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689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设置于山体斜坡上开挖的凹槽之中,该锚碇结构包括混泥土基础部、地锚混泥土部、混泥土支撑梁、第一锚固梁、第二锚固梁、第三锚固梁,所述混泥土基础部位于凹槽的下部,所述地锚混泥土部位于混凝土基础部上方的开挖斜面上,所述第二锚固梁纵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第一锚固梁横向固定在第二锚固梁上,所述第三锚固梁位于第二锚固梁下方、且横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混泥土支撑梁设在第三锚固梁与混泥土基础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约了施工的成本,通过增加混凝土支撑梁及钢支撑,更好的避免了预应力锚索再加力后导致的整个地锚结构下滑。结构下滑。结构下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缆索吊装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山谷地区建设大跨度拱桥的时候,经常采用缆索吊装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缆索吊装系统由索塔、主索、起重索、牵引索、索鞍、天车、锚碇及风缆等组成。一般在山区斜坡上的锚碇,会在山体中凿开一个坑面,做一个混凝土基础,再将锚锭置于混凝土基础之上,再锚碇上设置锚固梁。
[0003]因为山体存在一定坡度,结构施工完成后,对锚碇上的预应力锚索施加外力之后,可能会造成整个锚碇向下滑落,影响结构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解决预应力锚索施加力值之后锚碇会沿山体滑落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设置于山体斜坡上开挖的凹槽之中,该锚碇结构包括混泥土基础部、地锚混泥土部、混泥土支撑梁、第一锚固梁、第二锚固梁、第三锚固梁,所述混泥土基础部位于凹槽的下部,所述地锚混泥土部位于混凝土基础部上方的开挖斜面上,所述第二锚固梁纵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第一锚固梁横向固定在第二锚固梁上,所述第三锚固梁位于第二锚固梁下方、且横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混泥土支撑梁设在第三锚固梁与混泥土基础部之间。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锚固梁与第三锚固梁之间设置有钢支撑。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锚固梁设有三根。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锚固梁通过预应力索锚、锚垫板与地锚混泥土部固定连接。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锚固梁通过预应力索锚、锚垫板与地锚混泥土部固定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锚固梁上设置有转向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1、结构简单,节约了施工的成本。
[0014]2、通过增加混凝土支撑梁及钢支撑,更好的避免了预应力锚索再加力后导致的整个地锚结构下滑。
[0015]3、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锚碇结构下滑产生的施工危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山体存在坡度的缆索锚碇样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锚碇结构立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锚碇结构正面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为混泥土基础部、2为地锚混泥土部、3为混泥土支撑梁、4为第一锚固梁、5为第二锚固梁、6为第三锚固梁、7为钢支撑、8为转向轮、9为锚垫板、10为预应力索锚。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该锚碇结构设置于山体斜坡上开挖的凹槽之中,凹槽需带一个平台,以放置混凝土基础。锚碇结构包括混泥土基础部1、地锚混泥土部2、混泥土支撑梁3、第一锚固梁4、第二锚固梁5、第三锚固梁6。混泥土基础部1位于凹槽的下部,地锚混泥土部2位于混凝土基础部1上方的开挖斜面上。第二锚固梁5纵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2上,第一锚固梁4横向固定在第二锚固梁5上,第三锚固梁6位于第二锚固梁5下方、且横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2上。混凝土基础部1上设置一个混凝土支撑梁3,该混凝土支撑梁3位于第三锚固梁6的下方,支撑住第三锚固梁6,以防止第三锚固梁6的向下滑移。
[0023]第二锚固梁5与第三锚固梁6之间设置有钢支撑7,以支撑防止第二锚固梁5的向下滑移。
[0024]第二锚固梁5设有三根,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锚固力,同时也不会造成整个锚碇结构体积太大。
[0025]第二锚固梁5通过预应力索锚10、锚垫板9与地锚混泥土部2固定连接。第三锚固梁6通过预应力索锚10、锚垫板9与地锚混泥土部2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锚固梁5、第三锚固梁6与地锚混泥土部2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
[0026]第三锚固梁6上设置有转向轮8,用于与缆索吊装系统其他部分连接。
[0027]该锚碇结构在施工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一、在山体中开挖一个带平台的凹槽,在平台上施工完成混凝土基础部1;二、在混凝土基础部1上方的开挖斜面上浇筑地锚混凝土部2;三、在地锚混凝土部2上安装第一锚固梁4、第二锚固梁5、第三锚固梁6以及转向轮8;四、在第三锚固梁6及混凝土基础部1之间浇筑一道混凝土支撑梁3,防止第三锚固梁6向下滑移;五、在第三锚固梁6及第二锚固梁5之间安装钢支撑7,避免第二锚固梁5及其上所安装部件的下滑。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设置于山体斜坡上开挖的凹槽之中,其特征在于,该锚碇结构包括混泥土基础部、地锚混泥土部、混泥土支撑梁、第一锚固梁、第二锚固梁、第三锚固梁,所述混泥土基础部位于凹槽的下部,所述地锚混泥土部位于混凝土基础部上方的开挖斜面上,所述第二锚固梁纵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第一锚固梁横向固定在第二锚固梁上,所述第三锚固梁位于第二锚固梁下方、且横向固定在地锚混泥土部上,所述混泥土支撑梁设在第三锚固梁与混泥土基础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落的锚碇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东曹振杰张勇恩孙丹丹银民富陈秀雯杨书粉王佳奇赵二华张四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