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0498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将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壳聚糖溶液混合,得到吡非尼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瘢痕是整形、烧伤和皮肤科常见疾病,每年因烧伤、创伤、手术、感染等各种皮肤损伤而导致的瘢痕患者数量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形态和功能,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瘢痕疙瘩发育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病因认为瘢痕疙瘩是一种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疾病。主要的效应细胞是成纤维细胞,它与网状真皮的过度炎症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沉积有关。炎症水平和生长因子的异常被认为是瘢痕疙瘩的基本因素。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手段较多,如手术、激光、冷冻和中医药和基因治疗等,但尚没有能够达到完美效果的治疗方法。瘢痕疙瘩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单纯手术切除,患者极易复发。激光和冷冻也常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但其副作用较大。
[0003]吡非尼酮(5

甲基
‑1‑
苯基
‑2‑
(1H)

吡啶酮)是一种抗纤维化药物,可有效抑制肝和肺纤维化,具有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肝硬化和糖尿病肾病的潜力,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抑止肺部炎症和过量胶原沉积。吡非尼酮在各种体外系统和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中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特性。有研究发现吡非尼酮可抑制瘢痕疙瘩角质形成细胞的上皮

间充质转化,同时吡非尼酮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但目前吡非尼酮的主要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常引起各种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消化不良,呕吐,厌食,光过敏,出现皮疹,肝功能损害,嗜睡,晕眩,行走不稳感等。
[0004]微流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微尺度通道内精确操作流体的技术,它在生物医学中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应用前景。微流控气喷纺丝技术是一种将微流控技术和气喷纺丝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相比静电纺丝技术,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而且微流控气喷纺丝方法最有可能实现纳米纤维的工业化。此外,微流控气喷纺丝技术生产的纳米纤维可以通过机械定位和特殊微流控芯片的设计来精确控制纤维的直径和方向。因此,如果以可靠的放大方式和精确控制纤维直径,微流控气喷纺丝技术将有利于皮肤创伤治疗,特别是在大面积创伤和烧伤皮肤再生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作为伤口敷料,可以直接局部给药,抑制瘢痕形成,同时具有缓释作用,不引起不良反应。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0009]将所述混合溶液和壳聚糖溶液混合,得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
[0010]将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进行微流控气喷纺丝,得到所述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
[0011]优选地,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中壳聚糖与聚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1:1~1:5。
[0012]优选地,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中聚环氧乙烷与吡非尼酮的质量比为50:1~50:25。
[0013]优选地,所述微流控气喷纺丝的推进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25cm,大气压为0.030~0.050MPa,接收速度为400~600rpm。
[0014]优选地,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5%。
[0015]优选地,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中壳聚糖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5%,聚环氧乙烷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5%。
[0016]优选地,所述微流控气喷纺丝后还包括干燥,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由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和壳聚糖组成,具有二维平面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的纤维直径为400~540n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在制备抗纤维化和抗炎特性药物中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和壳聚糖溶液混合,得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将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进行微流控气喷纺丝,得到所述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
[0021]本专利技术构建吡非尼酮纳米纤维膜外用制剂,用作伤口敷料抑制疤痕形成,目前关于吡非尼酮纳米纤维膜制剂及微流控气喷纺丝方法制备目前没有报道。本专利技术通过微流控气喷纺丝的方法制备了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

的纳米纤维支架,可以起到靶向局部给药,同时具有突释和缓释作用,减少了全身给药的副作用及首过效应,包含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支架类似于细胞外基质,可以积极促进伤口愈合;壳聚糖具有抗菌、抗炎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同时纳米纤维支架还可高效的透过水分和空气,从而使伤口可以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愈合。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壳聚糖的纳米纤维支架为伤口愈合及抑制瘢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0022]进一步地,微流控气喷纺丝结合了微流控技术和气喷纺丝技术,可以生产高比表面、高柔韧性和高生物相容性且直径可控的纳米纤维,而且微流控气喷纺丝容易大面积生产和商业化。
[0023]实施例的数据表明,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的纳米纤维直径为400~540nm,形态均匀,无结节,XRD结果显示在10~30
°
有明显的结晶峰,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载药纳米纤维在400℃左右才出现明显体重下降。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对比例1制得的纤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谱图;
[0025]图2为对比例1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分布图;
[0026]图3为对比例2制得的纤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谱图;
[0027]图4为对比例2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分布图;
[0028]图5为实施例1制得的纤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谱图;
[0029]图6为实施例1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分布图;
[0030]图7为实施例2制得的纤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谱图;
[0031]图8为实施例2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分布图;
[0032]图9为实施例3制得的纤维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SEM谱图;
[0033]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吡非尼酮、聚环氧乙烷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和壳聚糖溶液混合,得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将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进行微流控气喷纺丝,得到所述吡非尼酮的纳米纤维膜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中壳聚糖与聚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1:1~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吡非尼酮

聚环氧乙烷

壳聚糖溶液中聚环氧乙烷与吡非尼酮的质量比为50:1~50: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气喷纺丝的推进速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芬赵邯强张竞竞关秀文杨洪鸣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