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92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涉及外用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包括载药层及离型层,所述载药层的内侧面设有网格状凸起,各网格内均填充有药物,所述离型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载药层边沿及凸起粘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梯度缓释结构,结构简单,撕掉离型层,将载药层覆于患处,各网格内的药物与皮肤接触,可连续均匀给药,以透皮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它不污染衣物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大方便。大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物梯度缓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外用药
,特别涉及药物梯度缓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所使用膏霜状的外用药,一般都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在人体皮肤表面,这不仅容易将药物蹭掉,而且易污染衣物,另外涂在人体表面的药物剂量少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因此需要经常涂药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药物梯度缓释结构。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关键在于:包括载药层及离型层,所述载药层的内侧面设有网格状凸起,各网格内均填充有药物,所述离型层的内表面与所述载药层边沿及凸起粘结。
[0005]优选的,所述凸起的交叉处为圆盘凸点。
[0006]优选的,所述载药层边沿及所述凸起的交叉处均涂覆有粘结层。
[0007]优选的,所述载药层为聚合物薄膜。
[0008]优选的,所述离型层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中的一种。
[000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药物梯度缓释结构,结构简单,撕掉离型层,将载药层覆于患处,各网格内的药物与皮肤接触,可连续均匀给药,以透皮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它不污染衣物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3]如图1

2中所示,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包括载药层1及离型层2,所述载药层1的内侧面设有网格状凸起3,各网格内均填充有药物4,所述离型层2的内表面与所述载药层1边沿及凸起3粘结。采用此结构,可以将膏状药物均匀的覆盖于患处,使药物持续性的给药,避免污染衣物,使用方便。
[0014]优选的,所述凸起3的交叉处为圆盘凸点31。可以增大凸起与皮肤的接触面积。
[0015]优选的,所述载药层1边沿及所述凸起3的交叉处均涂覆有粘结层。优选的,粘结层为硅胶,可以提高与皮肤的粘结牢固度,避免载药层从皮肤上脱落。
[0016]优选的,所述载药层1为聚合物薄膜。优选的,聚合物薄膜为聚乙烯制成,避免网格
内的药物被衣物蹭掉。
[0017]优选的,所述离型层2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中的一种。
[0018]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药层(1)及离型层(2),所述载药层(1)的内侧面设有网格状凸起(3),各网格内均填充有药物(4),所述离型层(2)的内表面与所述载药层(1)边沿及凸起(3)粘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梯度缓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的交叉处为圆盘凸点(31)。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珍
申请(专利权)人:方达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