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05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该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副仪表板本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升降平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容纳腔的肘枕,肘枕能够相对于副仪表板本体运动,以启闭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的容纳腔内设置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能够用于输送储物箱或使用电器,以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使用功能。并通过肘枕的运动能够形成对容纳腔开口的遮蔽或开启,以使升降平台因容纳腔的开启而伸出,或因容纳腔的遮蔽而收拢,从而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仪表板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副仪表板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选购家用车时,对空间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座舱内部不仅趋于商务性也更多的展现潮流元素。
[0003]现有技术中的副仪表板系统大多为固定式,虽然部分高档车型中配置有多功能副仪表板系统,使副仪表板系统能够滑移,但其电动滑轨驱动形式是丝杆式,该结构空间占用大,零件本身重量大,运行噪音偏大。
[0004]并且,目前的肘枕打开形式为手动形式,智能化不足;配备车载冰箱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满足后排乘员的舒适性,未考虑前排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官性。另外,现有的副仪表板系统上具有肘枕以及扶手箱结构,在扶手箱内进行储物,该结构功能单一,且缺乏智能科技感,降低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副仪表板总成,以使肘枕电动开闭与隐蔽式升降平台相结合,增加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包括副仪表板本体,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所述容纳腔的肘枕,所述肘枕能够相对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运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咖啡机,所述容纳腔开启状态下,所述升降平台能够带动所述咖啡机上升,并使所述咖啡机伸出所述容纳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肘枕通过滑动机构设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所述滑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肘枕滑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的螺套相连;
[0011]所述第一驱动部上设有安装座,所述肘枕通过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安装座相连;
[0012]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之间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用于对所述肘枕的升降进行导向。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肘枕内的第二驱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传动机构,所述一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连接点,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肘枕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肘枕的滑动进行导向。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肘枕前方的触摸屏。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基座,所述副仪表板本体滑动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副仪表板本体滑动的驱动机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三驱动部,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与所述第二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相连,并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对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1)本技术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内的容纳腔设有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能够用承载储物箱或使用电器,以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使用功能。并通过设置滑动机构以使肘枕运动从而形成对容纳腔开口的遮蔽或开启,以使升降平台因容纳腔的开启而伸出,或因容纳腔的遮蔽而收拢,在不影响肘枕的常用功能下,实现可输送储物箱或使用电器的功能,从而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智能科技感,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性。
[0019](2)通过在升降平台上设置咖啡机,以使咖啡机系统能够因肘枕的遮蔽而隐藏在副仪表板本体的容纳腔内,并且该咖啡机在肘枕开启时可上升,从而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
[0020](3)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升降机构,以使肘枕能够部分陷入容纳腔内,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上部的美观性。该升降机构还能将肘枕提升,而便于肘枕在副仪表板本体上滑移。并且,将滑动机构设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以使滑动机构及肘枕随升降机构的驱使而升降。
[0021](4)升降机构通过丝杠和螺套将肘枕升降,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并通过设置导向单元,能够起到引导肘枕升降的作用,保证肘枕运动的稳定性。
[0022](5)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与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相连的连接点,以使肘枕被第一皮带传动机构的驱动而滑动,且在安装座与肘枕之间的导向机构能够提高肘枕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丝杠传动噪音小,成本低。
[0023](6)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上设置触摸屏,且该触摸屏位于肘枕前方,便于前排驾乘人员的操作,在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增加该副仪表板总成的集成性,多元化。
[0024](7)通过设置基座,并通过驱动机构使副仪表板本体滑动设置在基座上,可满足副仪表板前后长距离滑移,以使副仪表板可根据前后排驾乘人员的需求而前后滑移,提高驾乘人员使用舒适性。
[0025](8)通过设置第二皮带传动机构,并通过皮带驱动的方式驱动副仪表板本体,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噪音,避免造成驾乘人员的不适。且通过设置导向部能够使副仪表板本体在滑动过程中稳定,无抖动卡滞现象。
[002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副仪表安装总成。
[0027]本技术的车辆与上述的副仪表板总成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副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平台、肘枕、滑动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肘枕、滑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的剖面图;
[00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第一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滑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第二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限位柱以及螺杆固定座的剖面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座、驱动机构以及支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部分基座和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图1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004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座和驱动机构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101),所述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平台(2),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遮蔽所述容纳腔(101)的肘枕(3),所述肘枕(3)能够相对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运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101);所述肘枕(3)通过滑动机构(6)设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所述滑动机构(6)用于驱使所述肘枕(3)滑动,以启闭所述容纳腔(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2)上设有咖啡机(4),所述容纳腔(101)开启状态下,所述升降平台(2)能够带动所述咖啡机(4)上升,并使所述咖啡机(4)伸出所述容纳腔(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枕(3)的底部沉入所述容纳腔(101)内,所述容纳腔(101)内设有升降机构(5),所述滑动机构(6)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5)的升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部(501),所述第一驱动部(501)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丝杠(505),所述丝杠(505)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的螺套(506)相连;所述第一驱动部(501)上设有安装座(507),所述肘枕(3)通过所述滑动机构(6)与所述安装座(507)相连;所述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瑞新董玉莹陈永刚胡鹏飞李明远吴文能王秀伟牟标李梦寒李星张志丹于兴华吕广业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