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9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轨道式送线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连接有丝杆驱动组件,丝杆驱动组件上设有送线组件,丝杆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丝杆、丝杆连接块、驱动电机和导轨,导轨设置在安装座上,丝杆的轴心线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驱动电机连接在丝杆的一端,丝杆连接块连接在丝杆上且与导轨滑动连接,送线组件固连在丝杆连接块上。本摆杆式送线机构送线长度一致性好,且可控可调,适用性强,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传统的端子机包括送线机构,压线机构,剥线机构等部件。其中,送线机构仅仅包括两个贴近的送线轮,电线从该两个送线轮之间的间隙穿过,其外皮与两个送线轮的边缘接触,送线轮在电机驱动下彼此相向转动,电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送线轮带动朝向送线轮旋转的切向方向运动。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在一根线缆的两端上均压制端子,而现有的端子自动压着机在送线过程中,为一根线缆从送线装置中直进直出,当送线到一定长度被切断后,线缆的两个自由端中仅有一端是位于可进入下一工站的载具上,当需对线缆另一端进行加工时,还需配备额外的装置将线缆另一端放置在相应的载具上;常见的送线机构在输送过程中无法精确控制所需送线的长度,送线长度的精度存在微小的偏差。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以使送线机构的送线长度精确且可控可调。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丝杆驱动组件,所述丝杆驱动组件上设有送线组件,所述丝杆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丝杆、丝杆连接块、驱动电机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丝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连接块连接在所述丝杆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送线组件固连在所述丝杆连接块上。
[0005]本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使丝杆连接块沿着导轨滑移,从而使送线组件在滑轨上前后滑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固定圈数,即可控制丝杆连接块的滑动固定距离,从而保证送线组件的移动幅度,达到精准送线的目的;此外在针对不同的送线要求,还可以改变驱动电机的转动圈数来调整送线组件的滑动距离,实现送线距离可调控,并且稳定可靠。
[0006]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丝杆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侧面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上设有位移监测传感器。通过设置位移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是否运送到位,从而便于发现问题。
[0007]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丝杆连接块远离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设有限位顶块,所述限位顶块能够在所述送线组件到位后顶在所述安装座上。
[0008]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0009]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位移监测传感器包括光耦探头和检测片,所述光耦探头安装在所述侧挡板上,所述检测片安装在所述送线组件的后端,且所述检测片在
所述送线组件移动至光耦探头处时被光耦探头检测到。将检测片安装在送线组件上,当送线组件移动至管够探头处时,检测片会遮挡光耦发射的光线,从而触发检测信号,当送线组件原理光耦后,检测片不在遮挡光耦发射的光线。
[0010]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送线组件包括安装架、送线电机、第一送线轮、第二送线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一轮轴、第二轮轴和第三轮轴;所述送线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送线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其第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第一送线轮固连在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其第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同步轮固连在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对应伸出所述安装架的两侧,所述第二送线轮固连在所述第三轮轴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三同步轮固连在所述第三轮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通过齿轮啮合。
[0011]在上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中,所述送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座、第二导向管座;所述第一导向管座、第二导向管座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导向管座位于所述第一送线轮(303)和第二送线轮(304)之间送线间隙的前端,所述第二导向管(314)位于送线间隙的后端,所述第一导向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管座上,所述第二导向管安装在所述第二导向管座上,所述第一导向管与第二导向管同轴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轨道式送线机构具有以下优点:利用驱动电机带动丝杆对送线组件进行推送和拉出,利用电机的可控性,不仅能够精准控制送线组件的进线行程,还能够使该行程可调,从而提高本送线机构的适用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的轨道式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实施例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另一侧移除部分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座;2、丝杆驱动组件;201、安装座;202、丝杆;203、丝杆连接块;204、驱动电机;205、导轨;206、限位顶块;207、侧挡板;208、位移监测传感器;2081、光耦探头; 2082、检测片;3、送线组件;301、安装架;302、送线电机;303、第一送线轮;304、第二送线轮;305、第一同步轮;306、第二同步轮;307、第三同步轮;308、第一轮轴;309、第二轮轴;310、第三轮轴;311、同步带;312、齿轮;313、第一导向管;314、第二导向管;315、第一导向管座;316、第二导向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各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丝杆驱动组件(2),所述丝杆驱动组件(2)上设有送线组件(3),所述丝杆驱动组件(2)包括安装座(201)、丝杆(202)、丝杆连接块(203)、驱动电机(204)和导轨(205),所述导轨(205)设置在安装座(201)上,所述丝杆(202)的轴心线与所述导轨(205)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电机(204)连接在所述丝杆(202)的一端,所述丝杆连接块(203)连接在所述丝杆(202)上且与所述导轨(205)滑动连接,所述送线组件(3)固连在所述丝杆连接块(20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驱动组件(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01)侧面的侧挡板(207),所述侧挡板(207)上设有位移监测传感器(2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监测传感器(208)包括光耦探头(2081)和检测片(2082),所述光耦探头(2081)安装在所述侧挡板(207)上,所述检测片(2082)安装在所述送线组件(3)的后端,且所述检测片(2082)在所述送线组件(3)移动至光耦探头(2081)处时被光耦探头(2081)检测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连接块(203)远离所述驱动电机(204)一端设有限位顶块(206),所述限位顶块(206)能够在所述送线组件(3)到位后顶在所述安装座(2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04)为伺服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轨道式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组件(3)包括安装架(301)、送线电机(302)、第一送线轮(303)、第二送线轮(304)、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浩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