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详细地讲,涉及对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发光层外加电场而放出光的薄膜型器件。
技术介绍
使用了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的开发,以提高来自电极的电荷注入效率为目的,通过将电极的种类最佳化,开发在电极间设置由芳香族二胺构成的空穴传输层和由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构成的发光层作为薄膜的元件(Appl.Phys.Lett.,51卷,913页,1987年),与以往使用了蒽等的单晶的元件相比实现了大幅度的发光效率的改善,故在向具有自发光、高速应答性特征的高性能平板的实用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改善这样的有机EL元件的效率,众知以上述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的构成为基础,再向其适当设置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的构成,例如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阳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等构成的元件。这种空穴传输层具有将由空穴注入层注入的空穴传输到发光层的功能,而电子传输层具有将由阴极注入的电子传输到发光层的功能。并且,已知通过使发光层与空穴注 ...
【技术保护点】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将阳极、有机层及阴极层合在基板上而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1层的有机层是含有主体剂和掺杂剂的发光层,作为该主体剂使用同一分子中具有2-4个用下述式Ⅰ表示的吡唑结构的化合物,***(Ⅰ) 式中,Ar↓[4]~A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环基或芳香族杂环基,但至少1个表示氢以外的基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将阳极、有机层及阴极层合在基板上而形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1层的有机层是含有主体剂和掺杂剂的发光层,作为该主体剂使用同一分子中具有2-4个用下述式I表示的吡唑结构的化合物, 式中,Ar4~A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环基或芳香族杂环基,但至少1个表示氢以外的基团。2.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同一分子中具有2~4个吡唑结构的化合物是下述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Ar4~A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环基或芳香族杂环基,但至少1个表示氢以外的基团,X2表示直接键合、-O-、-S-、>CO、>SO2、>NAr7、>SiAr8Ar9或芳香族烃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武修,宫崎浩,山本敏浩,须崎大辅,山田裕,上村定夫,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