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833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指一种具有三波长发光特性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主要是在一阳极与一阴极之间依序设有一空穴传输层、电子阻隔层、第一主体材料层、第二主体材料层、空穴阻隔层及电子传输层,其中,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第一色光源(B),而第二主体材料层内相对混杂设有一可投射出第二色光源(G)的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一可投射出第三色光源(R)的第三客发光体物质,且第二客发光体物质或第三客发光体物质是为一磷光物质,因此,除了可藉由红蓝绿三原色的组合而得以直接获得一具有三波长特性的连续全波段全彩光源外,还可有效利用磷光物质而可大幅提升发光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指一种具有三波长发白光特性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是为常用OLED的构造剖视图,此构造是公开于1988年美国专利第4,769,292号,美国柯达公司的专利中;该有机电激发光装置(OLED)10主要是在一透光基板11上蒸镀形成一透光可导电性的阳极(ITO)13,并于该ITO阳极13上再依序形成一空穴传输层(HTL)15、发光层(EML)17及一金属阴极19,另外于发光层17内掺杂(Doping)一荧光物质(未显示),当阳极13及阴极19受到外加偏压作用时,空穴将可自ITO阳极13经由空穴传输层15传输至发光层17,而电子也相对可从阴极19传输至发光层17,发光层17内的电子及空穴将可因为再结合作用(Recombination)而产生激态分子(exciton),激态分子在释放出能量而再回至基态时即可自行在发光层17内发光,或再激发掺杂的荧光物质成激发状态并投射出所设定的特定范围波长光源。上述第一种常用的OLED构造及技术虽然可达到投射光源的效果。惟,其仅可投射单色光源而无法达到投射白色光源或全彩化的终极目标。另外,在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中,光的呈现方式虽然是可包括有单重项态(Singlet)的荧光及三重项态(Triplet)的磷光两种类型,但三重项态的磷光由于其激态分子无法辐射性释放、发光缓慢而不足、导电主体材料层至客发光体物质的Triplet能量转移比Singlet慢、及发光效率在高密度电流下会快速降低的物理特性,因此常用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客发光体物质绝大部分皆是采用单重项态的荧光染料物质,而将三重项态的磷光部分予以忽略不用。惟,在所有的激态分子中,Triplet能量占有75%,而Singlet能量仅占有25%,如此将忽略占有绝大部分的Triplet能量,其对整体发光效率的严重影响可见一斑。为了有效利用三重项态的磷光物质,于是发展出第二种常用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如美国专利案第6,310,360号,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南加州大学所公开的,如图2所示,其主要构造是在一玻璃基板21上依序成长有ITO阳极23,TPD空穴传输层25(HTL)、CBP发射层26(EMP)、BCP激子阻隔层28、Alq3电子传输层27(ETL)、阴极29及保护层295,其中发射层26又可分为掺设有DCM2(荧光材料)的第一发射层261及掺设有Ir(Ppy)3(磷光材料)的第二发射层262,且可连续叠加成交错混合层。当阳极23及阴极29间存在一外加偏压时,Ir(Ppy)3将被当作为一系统间跨接剂而进行Singlet及Triplet间跨接,如此即可将数量庞大的Triplet激态分子能量转移成为Singlet激态分子,藉此以达到不浪费Triplet的目的及有效提升整体发光效率。虽然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达到有效利用Triplet激态分子及提升发光效率的功效;惟,其投射光源是为二段波长所组成的,如图3所示,其主要是包括有由Ir(Ppy)3所形成的绿光及由DCM2所形成的红光,换言之,即为二波长所形成的光谱图,如此若要构成白色光源或全彩化产品要求,不仅其为不连续光源,且容易产生光色不均或偏色现象(偏绿或偏红),因此并不适合作为白色光源或全彩化产品的选择。另外,为了达到OLED可用于白色光源及全彩化的终极目标,目前业界一般是采用三种方式光色转换法(Color Conversion)、彩色滤光膜法(Color Filter)及红蓝绿三色独立发光法,但上述方法又分别存在有光色不均及偏色现象、如何取得白色光源及提升发光效率、红色光源难以达到纯色及使用寿命较短的弊端,最重要是的其皆为二波长发光方式,并不适用于白色光源及全彩化产品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可有效解决长久以来制作白色光源或全彩产品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可藉由主体材料层与客发光体物质的搭配使用,以有效提高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可有效利用数量比例较大的三重项态激态分子,不仅不会浪费三重项态激态分子,且可有效提升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如下几种(一)、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的上侧。(二)、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是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二载子阻隔层;一设于该第二载子阻隔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的上侧。(三)、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是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及一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一载子阻隔层;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一载子阻隔层的上侧。(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是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二载子阻隔层;一设于该第二载子阻隔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一载子阻隔层;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一载子阻隔层的上侧。(五)、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是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的上侧。(六)、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主要构造至少是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一载子传输层;一设于该第一载子传输层上侧的第二载子阻隔层;一设于该第二载子阻隔层上侧的第二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特征是其主要构造至少包括有:一具有第一型导电性的第一导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侧的第一主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一客发光体物质,可于一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一色光源;一设于该第一主体材料层上侧的第二主 体材料层,内混杂设有一第二客发光体物质及第三客发光体物质,可于该外加偏压作用下投射出一第二色光源及第三色光源;及一具有第二型导电性的第二导电层,设于该第二主体材料层的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德庄丰如周卓辉黄彦士
申请(专利权)人:光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