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18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包括三维纤维支架,该三维纤维支架上负载有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由聚乳酸纤维溶液和丝素微纳米溶液经同轴静电纺丝加工而成,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的孔径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物透皮缓释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特别涉及药物透皮缓释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透皮给药为一种新型的无痛给药方式,能避免传统给药方式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酶解,实现恒速长时的药物释放,且不易出现注射和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达峰现象。
[0003]目前,应用于经皮给药方面的药物缓释载体包括水凝胶、脂质体和微乳等。其中脂质体和微乳,都是将药物分子包裹从而进入皮肤,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效果,同时具有缓释作用。但其制备过程复杂,稳定性较差,缺乏生物降解性,且影响因素很多。例如卡波姆,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低毒性的特点。但卡伯母类凝胶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粘附性,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其作为药物缓释支架,其三位结构不够稳定,易于成膜而阻碍药物的释放。最后,缺乏生物降解性,给病人造成使用的不便。因此开发具有更好透皮效率和适合于各种分子量药物透皮传输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药物凝胶制剂基质对于透皮给药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药物透皮缓释支架,以达到结构稳定性强,能够降解,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的效果。
[0005]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关键在于,包括三维纤维支架,该三维纤维支架上负载有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由聚乳酸纤维溶液和丝素微纳米溶液经同轴静电纺丝加工而成,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的孔径为1.5

3μm;所述纺丝纤维的直径为1

2.5μm。
[0006]优选的,所述生长因子缓释微球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生长因子溶液加入PLGA溶液中,超声分散至液体呈乳白色;然后将乳白色溶液到聚乙烯醇溶液中,继续超声分散2min,至液体呈淡乳白色后,磁力搅拌2

4h,待溶剂挥发完全,使得微球成型,离心分离,清洗,于

20℃冷冻,真空干燥后即得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此结构的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多孔结构还可以保护生长因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性能稳定,能够避免单纯的微球在组织中容易发生团聚或迁移的现象,能够稳定释放生长因子。
[0007]优选的,所述同轴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电压12

15kV,收集距离14

18cm,推进速度为0.1

0.3和0.2

0.4mL/h。
[0008]优选的,所述聚乳酸纤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

7%wt,所述丝素微纳米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

10%wt。
[0009]优选的,所述聚乳酸纤维溶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30

50min,得到澄清溶液,再将N,N

二甲基甲酰胺滴加至澄清溶液中,搅拌12

15h,即得质量浓度为3

7%wt的聚乳酸纤维溶液。
[0010]优选的,所述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

4):1。
[0011]优选的,所述丝素微纳米溶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桑蚕丝脱胶后溶于氯化钙、水
和乙醇体积比为1:8: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溶解,透析后得丝素溶液,将丝素溶液与透明质酸粉末共同加入甲酸溶液中,溶解形成5

10%wt的丝素微纳米溶液。
[0012]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150

200万。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聚乳酸/丝素微纳米三维纤维支架,既显著提高了支架的弹性模量和压缩应力,同时不会影响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空间结构较为稳定,聚乳酸/丝素微纳米同轴复合纤维平均直径为1μm,比表面积大,壳层较高的孔壁粗糙度有利于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吸附和缓释,不仅具有传导性和诱导性,还便于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而且能为皮肤组织再生提供必要的力学支持、充足的血供及养分,可以用作新型的透皮给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表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剂或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市售。
[0015]实施例1药物透皮缓释支架
[0016]S1.将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30

50min,得到澄清溶液,再将N,N

二甲基甲酰胺滴加至澄清溶液中,搅拌12

15h,即得质量浓度为3%wt的聚乳酸纤维溶液,所述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1。
[0017]S2.将桑蚕丝脱胶后溶于氯化钙、水和乙醇体积比为1:8: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溶解,透析后得丝素溶液,将丝素溶液与分子量为150万的透明质酸共同加入甲酸溶液中,溶解形成5%wt的丝素微纳米溶液;
[0018]S3.取一定量的聚乳酸纤维溶液、丝素微纳米溶液分别装于同轴纺丝装置的注射器内,聚乳酸纤维溶液连于内层针管,丝素微纳米溶液连于外层嵌套装置,工艺参数为:电压12

15kV,收集距离14

18cm,推进速度分别为0.1和0.2mL/h,在高压静电场的静电力牵引下,产生直径为1μm的同轴纺丝纤维,用平板接收器接收,形成孔径为3μm的三维纤维支架;
[0019]S4.将生长因子溶液加入PLGA溶液中,超声分散至液体呈乳白色;然后将乳白色溶液到聚乙烯醇溶液中,继续超声分散2min,至液体呈淡乳白色后,磁力搅拌2

4h,待溶剂挥发完全,使得微球成型,离心分离,清洗,于

20℃冷冻,真空干燥后即得生长因子缓释微球;
[0020]S5.将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加入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配制成5%wt悬混液,将三维纤维支架浸润至悬混液中,超声分散、干燥得到成品。
[0021]实施例2药物透皮缓释支架
[0022]S1.将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30

50min,得到澄清溶液,再将N,N

二甲基甲酰胺滴加至澄清溶液中,搅拌12

15h,即得质量浓度为7%wt的聚乳酸纤维溶液,所述二氯甲烷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4:1。
[0023]S2.将桑蚕丝脱胶后溶于氯化钙、水和乙醇体积比为1:8: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溶解,透析后得丝素溶液,将丝素溶液与分子量为200万的透明质酸共同加入甲酸溶液中,溶解形成8%wt的丝素微纳米溶液;
[0024]S3.取一定量的聚乳酸纤维溶液、丝素微纳米溶液分别装于同轴纺丝装置的注射器内,聚乳酸纤维溶液连于内层针管,丝素微纳米溶液连于外层嵌套装置,工艺参数为:电
压15kV,收集距离18cm,推进速度分别为0.3和0.4mL/h,在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纤维支架,该三维纤维支架上负载有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由聚乳酸纤维溶液和丝素微纳米溶液经同轴静电纺丝加工而成,所述三维纤维支架的孔径为1.5

3μm;所述纺丝纤维的直径为1

2.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因子缓释微球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生长因子溶液加入PLGA溶液中,超声分散至液体呈乳白色;然后将乳白色溶液到聚乙烯醇溶液中,继续超声分散2min,至液体呈淡乳白色后,磁力搅拌2

4h,待溶剂挥发完全,使得微球成型,离心分离,清洗,于

20℃冷冻,真空干燥后即得生长因子缓释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为:电压12

15kV,收集距离14

18cm,推进速度为0.1

0.3和0.2

0.4mL/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纤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方达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