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99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问题在于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T形剥离强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装体(3)收容内容物(例如发电元件(2))。外装体(3)具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熔敷部(55)。在熔敷部(55)中,作为外装体(3)的材料的面状体(例如层压膜(3f))彼此以在与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上重叠的状态进行熔敷。在沿与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正交的第3方向(Z)观察的截面图中,熔敷部(55)在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内容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58)。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58)。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5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装体,其将固态电池等作为内容物进行收容。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从减轻环境上的不良影响等观点出发,电动车辆(electric vehicle,EV)和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等正在普及。作为其中使用的电池,例如已知一种层压单元类型的电池,利用层压膜等外装体包裹长方体状的发电元件(单元)而密封成板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在EV和HEV等中使用并列多个这种层压单元类型的电池并将其收容在壳体内的电池组。
[0003][先前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692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在将层压膜边缘部彼此熔敷时,从熔敷强度的角度来看,优选在截面图中将熔敷部的内容物(发电元件)侧的端部形成为呈钝角形凹陷的形状,而非呈锐角形凹陷的形状。然而,在将具有一定程度长度和宽度的层压膜彼此熔敷时,由于进行熔敷的热封条热膨胀、热封条变形、层压膜厚度误差等的影响,因此很难从一开始就如目标那样地将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形成为钝角形。因此,可以在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形成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
[0008]此时,以该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为起点,熔敷强度(T形剥离强度)降低,认为在熔敷部会产生龟裂。这样会导致密封性降低,气体等侵入外装体内侧。
[0009]具体而言,作为在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形成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的情况,例如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作为第1种情况,在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仅形成一个向内容物侧的相反侧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作为第2种情况,熔化的树脂溢出,导致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形成向内容物侧突出的树脂块(树脂积存物),在该树脂块两侧分别形成向内容物侧的相反侧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
[0010]如上所述,在形成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的情况下,例如在树脂变硬的低温时等,以该呈锐角形凹陷的部分为起点,即使未达到断裂也会产生裂纹等,之后的常温~高温(超过玻璃转变点)时,也会出现熔敷强度降低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旦在低温环境下产生裂纹等,之后即使在常温~高温下,也会因该裂纹等而导致熔敷强度降低。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T形剥离强度)。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3]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在截面图中,若外装体的熔敷部在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内容
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则与具有呈锐角形凹陷的锐角部的情况相比,不易产生龟裂或裂纹,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8)的外装体、以及(9)~(12)的外装体的制造方法。
[0014](1)一种外装体,其收容内容物,
[0015]作为前述外装体的材料的面状体彼此以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熔敷,具有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熔敷部;
[0016]在沿与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观察的截面图中,前述熔敷部在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前述内容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
[0017]根据前述(1)的专利技术,由于熔敷部在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弯曲部,因此与具有锐角部的情况相比,不易产生龟裂或裂纹。因此,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18](2)根据前述(1)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1方向上的一端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弯曲部在前述截面图中存在于该端的延长线上。
[0019]根据前述(2)的专利技术,与在该延长线上存在锐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20](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弯曲部在前述截面图中存在于比该端的延长线在前述第2方向上更远离前述熔敷部的方向侧。
[0021]根据前述(3)的专利技术,与比该延长线在第2方向上更远离熔敷部的方向侧存在锐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22](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在前述截面图中,前述弯曲部为在前述第2方向上跨越前述两端延长线的曲线形。
[0023]根据前述(4)的专利技术,与存在在第2方向上跨越该两端延长线的锐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24](5)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在沿前述第3方向观察的截面图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前述内容物侧突出的树脂块,前述弯曲部分别存在于在前述第2方向上夹持前述树脂块的两侧。
[0025]根据前述(5)的专利技术,与在第2方向上夹持树脂块的两侧分别存在锐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26](6)根据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面状体为具有外侧树脂层、金属层和内侧树脂层的层压膜,前述熔敷部中前述内侧树脂层彼此熔敷。
[0027]根据前述(6)的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层压膜内侧树脂层之间的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28](7)根据前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内容物为发电元件。
[0029](8)根据前述(7)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发电元件具有包括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
[0030]有些发电元件(特别是固态电池)例如在充电时膨胀、放电时收缩。因此,熔敷部很容易受到损害。在这一点上,根据前述(7)、(8)的专利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够确保熔敷强度的前述(1)的专利技术。
[0031](9)一种外装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外装体收容内容物,所述外装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32]熔敷步骤,将作为前述外装体的材料的面状体彼此以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进行熔敷,来形成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熔敷部;及,
[0033]拉伸步骤,对前述面状体施加外力,以将前述熔敷部的前述内容物侧的端部比前述外装体的完成状态更强地向前述第2方向两侧拉伸。
[0034]根据前述(9)的专利技术,在借由熔敷步骤在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形成了向内容物侧相反方向呈锐角形凹陷的锐角部时,也能够借由拉伸步骤使得锐角部变圆,形成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由此,与保持形成有锐角部的状态相比,不易产生龟裂或裂纹,能够确保熔敷部的熔敷强度。
[0035](10)根据前述(9)所述的外装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拉伸步骤中,前述熔敷部的前述内容物侧的端部的温度超过构成前述熔敷部的树脂的玻璃转变点时,施加前述外力。
[0036]根据前述(10)所述的专利技术,使树脂在熔敷部的内容物侧的端部变软,从而易于使锐角部变圆。
[0037](11)根据前述(9)或(10)所述的外装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拉伸步骤中,借由利用加热前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装体,其收容内容物,作为前述外装体的材料的面状体彼此以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熔敷,具有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的熔敷部;在沿与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观察的截面图中,前述熔敷部在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前述内容物侧的相反侧呈曲线形凹陷的弯曲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弯曲部在前述截面图中存在于该端的延长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一端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弯曲部在前述截面图中存在于比该端的延长线在前述第2方向上更远离前述熔敷部的方向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沿前述第1方向延伸,在前述截面图中,前述弯曲部为在前述第2方向上跨越前述两端延长线的曲线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在前述截面图中,前述熔敷部在前述内容物侧的端部具有向前述内容物侧突出的树脂块,前述弯曲部分别存在于在前述第2方向上夹持前述树脂块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装体,其中,前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崎加奈恵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