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559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的输出端串接功率管V1、V2,线盘输入端跨接在功率管V1和V2相连端,其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T1输入端相接,电流互感器T1另一输入端设置在电容C2和C3相连之间,电容C2和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两端、以及功率管V1集电极、功率管V2发射极相连,电容C1两端并接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流互感器T1输出端上设有互感器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芯片MCU,比较器IC1A、IC1B、IC1C、IC1D,电阻R10至R21,电容C10至C14,E10至E12,以及二极管D10至D13;该功率控制装置所使用的器件成本低、功率控制准确,提、移锅识别及时,有效地提高功率档保护和具有节省电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舦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 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功率控制,多采用检测装接在工频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1所感应的电压值,但此感应电压为平均值,电压值变化缓慢,致使 整机功率值波动较大,造成对电网干扰较大;而进行提、移锅识别,有采用检 测装接在工频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T1所感应的电压值,但同样因为电压值变化 缓慢,造成大功率档保护不及时;尤其是小功率档,因为电压值无明显变化而 不能识别;也有用CD4046等锁相环芯片进行信号处理的,但此电路及控制都较 复杂,且使用的器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器件成本低、 功率控制准确,提、移锅识别及时,有效地提高功率档保护以及节省电能的用 于感应加热装置上的功率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的两输出端 上分别串接有功率管V1和V2,功率管V1的发射极与功率管V2的集电极相连, 线盘的输入端跨接在功率管VI和V2的相连端,其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T1 一输入端相接,电流互感器T1的另一输入端设置在电容C2和C3相连之间,电 容C2和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l两端、以及功率管VI的集电极、功率管 V2的发射极相连,电容C1两端还并接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上,所述电流互 感器T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互感器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芯片 MCU,比较器IC1A、 IC1B、 IC1C、 IC1D,电阻R10至R21,电容C10至C14, E10至E12,以及二极管D10至D13;a) 、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同 时与电阻RIO、 Rll、电容C10—端相连,电阻Rll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 连,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并同时与比较器IC1A的负极输入脚、IC1C的负 极输入脚相连,比较器IC1D的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l的次级线圈另一端 相连,同时与电阻R12、 RIO、电容CIO、 E10—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 地,E10负极接地;比较器IC1D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3—边相连,同时与芯 片MCU的一中断口相连,电阻R13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b) 、比较器IC1A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5—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 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IC1A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8、 二极管Dll 负极、电容C13—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0 口相连,电阻R18另一端 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ll正极与芯片MCU—中 断口相连;c)、比较器IC1C的正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2及电容C11一端相连;其负 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l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IC1C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 R20、 二极管D12负极、C14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0 口相连,电阻 R20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正极与芯片MCU—中断口相连;d) 、比较器IC1B的负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3及C12—端相连;其正极 输入脚与电阻R16、 R17、电容E12正极的一边相连;IC1B的比较输出脚与电 阻R21、 二极管D13负极、电容C15—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一I/0 口相 连,电阻R21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5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3 正极与芯片MCU —中断口相连;e) 、所述电阻R14 —端与电阻R15、可调电阻VR1相连,另一端与芯片 MCU上能产生PWM信号一端相连,可调电阻VR1的另一端与芯片MCU的 AD 口相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的两输出端 上分别串接有功率管VI和V2,功率管VI的发射极与功率管V2的集电极相连, 线盘的输入端跨接在功率管VI和V2的相连端,其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Tl 一 输入端相接,电流互感器T1的另一输入端设置在电容C2和C3相连之间,电 容C2和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l两端、以及功率管VI的集电极、功率管 V2的发射极相连,电容Cl两端还并接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上,所述电流互 感器T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互感器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芯片 MCU,比较器IC1A、 IC1B、 IC1C、 IC1D,电阻R10至R25,电容C10至C15, E10至E12,以及二极管D10至D13;a)、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同 时与电阻RIO、 Rll、电容C10—端相连,电阻Rll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 连,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并同时与比较器IC1A的负极输入脚、IC1C的负极输入脚相连,比较器IC1D的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另一端相连,同时与电阻R12、 RIO、电容CIO、 E10—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 地,E10负极接地;比较器IC1D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3—边相连,同时与芯 片MCU的一中断口相连,电阻R13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b) 、比较器IC1A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5—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 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IC1A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8、 二极管Dll 负极、电容C13—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O 口相连,电阻R18另一端 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ll正极与芯片MCU—中 断口相连;c) 、比较器IC1C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22、 R23及电容C11一端相连,电 容Cll的另一端与电阻R23另一端相接后与电源地相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 阻R15相接;IC1C的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IC1C 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20、 二极管D12负极、C14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 的I/0口相连,电阻R20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4另一端接地,二 极管D12正极与芯片MCU —中断口相连;d) 、比较器IC1B的负极输入脚与电阻R24、 R25及电容C12 —端相连,R25 另一端与电容C12另一端相接后接地,电阻R24另一端与电阻R22相接后再与 电阻R15相连;IC1B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6、 R17、电容E12正极的一边相 连,电容E12另一端与电阻R17另一端相连后再与电源地相接;IC1B的比较输 出脚与电阻R21、 二极管D13负极、电容C15—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 一I/0口相连,电阻R21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5另一端接地,二 极管D13正极与芯片MCU —中断口相连;e)、所述电阻R14—端与电阻R15、电容E11正极,以及芯片MCU的AD 口相连,另一端与芯片MCU上能产生PWM信号一端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利用串接 于线盘上的高频电流互感器Tl,对通过线盘中不同电流感应幅值的电压波形进 行识别,实现对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再者,该功率控制装置可以利用波形的变 化,通过电路转换,从而识别出有无提、移锅;该功率控制装置所使用的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1)的两输出端上分别串接有功率管V1和V2,功率管V1的发射极与功率管V2的集电极相连,线盘(2)的输入端跨接在功率管V1和V2的相连端,其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T1一输入端相接,电流互感器T1的另一输入端设置在电容C2和C3相连之间,电容C2和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两端、以及功率管V1的集电极、功率管V2的发射极相连,电容C1两端还并接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其特征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电流互感器T1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3),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芯片MCU,比较器IC1A、IC1B、IC1C、IC1D,电阻R10至R21,电容C10至C14,E10至E12,以及二极管D10至D13; a)、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同时与电阻R10、R11、电容C10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并同时与比较器IC1A的负极输入脚、IC1C的负极输入脚相连,比较器IC1D的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另一端相连,同时与电阻R12、R10、电容C10、E10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E10负极接地;比较器IC1D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3一边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一中断口相连,电阻R13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 b)、比较器IC1A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5一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比较器IC1A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8、二极管D11负极、电容C13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O口相连,电阻R18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正极与芯片MCU一中断口相连; c)、比较器IC1C的正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2及电容C11一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比较器IC1C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20、二极管D12负极、C14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O口相连,电阻R20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正极与芯片MCU一中断口相连; d)、比较器IC1B的负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3及C12一端相连;其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6、R17、电容E12正极的一边相连;比较器IC1B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21、二极管D13负极、电容C15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1)的两输出端上分别串接有功率管V1和V2,功率管V1的发射极与功率管V2的集电极相连,线盘(2)的输入端跨接在功率管V1和V2的相连端,其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T1一输入端相接,电流互感器T1的另一输入端设置在电容C2和C3相连之间,电容C2和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两端、以及功率管V1的集电极、功率管V2的发射极相连,电容C1两端还并接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其特征是,所述电流互感器T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电流互感器T1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3),所述控制电路(3)包括芯片MCU,比较器IC1A、IC1B、IC1C、IC1D,电阻R10至R21,电容C10至C14,E10至E12,以及二极管D10至D13;a)、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同时与电阻R10、R11、电容C10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比较器IC1D的正极输入脚并同时与比较器IC1A的负极输入脚、IC1C的负极输入脚相连,比较器IC1D的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另一端相连,同时与电阻R12、R10、电容C10、E10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E10负极接地;比较器IC1D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3一边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一中断口相连,电阻R13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b)、比较器IC1A的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5一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比较器IC1A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18、二极管D11负极、电容C13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O口相连,电阻R18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1正极与芯片MCU一中断口相连;c)、比较器IC1C的正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2及电容C11一端相连;其负极输入脚与电流互感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相连;比较器IC1C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20、二极管D12负极、C14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I/O口相连,电阻R20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4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2正极与芯片MCU一中断口相连;d)、比较器IC1B的负极输入脚与可调电阻VR3及C12一端相连;其正极输入脚与电阻R16、R17、电容E12正极的一边相连;比较器IC1B的比较输出脚与电阻R21、二极管D13负极、电容C15一端相连,同时与芯片MCU的一I/O口相连,电阻R21另一端与正电源VCC相连,电容C15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3正极与芯片MCU一中断口相连;e)、所述电阻R14一端与电阻R15、可调电阻VR1相连,另一端与芯片MCU上能产生PWM信号一端相连,可调电阻VR1的另一端与芯片MCU的AD口相连。2. —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装置,在半桥器件驱动电路部分(1)的 两输出端上分别串接有功率管VI和V2,功率管VI的发射极与功率管V2的集 电极相连,线盘(2)的输入端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阔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亿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