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47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方法包括:所述初始复合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伪栅极结构两侧的初始复合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伪栅极结构位于所述初始复合层侧壁和顶部表面,所述伪栅极结构包括伪栅极层,所述初始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牺牲层以及位于所述牺牲层侧壁的内侧墙;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壁的沟道层表面形成初始籽晶层,各个所述初始籽晶层相互分立;对所述初始籽晶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在所述牺牲层表面和所述沟道层表面形成籽晶层;以所述籽晶层为籽晶,形成所述籽晶层表面的源漏层,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半导体领域中,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是一种新兴的多栅器件,与平面式的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相比,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更强的短沟道抑制能力,具有更强的工作电流,现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各种器件中。但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晶体管尺度缩小到几纳米以下,FinFET本身的尺寸已经缩小至极限后,无论是鳍片距离、短沟道效应、还是漏电和材料极限也使得晶体管制造变得岌岌可危,甚至物理结构都无法完成。
[0003]环绕式栅极(gate

all

around,GAA)器件成为行业内研究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实现了栅极对沟道的四面包裹,源极和漏极不再和基底接触,而是利用线状(可以理解为棍状)或者平板状、片状等多个源极和漏极横向垂直于栅极分布后,实现MOSFET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样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栅极间距尺寸减小后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电容效应等,再加上沟道被栅极四面包裹,因此沟道电流也比FinFET的三面包裹更为顺畅。
[0004]然而,现有的环绕式栅极器件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以改善半导体结构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绝缘介质层、位于部分所述绝缘介质层表面的若干复合层,所述复合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复合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相邻的所述沟道层之间悬空;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沟道层表面且环形包围所述沟道层;内侧墙,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壁,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相对于所述沟道层侧壁凹陷,或者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与所述沟道层侧壁共垂直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壁的沟道层表面和所述内侧墙表面的籽晶层;位于所述籽晶层表面的源漏层。
[0007]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层上的导电结构。
[0008]可选的,所述源漏层内具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导电结构还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0009]相应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绝缘介质层、位于部分所述绝缘介质层表面的若干初始复合层、横跨所述初始复合层的伪栅极结构,所述初始复合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伪栅极结构两侧的初始复合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伪栅极结构位于所
述初始复合层侧壁和顶部表面,所述伪栅极结构包括伪栅极层,所述初始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牺牲层以及位于所述牺牲层侧壁的内侧墙,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相对于所述沟道层侧壁凹陷,或者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与所述沟道层侧壁共垂直面;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壁的沟道层表面形成初始籽晶层,各个所述初始籽晶层相互分立;对所述初始籽晶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在所述牺牲层表面和所述内侧墙表面形成籽晶层;以所述籽晶层为籽晶,形成所述籽晶层表面的源漏层。
[0010]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源漏层上形成导电结构。
[0011]可选的,在形成所述导电结构前,且在形成所述源漏层后,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和所述源漏层表面形成层间介质材料层,所述介质材料层还位于所述伪栅极结构侧壁和顶部表面;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材料层直到暴露出所述伪栅极层,形成层间介质层。
[0012]可选的,在形成所述层间介质层后,且在形成所述导电结构前,还包括:去除所述伪栅极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栅开口;去除所述栅开口暴露出的所述牺牲层,形成相邻沟道层之间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相邻的所述沟道层之间悬空,以所述初始复合层形成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栅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内形成栅极结构。
[0013]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暴露出所述源漏层顶部表面;在所述第四开口内形成所述导电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源漏层内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
[0015]可选的,所述源漏层的形成工艺包括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包括多次成膜工艺,每次所述成膜工艺包括:形成材料膜,以及形成所述材料膜后的刻蚀工艺。
[0016]可选的,所述刻蚀工艺的工艺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氯化氢或氯气,刻蚀温度范围100摄氏度至450摄氏度,压强范围5毫托至15毫托。
[0017]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暴露出所述第三开口内的层间介质层表面;去除所述第三开口内的所述层间介质层,使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内形成所述导电结构。
[0018]可选的,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包括多次成膜工艺,每次所述成膜工艺包括:形成材料膜,以及形成所述材料膜后的刻蚀工艺。
[0019]可选的,所述刻蚀工艺的工艺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氯化氢或氯气,刻蚀温度范围100摄氏度至450摄氏度,压强范围5毫托至15毫托。
[0020]可选的,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若干初始复合层、所述伪栅极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表面形成第一牺牲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牺牲材料层表面的初始复合材料层,所述初始复合材料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材料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第二牺牲材料层;在所述初始复合材料层表面形成第二掩膜层,所述第二掩膜层暴露出部分所述初始复合材料层;以所述第二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复合材料层,直到暴露出所述第一牺牲材料层表面,形成若干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横跨所述复合材料层的若干伪栅极结构,所述伪栅极结构位于部分所述复合材料层的侧壁和表面;以所述伪栅极结构为掩膜,刻蚀所述复合材料层,直到暴露出所述第一牺牲材
料层,在所述复合材料层内形成所述第一开口,以所述第二牺牲材料层为过渡牺牲层,以所述沟道材料层为沟道层;形成所述第一开口后,去除所述第一牺牲材料层,形成所述衬底表面的绝缘槽;在所述绝缘槽内形成所述绝缘介质层;形成所述绝缘介质层后,刻蚀所述过渡牺牲层,在所述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形成所述牺牲层和位于所述牺牲层侧壁的第五开口;在所述第五开口内形成所述内侧墙。
[0021]可选的,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与所述沟道层侧壁共垂直面,所述内侧墙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绝缘介质层表面、所述第五开口内、所述初始复合层侧壁表面、所述伪栅极结构侧壁和顶部表面形成第二介质材料层;回刻所述第二介质材料层,直到暴露出所述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绝缘介质层、位于部分所述绝缘介质层表面的若干复合层,所述复合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复合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相邻的所述沟道层之间悬空;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沟道层表面且环形包围所述沟道层;内侧墙,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壁,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相对于所述沟道层侧壁凹陷,或者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与所述沟道层侧壁共垂直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壁的沟道层表面和所述内侧墙表面的籽晶层;位于所述籽晶层表面的源漏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层上的导电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层内具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导电结构还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4.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绝缘介质层、位于部分所述绝缘介质层表面的若干初始复合层、横跨所述初始复合层的伪栅极结构,所述初始复合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伪栅极结构两侧的初始复合层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所述伪栅极结构位于所述初始复合层侧壁和顶部表面,所述伪栅极结构包括伪栅极层,所述初始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直重叠的沟道层、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牺牲层以及位于所述牺牲层侧壁的内侧墙,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相对于所述沟道层侧壁凹陷,或者所述内侧墙的外侧壁与所述沟道层侧壁共垂直面;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侧壁的沟道层表面形成初始籽晶层,各个所述初始籽晶层相互分立;对所述初始籽晶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在所述内侧墙表面和所述沟道层表面形成籽晶层;以所述籽晶层为籽晶,形成所述籽晶层表面的源漏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源漏层上形成导电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导电结构前,且在形成所述源漏层后,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和所述源漏层表面形成层间介质材料层,所述介质材料层还位于所述伪栅极结构侧壁和顶部表面;平坦化所述层间介质材料层直到暴露出所述伪栅极层,形成层间介质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层间介质层后,且在形成所述导电结构前,还包括:去除所述伪栅极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栅开口;去除所述栅开口暴露出的所述牺牲层,形成相邻沟道层之间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使相邻的所述沟道层之间悬空,以所述初始复合层形成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若干层垂
直重叠的沟道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沟道层之间的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栅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内形成栅极结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暴露出所述源漏层顶部表面;在所述第四开口内形成所述导电结构。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层内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出所述绝缘介质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层的形成工艺包括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包括多次成膜工艺,每次所述成膜工艺包括:形成材料膜,以及形成所述材料膜后的刻蚀工艺。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工艺的工艺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氯化氢或氯气,刻蚀温度范围100摄氏度至450摄氏度,压强范围5毫托至15毫托。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层间介质层内形成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暴露出所述第三开口内的层间介质层表面;去除所述第三开口内的所述层间介质层,使所述第三开口暴露;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内形成所述导电结构。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包括多次成膜工艺,每次所述成膜工艺包括:形成材料膜,以及形成所述材料膜后的刻蚀工艺。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工艺的工艺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氯化氢或氯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博于海龙吴汉洙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