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51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透皮贴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薄膜背衬层、药层、控释膜层;所述药层包括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和凝胶体;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粒径为0.5~1μm;所述凝胶体包括凝胶基质、促渗剂、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可有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恒速稳定释放。有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恒速稳定释放。有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恒速稳定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透皮贴剂
,特别涉及一种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溴酸高乌甲素为非麻醉性镇痛药,由于其具有与吗啡或杜冷丁相当的镇痛效果,同时不具有依赖性等优势,因此其在术后治疗中被广泛用于治疗重度以上的疼痛。由于氢溴酸高乌甲素治疗指数较小,将其制成透皮贴剂可有效避免口服给药条件下的肝脏首过效应、避免其对胃肠道的破坏和降低其药物毒性等。现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高乌甲素经皮吸收后,可在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镇痛的作用。因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水难溶性,以及在体内消除半衰期短的特点,使得透皮贴剂产品难以兼具提高透皮吸收及控制稳定恒速释放的双重特性。现有高乌甲素透皮贴剂产品虽然能做到良好的透皮吸收,且能维持药物释放72h,但其释药速度不恒定,释药速度多为先快后慢,易导致体内血药浓度不恒定,呈前期药物浓度过高,而后期药物浓度较低,进而影响其释药过程中的镇痛维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释药的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薄膜背衬层、药层、控释膜层;
[0005]所述药层包括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和凝胶体;
[0006]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粒径为0.5~1μm;
[0007]所述凝胶体包括凝胶基质、促渗剂、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
[0008]进一步提供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
[0010]S2、将凝胶基质在水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促渗剂、防腐剂并搅拌,在搅拌时不断滴加pH调节剂至中性,获得凝胶体;
[0011]S3、将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混悬在所述凝胶体中,获得药液;
[0012]S4、在薄膜背衬层在流延所述药液,形成药层;
[0013]S5、在所述药层表面复合控释膜层,获得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
[0014]其中,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粒径为0.5~1μ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制备成粒径在0.5

1μm的结晶颗粒,增大了其与皮肤表面接触的表面积,利于其透皮吸收。通过制备成凝胶体中的混悬状态,使得同一时刻药物的吸收量限制在与皮肤表面发生直接接触的微晶,随着时间推移及表皮温湿度及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与皮肤接触面的凝胶体软化,凝胶体中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微晶与皮肤发生接触,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度保持相对平稳。从而克服了氢溴酸高
乌甲素全溶解于凝胶体中与皮肤持续全接触而易导致药物释药先快后慢、透皮吸收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SPG外部压力模块结构简图;
[0017]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检测例中72h内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渗透量折线图。
[0018]标号说明:1、外管;2、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0020]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薄膜背衬层、药层、控释膜层;所述药层包括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和凝胶体;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粒径为0.5~1μm;所述凝胶体包括凝胶基质、促渗剂、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
[0021]其中,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与凝胶体混合以制备所述药层,并将所述药层涂覆在薄膜背衬层上并复合控释膜层,以获得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凝胶体所包裹的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抵达皮肤后在促渗剂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透皮吸收,控释膜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慢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的释放持续时间,但其释药控制作用有限,而将氢溴酸高乌甲素制成微晶可进一步延缓其透皮吸收的过程,实现药物的吸收及血药浓度更加平稳持久。当然,粘黏性是透皮贴剂正常使用所必须的,因此应当理解为本文中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具有实现其粘黏性且有压敏胶所形成的粘胶层,以及附着在该粘胶层表面的离型膜。所述粘胶层可以为市售的任一种医用压敏胶涂布形成。示例性地,所述粘胶层由硅酮压敏胶(BIO

PSA7

4302)热融涂覆形成。为了避免粘胶层对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透皮性的影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胶层形成在控释膜层的四周,即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控释膜层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对于此实施方式中粘胶层的形成方式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以前述粘胶层制备方法和前述粘胶层结构进行制备。
[0022]所述促渗剂可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常规促渗剂,如氮酮。
[0023]所述的控释膜层为聚合物薄膜,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PVC)等。
[0024]所述背衬层和离型层均为常规材质,如无纺布、离型纸等。
[0025]其中,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与所述凝胶体的质量比3.0~5.0:100,优选为3.2:100。
[00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27]S1、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甲醇溶液,作为分散相;
[0028]S2、制备保护剂水溶液,作为连续相;
[0029]S3、将所述分散相压入SPG管外侧,以使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在所述SPG管内壁和连续相内析出,收集后真空抽滤后获得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
[0030]其中,所述SPG管的平均孔径为0.9~1.0μm,优选平均孔径为0.9μm;所述分散相以压强0.98MPa被压入所述SPG管的外侧,所述连续相的流速为0.8~1.2mL/s,优选流速为
1.0mL/h。即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对SPG管的平均孔径、分散相压强以及连续相流速的调节,以控制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颗粒尺寸。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述SPG膜复合形成的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利用SPG外部压力模块(SPG External Pressure Module,购于SPG Technology Co.,Ltd)制备得到,或以该SPG外部压力模块结构相似的自制平台制备得到。所述SPG外部压力模块结构参见图1所示,即包括外管1、内管2,所述内管2为SPG管,所述连续相在该内管2内流动,所述分散相从所述外管1和所述内管2之间的空间被压入所述内管2中。
[0032]优选地,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的体积比为1:10。
[003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凝胶基质选自卡波姆、羟丙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00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腐剂为尼泊金酯类,如尼泊金甲酯钠、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乙酯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薄膜背衬层、药层、控释膜层;所述药层包括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和凝胶体;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的粒径为0.5~1μm;所述凝胶体包括凝胶基质、促渗剂、防腐剂、pH调节剂和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与所述凝胶体的质量比3.0~5.0: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S1、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甲醇溶液,作为分散相;S2、制备保护剂水溶液,作为连续相;S3、将所述分散相压入SPG管外侧,以使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在所述SPG管内壁和连续相内析出,收集后真空抽滤后获得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微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PG管的平均孔径为0.9~1.0μ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相以压强0.98MPa被压入所述SPG管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的流速为0.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兴林桂坤林健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博中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