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30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最小限度的电路组件,来实现可驱动被驱动组件的构成。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配置为矩阵状的各像素,具备:被驱动组件50、切换用TFT、组件驱动用TFT、以及保持电容Cs。保持电容Cs连接在组件驱动用TFT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在数据信号输出前,将导通组件驱动用TFT的预充电信号输出至数据线DL,并经由导通的组件驱动用TFT,输出设定电位至用来将电力供应到被驱动组件50的电源线VL,在将数据信号施加至保持电容Cs的一边的电极之前,通过设定信号使组件驱动用TFT的源极及保持电容Cs的另一边的电极放电,而固定于固定的电位。通过如此的控制,可用最小限度的电路组件来驱动被驱动组件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控制电激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简称为EL)显示组件等被驱动组件的电路构成。
技术介绍
在各像素中采用自发光组件的电激发光组件来作为发光组件的EL显示装置,为自发光型,并且具有薄型且消耗电力较小等的优点,因此作为用来取代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及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显示装置而受到瞩目。在这当中,在各像素设置用于个别控制EL组件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等开关组件,而在每个像素控制EL组件的有源矩阵型EL显示装置,被期待可成为高精细的显示装置。图6显示了n行m列的有源矩阵型EL显示装置的各像素的电路构成。在此EL显示装置中,在基板上,多条的栅极线GL往行方向延伸,多条的数据线DL及驱动电源线VL往列方向延伸。此外,各像素具备,有机EL组件50、切换用TFT(第一TFT)10、EL组件驱动用TFT(第二TFT)21及保持电容Cs。第一TFT10连接到栅极线GL及数据线DL,在栅极接收栅极信号(选择信号)而导通。此时,供应到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在栅极接收选择信号而动作,并撷取数据信号的切换用晶体管;漏极连接于电源线,源极连接于被驱动组件,并在栅极接收由上述切换用晶体管所供应的数据信号,而控制从上述电源线供应至上述被驱动组件的电力的组件驱动用晶 体管;以及连接于上述组件驱动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及源极之间,而保持对应上述数据信号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的保持电容,在上述电源线,周期性的施加可使上述被驱动组件动作的电源信号、以及用来设定上述组件驱动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设定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恭二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