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63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包括锚固底板、锚固头以及受力加筋肋板,所述锚固底板用于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建筑结构上;所述锚固头包括块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为固定部,上部为张拉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上,在所述张拉部上设置有张拉螺杆孔,张拉螺杆一端穿过所述张拉螺杆孔后螺接于锁紧螺母;所述受力加筋肋板固定于锚固底板上并且顶在所述张拉部的远离所述锁紧螺母的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纤维板用锚座,整体结构紧凑,模块化的结构易于标准件生产加工以及组合装配,降低施工成本,易于施工现场的安装;装配完成后,整体锚座无任何焊接点,避免焊接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产品长期使用性能。品长期使用性能。品长期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属于建设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进几年的预应力碳纤维张拉技术在建筑和桥梁的广泛应用,常规的碳纤维材料通过锚固系统对其进行张拉,碳纤维材料的两端固定于锚块夹具上,通过千斤顶对锚块夹具施加应力形成对碳纤维材料的张拉,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597281U所公开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
[0003]在预应力碳板系统中,通过张拉端和固定端的锚座使碳纤维板张紧在结构体的表面,碳纤维板张拉平衡后形成预应力。预应力碳板的锚座一般为永久使用件非临时受力构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至少承受几十吨的力,一旦出现构件受力破坏,碳纤维板上的预应力将完全失效,且将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市面预应力碳板所采用的张拉端及固定端锚座一般采用两种结构,一种为焊接结构形式,一种为铸造结构形式。其一,焊接件形式的锚座,焊件接大部分由人工对钢材进行焊接,不同的工人或焊接温度会造成焊接变形量的控制不同,且焊接很容易由于不均匀的热过程,产生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这也是结构焊接的主要质量通病,特别是作为一个永久受大吨位的构件来说,更易造成破坏。其二,铸造件形式的锚座,铸件在型腔被填满之前,金属液容易停止流动,将使铸件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产生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各种问题,例如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尺寸偏差、形状偏差、重量偏差,以及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存在于铸件内部的孔洞、裂纹、夹杂、偏析等情况。这使得铸件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耐久能力,包括耐磨、耐腐蚀、耐激冷激热、疲劳、吸震等性能以及被切削性、可焊性等工艺性能很难得以控制。在承受很大应力的条件,铸件本身的性能很难满足预应力碳板永久锚固长期使用要求。其三,不论焊件形式锚座或铸件形式锚座均为一个整体,因为当作为一个整体构件,构件自重大,安装定位容易造成偏差,施工现场安装效率低下,造成很大的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人工成本,且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模块化装配结构的碳纤维板用锚座,无焊接点,并且易于现场安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包括锚固底板、锚固头以及受力加筋肋板,所述锚固底板用于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建筑结构上;所述锚固头包括块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为固定部,上部为张拉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上,在所述张拉部上设置有张拉螺杆孔,张拉螺杆一端穿过所述张拉螺杆孔后螺接于锁紧螺母;所述受力加筋肋板固定于锚固底板上并且顶在所述张拉部的远离所述锁紧螺母的一侧。
[0006]所述固定部顶在所述锚固底板的边缘侧壁上。
[0007]所述锚固底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螺孔,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螺栓螺接于所述连接螺孔。
[0008]所述张拉部上连接有两个所述张拉螺杆孔,所述受力加筋肋板顶在所述张拉部的中部区域上,两个所述张拉螺杆孔分布在所述受力加筋肋板的两侧。
[0009]在所述锚固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榫卯结构连接孔,在所述受力加筋肋板上设置有榫卯结构,所述受力加筋肋板通过榫卯结构插接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上。
[0010]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的一侧,在锚固底板的另一侧设置有防偏转挡板,所述张拉螺杆穿过所述防偏转挡板上的防偏转螺杆孔。
[0011]所述受力加筋肋板为平行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受力加筋肋板的顶部通过肋板连接板连接。
[0012]所述受力加筋肋板与所述张拉部之间通过传力螺杆螺接固定。
[0013]在所述锚固底板上还设置有保护罩。
[0014]在所述锚座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张拉螺杆穿过一反力挡板后螺接于反力螺母;所述千斤顶的一端顶在所述锚座上,另一端顶在所述反力挡板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碳纤维板用锚座,锚固头的固定部固定在锚固底座上,张拉螺杆对锚固头施加拉力,同时受力加筋肋板顶在锚固头上对其施加与该拉力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锚座整体结构紧凑,模块化的结构易于标准件生产加工以及组合装配,降低施工成本,易于施工现场的安装;装配完成后,整体锚座无任何焊接点,避免焊接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产品长期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锚具系统的主视图。
[0017]图2为锚具系统的俯视图。
[0018]图3为锚具系统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碳纤维板用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设置于锚具系统中,如图1

3所示,所述,锚具系统包括两个锚座、碳纤维板1、位于碳纤维板1两端的锚块夹具2以及连接于锚块夹具2与锚座之间的张拉螺杆3。其中一个所述锚座为张拉端锚座4a,另一个锚座为固定端锚座4b,在所述张拉端锚座4a上设置有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的一端顶在所述锚座上,另一端顶在反力挡板6上。所述锚块夹具2将碳纤维板1的端部夹持固定,张拉螺杆3的一端连接于锚块夹具2,另一端穿过锚座后锁紧螺母7。在所述张拉端锚座4a中,张拉螺杆3还继续穿过所述反力挡板6后螺接于反力螺母8。
[0023]如图4、5所示,所述锚座包括锚固底板41、锚固头42以及受力加筋肋板43,所述锚固底板41上设置有多个长孔411,高强的固定螺杆412穿过长孔411后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在固定螺杆412的端部则设置有固定螺母413。
[0024]所述锚固头42包括块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为固定部42a,上部为张拉部42b。
[0025]所述锚固底板41的边缘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螺孔414,所述固定部42a上设置有固定部孔42a1,连接螺栓415穿过固定部孔42a1后螺接于所述连接螺孔414,从而使所述固定部42a顶在所述锚固底板41的边缘侧壁上。
[0026]在所述张拉部42b上设置有张拉螺杆孔423,所述张拉螺杆3穿过所述张拉螺杆孔423后螺接于锁紧螺母7。在所述锚固底板41上设置有多个榫卯结构连接孔416,在所述受力加筋肋板43上设置有榫卯结构431,所述受力加筋肋板43通过榫卯结构431插接于所述锚固底板41上,在锚固底板41上还设有肋板连接孔418,在锚固底板41下方设置螺钉穿过所述肋板连接孔418螺接于所述受力加筋肋板43。受力加筋肋板43顶在所述张拉部42b的远离所述反力螺母8的一侧,具体而言,顶在所述张拉部42b的中部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拉部42b上连接有两个所述张拉螺杆3,两个所述张拉螺杆孔423分布在受力加筋肋板43的两侧。两个张拉螺杆3对所述张拉部42b施加拉力,所述受力加筋肋板43则对所述张拉部42b施加与该拉力相反方向的作用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2a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41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板用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底板、锚固头以及受力加筋肋板,所述锚固底板用于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建筑结构上;所述锚固头包括块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下部为固定部,上部为张拉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锚固底板上,在所述张拉部上设置有张拉螺杆孔,张拉螺杆一端穿过所述张拉螺杆孔后螺接于锁紧螺母;所述受力加筋肋板固定于锚固底板上并且顶在所述张拉部的远离所述锁紧螺母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板用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顶在所述锚固底板的边缘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板用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底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螺孔,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螺栓螺接于所述连接螺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板用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部上连接有两个所述张拉螺杆孔,所述受力加筋肋板顶在所述张拉部的中部区域上,两个所述张拉螺杆孔分布在所述受力加筋肋板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板用锚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固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榫卯结构连接孔,在所述受力加筋肋板上设置有榫卯结构,所述受力加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施政
申请(专利权)人:加固邦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