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73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包括有釜罐、转筒、回流管、伺服蠕动泵、支撑弯杆、转杆、伺服电机、驱动电机、搅拌桨、液体分散蓬,釜罐一侧设置有回流管,釜罐底部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回流管位于釜罐内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体分散蓬,釜罐两侧均固定有转筒并且转筒内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弯杆的顶端,支撑弯杆均固定设置,转筒端侧均设有第一带轮,釜罐底部设有转杆,转杆两端均设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带轮通过联动带连接,转杆一侧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与转杆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增强反应速率,提高产率。提高产率。提高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
,特别涉及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甘羟铝其化学名为二羟基氨基乙酸铝,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及进入十二指肠的酸负荷,通过降低胃酸,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减轻上腹部疼痛症状;并有收敛止血作用,促使溃疡愈合及慢性胃炎的恢复。
[0003]目前主要的传统合成工艺为:异丙醇铝甲苯溶液搅拌下滴加到甘氨酸水溶液中,搅拌结晶,静置后下层料液离心,干燥,该工艺的反应体系存在着上下互不相容的两个液相,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两相的交界面上进行,虽然通过搅拌可以增大两相的接触面积,但是当该工艺用于大型反应器进行反应时,由于反应器因其尺寸效应,仍然会造成反应率降低的问题,影响产物的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结构合理,能够增强反应速率,提高产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包括有釜罐、转筒、回流管、伺服蠕动泵、支撑弯杆、转杆、伺服电机、驱动电机、搅拌桨、液体分散蓬,所述釜罐为圆柱筒状且其顶部及底部均为空心半球形状,釜罐用于甘羟铝发酵反应容器,通过顶部及底部半球形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方便沉淀的甘羟铝排出,所述釜罐一侧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下两端均密封性贯穿釜罐侧壁,并分别延伸至釜罐内顶部和底部位置,所述回流管一侧设置有伺服蠕动泵,所述釜罐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料口,分别用于进料和出料,所述釜罐底部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密封性延伸至釜罐内部并连接有搅拌桨,在进行甘羟铝反应工作时,首先搅拌溶解好的甲苯和异丙醇铝混合液通过料口加入到釜罐内部,然后再将搅拌好的纯化水和甘氨酸混合液倒入至釜罐内部,两种混合液会自然形成两个液相,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桨混合两个液相,同时启动伺服蠕动泵,通过伺服蠕动泵对回流管施压将釜罐内底部的混合液不断地输送至釜罐顶部,所述回流管位于釜罐内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体分散蓬,所述液体分散蓬呈喇叭口状,并且结构并非固定,可以为圆盘型莲蓬头,也可以为盘管状,所述液体分散蓬底侧开设有若干通液孔,所述通液孔直径均为5~10mm,回流管内被伺服蠕动泵输送上来的混合液会通过通液孔洒出,从而将两个液相快速混合,增加两种混合液的可反应面积,进而增加了反应速率,能够有效地增加产率;
[0007]所述釜罐两侧均固定有转筒并且转筒内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弯杆的顶端,所述支撑弯杆均固定设置,所述转筒端侧均设有第一带轮,所述釜罐底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两端均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带轮通过联动带连接,所述转杆一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与转杆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在釜罐两个液相混合反应的
过程中可以根据反应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就启动伺服电机,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会驱动转杆转动,进而在转杆两端的第二带轮的作用下会由联动杆带动转筒发生转动,因为转筒内套接有支撑弯杆用于位置限定和支撑,从而会导致釜罐整体发生翻转运动,在翻转180
°
后,釜罐顶部和底部会逆转,回流管上下两端也会颠倒,在液相密度和重力的作用下两个正在混合中的液相位置也会颠倒,从而在伺服蠕动泵和回流罐的作用下,会将已经位置颠倒的上部液相吸取然后通过液体分散蓬从底部喷到另一个液相,在釜罐颠倒过程配合伺服蠕动泵以及搅拌桨的作用会最大化的将两个液相不停地充分混合,增加两个液相反应面积,进一步地增加反应速率,为了方便甘羟铝的沉淀,在需要进行对釜罐进行颠倒操作的情况时可以将液体分散蓬由圆盘型莲蓬头改为盘管状,这样在颠倒釜罐后液体分散蓬也不会影响到甘羟铝往釜罐底部沉淀的过程。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料口均设置有密封盖,用于防止料液流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釜罐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主要用于对伺服电机和支撑弯杆的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外侧固定有安置架,所述安置架固定连接釜罐侧壁,通过时安置架对驱动电机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杆底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顶部活动套接转杆,所述支杆主要用于对转杆的支撑和位置限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筒及支撑弯杆顶端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在附图中并未表示,但是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进行理解,所述通孔内插接有限定销,在釜罐处于垂直状态时转筒与支撑弯杆的通孔会发生重合,进而可以通过限定销插接,使转筒与支撑弯杆相对固定,增加釜罐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4]1.本技术中釜罐一侧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一侧设置有伺服蠕动泵,在进行甘羟铝反应工作时两种混合液会自然形成两个液相,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桨混合两个液相,同时启动伺服蠕动泵,通过伺服蠕动泵对回流管施压将釜罐内底部的混合液不断地输送至釜罐顶部,从而将两个液相快速混合,增加两种混合液的可反应面积,进而增加了反应速率,能够有效地增加产率。
[0015]2.本技术中釜罐两侧均固定有转筒并且转筒内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弯杆的顶端,转筒端侧均设有第一带轮,转杆两端均设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带轮通过联动带连接,伺服电机输出端与转杆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会驱动转杆转动,进而在转杆两端的第二带轮的作用下会由联动杆带动转筒发生转动,从而可以导致釜罐整体发生翻转运动,从而在伺服蠕动泵和回流罐的作用下,会将已经位置颠倒的上部液相吸取然后通过液体分散蓬从底部喷到另一个液相,在釜罐颠倒过程配合伺服蠕动泵以及搅拌桨的作用会最大化的将两个液相不停地充分混合,增加两个液相反应面积,进一步地增加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中釜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釜罐颠倒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釜罐;11、转筒;12、第一带轮;121、联动带;13、料口;131、密封盖;14、限定销;2、回流管;3、伺服蠕动泵;4、支撑弯杆;5、转杆;51、第二带轮;52、支杆;6、伺服电机;61、传动带;7、底板;8、驱动电机;81、安置架;82、搅拌桨;9、液体分散蓬;91、通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0022]本技术,所述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包括有釜罐1、转筒11、回流管2、伺服蠕动泵3、支撑弯杆4、转杆5、伺服电机6、驱动电机8、搅拌桨82、液体分散蓬9,所述釜罐1为圆柱筒状且其顶部及底部均为空心半球形状,釜罐用于甘羟铝发酵反应容器,通过顶部及底部半球形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羟铝循环流加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釜罐、转筒、回流管、伺服蠕动泵、支撑弯杆、转杆、伺服电机、驱动电机、搅拌桨、液体分散蓬,所述釜罐为圆柱筒状且顶部及底部均为空心半球形,所述釜罐一侧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下两端均密封性贯穿釜罐侧壁,并分别延伸至釜罐内顶部和底部位置,所述回流管一侧设置有伺服蠕动泵,所述釜罐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料口,所述釜罐底部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密封性延伸至釜罐内部并连接有搅拌桨,所述回流管位于釜罐内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体分散蓬,所述液体分散蓬莲蓬状或者圆盘状,所述液体分散蓬底侧开设有若干通液孔,所述通液孔直径均为5~10mm;所述釜罐两侧均固定有转筒并且转筒内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弯杆的顶端,所述支撑弯杆均固定设置,所述转筒端侧均设有第一带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昌胜毛颖郭增光王朋利徐平田
申请(专利权)人: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