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牙嵌式离合部的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13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牙嵌式离合部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合套的特别的内齿部(51),该接合套为牙嵌式离合部(1)所有、能够在离合体(4)和惰轮(3)的轮毂(31)之间沿着离合体的外齿部(41)和轮毂的外齿部(32)移动,以耦合和解耦。接合套的内齿部(51)能够相较于现有技术相对简单地制造并且引起结构空间的减少。相对简单地制造并且引起结构空间的减少。相对简单地制造并且引起结构空间的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牙嵌式离合部的离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将在传动机构的轴上自由旋转的惰轮与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相同轴上的离合体相连接。

技术介绍

[0002]从驱动技术中已知牙嵌式离合部。牙嵌式离合部常在机动车传动机构中用作切换离合部。这样的牙嵌式离合部包括带有内齿部的至少一个接合套、与传动机构轴固定连接且带有外齿部的引导套以及带有外齿部的离合体,该离合体与在传动机构轴上自由旋转的惰轮相连接。接合套通过齿部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引导套相连接并且能够在引导套上轴向移动。由此,接合套的内齿部能够和离合体的外齿部相啮合,并且惰轮能够因此与引导套或传动机构轴不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接。
[0003]关于牙嵌式离合部,从现有技术中也已知下切的齿部的使用。
[0004]DE 10 2012 205 425 A1公开了车辆同步切换传动机构中的牙嵌式离合部的一种接合套。车辆同步切换传动机构中的牙嵌式离合部的结构和作用方式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不再对此进行讨论。接合套具有轴向内齿部,接合套沿着该内齿部可轴向移动地且不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在引导套上。内齿部的齿分为两个齿组。存在带有窄齿的齿组和带有宽齿的齿组。所有齿都在其轴向端部处被锐化处理。从端部的锐部(Anspitzung)出发,宽齿在两个齿侧都设有倒锥(Hinterlegung)。在在最窄区域中过渡到平行于轴向方向的齿侧中之前,齿侧首先变细。紧接着窄的平行的区域,倒锥结束,并且又还原为宽齿的原始齿侧。宽齿旨在与离合体相啮合。相似的倒锥也布置在窄齿上。窄齿上的倒锥用作润滑剂储存部,为的是提升引导套和接合套之间的润滑。在宽齿处的倒锥的使用在此不作进一步阐述。在每个齿上用铣削工具制造倒锥。
[0005]由DE 103 35 477 A1已知一种档位保持系统,该档位保持系统用于车辆的变速器。变速器具有带有同步部的牙嵌式离合部,在该牙嵌式离合部中切换档位时,接合套与离合体相啮合。同步换挡过程在文档中已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进一步阐述。接合套具有轴向内齿部,该轴向内齿部能够移动到离合体的外齿部上,直到一定程度的重叠。为此,内齿部的各个齿具有主要平行伸延的齿侧,在该齿侧处,接合套能够在引导套上轴向移动。在与离合体重叠的区域中,内齿部的齿侧设有于齿的轴向端部开始的倒锥(此处为缩回部(Einrollung))。倒锥可以不同地实施。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齿继续以平行的齿侧伸延之前,齿侧首先在轴向方向上以一定角度伸延。齿的被移动到离合体上的区域由此具有楔形形状,其中楔形在重叠开始处具有最大宽度。随重叠变大,齿的宽度减小。离合体的齿在相反的轴向方向上楔形地成型,使得该齿的齿侧分别与接合套的齿的齿侧相平行地在倒锥的区域内伸延。在耦合状态中,当接合套与离合体啮合时,齿的楔形形状引起在传递扭矩时齿自动保持啮合,且插入的档位不会轻易跳出。通过冷成型方法在接合套上生产倒锥,在该冷成型方法中材料被压制。因此,关于材料应力和部件变形,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工作,该优化工作是在倒锥的尺寸和运转安全性之间的妥协。
[0006]牙嵌式离合部也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之外。
[0007]从实践中已知一种用于将辅助机组(例如,次级电马达)连接到传动系的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到传动系的轴、支承在轴上用于连接到辅助机组的惰轮,其中,轴和惰轮通过牙嵌式离合部彼此连接。在此,牙嵌式离合部包括固定布置在轴上的离合体以及与惰轮处于连接中的接合套。为了接纳在轴上,惰轮具有加长的轮毂,该轮毂单侧地在惰轮的轴向长度上加长。在加长轮毂的区域中,惰轮支承在轴上。接合套不可相对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接纳在加长轮毂的外周上。为此,加长轮毂具有外齿部,接合套具有与该外齿部啮合的内齿部。为了将惰轮连接到轴上,可以将接合套超出加长轮毂地移出,直至移动到离合体上。离合体同样具有外齿部,该外齿部能够与接合套的内齿部啮合,从而使在惰轮和轴之间能够通过接合套与离合体形成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如果将接合套从离合体推回惰轮上,则连接断开。惰轮能够在轴上自由转动,使得辅助机组与传动系完全解耦。通过解耦辅助机组,能够避免拖曳损失,否则会因辅助机组持续一起旋转而产生该拖曳损失。
[0008]在前述牙嵌式离合部中,如果要确保即使在可能出现振动或其他震动的情况下,接合套也能够可靠地保持在离合体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例如按照由DE 103 35 477 A1已知的方式实施接合套的齿部和离合体的齿部。当惰轮承受转矩时,齿的反向的楔形倒锥引起接合套的内齿部始终被完全拉入离合体的外齿部中。
[0009]由DE 103 35 477 A1已知的牙嵌式离合部设计用于变速器中。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任务是优化用于将辅助机组与传动系相连接或解耦的牙嵌式离合部,则为此要克服从DE 103 35 477 A1中已知的牙嵌式离合部的若干缺点。
[0010]被认为不利的是,在接合套的内齿部的齿上引入的倒锥具有与生产相关的且不能使用的区域。这样的区域是终止处(Auslauf),在倒锥结束并且再次还原为齿部的原始宽度以前,倒锥在楔形走向之后以该终止处轴向平行地继续延伸。该区域不能与离合体的外齿部贴靠,仅促使牙嵌式离合部的加宽。
[0011]此外,制造这样的倒锥是相对高成本的。
[0012]此外,与具有矩形基面的直齿部相比,离合体的齿的楔形造型导致齿的基面减小。为了通过这些齿传递相同的转矩,必须减小离合体的模数或者必须增加齿的轴向长度。然而,较大的轴向长度与为了快速的切换时间而保持离合体尽可能窄的要求相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带有牙嵌式离合部的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在更加稳健的设计的情况下需要更小的结构空间。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接合套的内齿部的制造的简化。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也在于,找到一种带有离合装置的传动系,其中,所述离合装置带有牙嵌式离合部,且所述离合装置在更加稳健的设计的情况下需要更小的结构空间。
[0016]最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带有传动系的机动车,其中,所述传动系带有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带有牙嵌式离合部,且所述离合装置在更加稳健的设计的情况下需要更小的结构空间。
[0017]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对于离合装置的目的。回引的从属权利要求2

5展示了有利的实施方式。
[0018]通过权利要求6的特征实现对于传动系的目的。
[0019]通过权利要求7的特征实现对于机动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以下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
[0021]图1示出了离合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0022]图2a

图2b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离合体的齿部、接合套的齿部和惰轮的轮毂的齿部在两个位置中的示意性图示,
[0023]图3a

图3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离合体的齿部、接合套的齿部和惰轮的轮毂的齿部在两个位置中的示意性图示,以及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牙嵌式离合部的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具有轴(2)、惰轮(3)和牙嵌式离合部(1),所述轴用于与传动系的连接,所述惰轮支承在所述轴(2)上并用于与辅助机组的连接,所述牙嵌式离合部(1)包括离合体(4)和接合套(5),所述轴(2)与所述惰轮(3)通过所述离合体和接合套处于互相连接之中,其中,所述离合体(4)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所述轴(2)上、并且具有外齿部(41),所述接合套(5)具有内齿部(51),通过所述内齿部,所述接合套能够沿着所述惰轮(3)的轮毂(31)的外齿部(32)移动进所述离合体的外齿部(41)中,并且所述接合套的内齿部(51)在第一区段(53)中具有与所述离合体的外齿部(41)互补的形状,并且在第二区段(54)中具有与所述轮毂的外齿部(32)互补的形状,其中,构成所述接合套的内齿部(51)的齿(52)具有齿顶(521)以及与该齿顶联接的斜齿侧(522),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顶(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