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46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电器组件,包括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包括二驱档位、四驱档位以及前驱锁死档位;外壳,包括腔室,且所述腔室内部包括第一档位槽、第二档位槽以及第三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三档位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以及所述第三档位槽均为弧形槽;按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档位杆单元,档位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按板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二档位槽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档位槽的第一连接端,第一档位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过档现象。档现象。档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全地形车可以用于道路越野、竞技和货运。为了适应不 同的路况以及增加驾驶乐趣。全地形车一般包括多种行驶模式,例如二驱模式、四驱模式、前驱锁死等。 上述模式是通过模式切换开关进行开启、关闭和切换。现有的全地形车在二驱模式、前驱锁死、四驱模式 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挡现象,导致模式切换错误,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档位切换过程中出现过档现象的全地形车。
[0004]为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所述车架;电器组件,安装于车架和/或车身,其包括模式切 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包括二驱档位、四驱档位以及前驱锁死档位,所述四驱档位位于所述二驱档位 和所述前驱锁死档位之间;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还包括:外壳,包括腔室,且所述腔室内部包括第一档位槽、 第二档位槽以及第三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三档位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档 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以及所述第三档位槽均为弧形槽;按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档位杆单元,所 述档位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按板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腔室内,且能够随所述按板而摆动,并在所述第一 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以及所述第三档位槽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档位槽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档位槽的第 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档位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 相交并具有第一交点P和第一夹角β1;所述第二档位槽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三档位槽的第三连接端,所述 第三档位槽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相交并具有第二 交点Q和第二夹角β2;所述第一夹角β1与所述第二夹角β2的差值大于等于5
°
且小于等于30
°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沿着腔室的轴线方向,第二交点Q的位置相对高于第一交点P的位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档位槽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一直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的 一端与所述第一档位槽连接,所述第一直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二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 三档位槽连接,所述第二直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档位槽至少包括第三直段,所述第三 档位槽至少包括第四直段,所述第三直段与所述第一直段相交以形成第一夹角β1,所述第三直段与所述第 一直段相交以形成第二夹角β2。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β1大于等于120
°
且小于等于140
°
,所述第
二夹角β2的大于等 于100
°
且小于等于125
°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腔室的底面设为平面A1,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平面A1相交并形成第三夹 角β3,所述第二直段与所述平面A1相交并形成第四夹角β4,所述第四夹角β4与所述第三夹角β3的差值大 于等于5
°
且小于等于30
°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夹角β3大于等于45
°
且小于等于60
°
,所述第四夹角β4的大于等于 55
°
且小于等于75
°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直段与所述平面A1相交并形成第五夹角β5;所述第四直段与所述 平面A1相交并形成第六夹角β6,所述第五夹角β5与所述第六夹角β6基本相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档位杆单元包括切换杆、弹性件以及球体,所述切换杆的一端与所述按 板连接,并在所述按板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外壳内摆动;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切换杆,所述球体的一部 分抵靠所述弹性件,另一部分能够随着所述切换杆的摆动而落入所述第一档位槽、第二档位槽或所述第三 档位槽中。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杆远离所述按板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安装于该所述安 装孔内,所述球体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弹性件抵靠。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电接座单元,与所述蓄 电池构成电连接,所述电接座单元包括接线座、线束、接线柱及电源锁,所述接线柱包括第一类接线柱以 及第二类接线柱;电源锁,连接在所述接线座和所述蓄电池之间,并且所述电源锁的启闭与全地形车的启 /闭联动;其中,所述第一类接线柱通过所述线束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类接线柱通过所述线束电 连接至所述电源锁,并经过所述电源锁电连接至所述蓄电池。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切换档位时,可使切换杆 从第二档位槽切换至第三档位槽的阻尼大于切换杆从第一档位槽切换第二档位槽的阻尼,即实现每个档位 切换的力值有所区别,且实现四驱档到前驱锁死档位时操作所需要的力值变大,避免在二驱档位切换至四 驱档位时,直接由二驱档位切换到前驱锁死档位,出现切换过档现象,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中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A处放大图。
[0021]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中架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7中B处放大图。
[0024]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车身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提供电器组件分布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申请提高的模式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式切换开关的剖视图。
[0029]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式切换开关档位布置局部放大图。
[0030]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各个档位槽之间角度关系的示意图。
[0031]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式切换开关与对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6中C处放大图。
[0033]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接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接座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接座单元的爆炸图。
[0036]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电接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所述车架;电器组件,安装于车架和/或车身,其包括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包括二驱档位、四驱档位以及前驱锁死档位,所述四驱档位位于所述二驱档位和所述前驱锁死档位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还包括:外壳,包括腔室,且所述腔室内部包括第一档位槽、第二档位槽以及第三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位于所述第一档位槽和所述第三档位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以及所述第三档位槽均为弧形槽;按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档位杆单元,所述档位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按板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腔室内,且能够随所述按板而摆动,并在所述第一档位槽、所述第二档位槽以及所述第三档位槽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档位槽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档位槽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档位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交并具有第一交点P和第一夹角β1;所述第二档位槽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三档位槽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档位槽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端相交并具有第二交点Q和第二夹角β2;所述第一夹角β1与所述第二夹角β2的差值大于等于5
°
且小于等于3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着腔室的轴线方向,第二交点Q的位置相对高于第一交点P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档位槽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一直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档位槽连接,所述第一直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二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档位槽连接,所述第二直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位槽至少包括第三直段,所述第三档位槽至少包括第四直段,所述第三直段与所述第一直段相交以形成第一夹角β1,所述第三直段与所述第一直段相交以形成第二夹角β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β1大于等于120
°
且小于等于140
°
,所述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根信孙海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