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91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信号延迟造成的显示质量的降低的电光学装置。该电光学装置包括:接受驱动电流的供给,实现发光的电光学元件(21);驱动电路(20),其通过供给恒定值的驱动电流,并且可变地设定上述驱动电流的供给期间,从而进行灰度控制,以驱动上述电光学元件;多根信号线(Yn1,Yn2,Xm),其从外部向上述驱动电路供给信号,上述信号线每一条设定由通过该信号线而产生的电阻成分和电容成分确定的时间常数,以便使通过该信号线供给的上述信号的延迟在10%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作为电光学装置的一种,人们正在广泛地研究开发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例如参照特开2004-233522号公报)。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备自发光、高亮度、大视角、薄型、高速响应、低耗电量等优良的特性,故通过与作为驱动元件的多晶硅TFT(薄膜晶体管)组合,从而期待应用于大画面、薄型、高精细的显示器。但是,伴随显示器的大型化,应供给到各像素的各种控制信号的信号延迟的影响显著,上述不利情况导致下述现象传送控制信号的信号线的配线长度增加,伴随高精处理化的配线数量的增加和高密度处理,寄生电容增加等造成的信号的时间常数的增大。由于这样的信号延迟使显示器的显示质量降低,故人们希望有效的应对措施。专利文献1特开2004-233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由信号延迟造成的显示质量降低的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光学装置涉及在1帧期间内具备程序期间、发光期间、消隐期间和熄灭期间,并根据发光灰度调整发光期间的电光学装置,该电光学装置包括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电流控制端子、电流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学装置,其中在1帧期间内包括程序期间、发光期间、消隐期间和熄灭期间,其根据发光灰度来调整所述发光期间,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具备:驱动晶体管,其具备电流控制端子、电流输入端子和电流输出端子,根据所述电流控制端子和所述电流输 入端子之间的电压,控制电流放大率;电光学元件,其从所述驱动晶体管接受驱动电流的供给,实现发光;保持电容器,其保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电流控制端子和所述电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恒定电流源,其输出不依赖于发光灰度的恒定电 流;电压源,其输出使所述驱动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的驱动停止信号;选择晶体管,其对将所述恒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山智幸原弘幸木村睦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学校法人龙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