力集中问题,该连接节点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长度至少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步骤中,还包括对既有结构混凝土梁边进行凿毛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钢板和加劲板,所述环形钢板设在新建钢柱的设定位置,所述加劲板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加劲板连接环形钢板和新建钢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所述环形钢板的径宽至少为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若干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钢板上并连接新建钢柱,且相邻所述加劲板之间的环形间距L≤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厚度在20mm~50mm的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步骤中,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尺寸相同,新建楼板钢筋与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连接形式为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步骤中,在新建钢柱往外500mm的范围内,新建楼板钢筋间距减半;因与新建钢柱碰撞位置干涉而断开的新建楼板钢筋,其伸入连接组件附近空间的长度至少为100mm。

10.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的连接节点,其用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建钢柱、连接组件、栓钉、弹性件、新建楼板钢筋和混凝土;所述连接组件设在所述新建钢柱的设定位置,所述栓钉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新建钢柱设在结构楼板上,新建楼板钢筋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且所述混凝土包覆所述新建楼板钢筋、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栓钉,且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新建钢柱壁与成型后的混凝土壁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步骤中,预留钢筋的长度至少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步骤中,还包括对既有结构混凝土梁边进行凿毛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环形钢板和加劲板,所述环形钢板设在新建钢柱的设定位置,所述加劲板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加劲板连接环形钢板和新建钢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所述环形钢板的径宽至少为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结构楼板与新建钢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的板厚至少为16mm,若干所述加劲板均匀设置在所述环形钢板上并连接新建钢柱,且相邻所述加劲板之间的环形间距l≤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欣奕杨炳尧陈柱明谢铭欧龙华李耀俊何嘉鸣林凯鑫姚人杰陈可亮何卓轩陈伯科方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