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50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对向设置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光。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各自包括:基板、形成于该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元件、覆盖该有机发光元件的缓冲层、以及形成于该缓冲层之上的吸水层。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封装胶,而该封装胶大体定义出内部区域,其中,该吸水层位于该内部区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目前发展较完全及使用较广泛的平面显示器之一。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视角狭窄,信号反应时间缓慢、及非具备自发光源等缺点,因此,使得液晶显示器无法快速显示(切换)影像,且必需额外消耗电力以供给背光源,大大局限了其效能,导致其在应用上仍有许多的限制。况且,大型的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工艺是非常困难的。为进一步符合市场对平面显示面板的需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OELD)被业界所研发出来,以期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不同,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所包括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具有自发光的特性,因此不需外加背光源。且其具有面发光的特征、高发光效率、广视角以及低驱动电压等优点,符合下一世代平面显示器的需求。随着信息传输的进步与电子产品的演进,除了在显示器的反应速度、分辨率与画质各方面不断研发改良,更追求功能或显示模式上的突破。因此,对于将双屏幕显示器(Dual display)应用于携带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折叠式的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和笔记型计算机等。双屏幕不仅可把画面空间延伸开来,让视野更加宽广,也可快速切换与处理更多的工作。因此,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亦具有非常广大的应用需求。然而,对于传统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技术来说,大多以两个独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及12来组合成一组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请参照图1,将该独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及12作背对背方向的组装。然而,由于上述的双屏幕显示器皆需要将显示面板个别封装,最后再加以结合,算是将两个发光装置粘附在一起。如此,不论在成本及工艺时上皆需要单一液晶显示器的两倍,这两种双面显示技术皆仅为一般的组装,并无任何特别的优点,除了在成本上造成负担之外,也丧失目前电子产品所追求的轻、薄、短、小的要求。有鉴于此,发展出具有轻、薄、短、小特性的双面(底部及上部)发光的有机发光装置,且具有良好的封合特性,已满足未来平面显示器应用上的需求,是目前有机发光显示器技术的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化的双面(底部及上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符合平面显示器市场的需求。本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对向设置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光。其中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各自包括基板、形成于该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元件、覆盖该有机发光元件的缓冲层、以及形成于该缓冲层之上的吸水层。值得注意的是,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显示元件与该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封装胶,而该封装胶大体定义出内部区域,其中,该吸水层位于该内部区域中。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以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现有的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显示图2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4~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用以说明该吸水层可为一图形化的膜层。简单符号说明双屏幕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1、12;双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100;第一显示元件~101;第二显示元件~102;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120;缓冲层~130;吸水层~140;封装胶~150;以及,内部区域~160。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显示符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一优选实施例。如图,该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由第一显示元件101与第二显示元件102所构成,而该第一显示元件101利用封装胶150与该第二显示元件102封合,并加以固定。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显示元件101与该第二显示元件102对向设置,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光,以构成该双面(底部及上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仍请参阅图2,该第一显示元件101与该第二显示元件102各自包括基板110、有机发光元件120、缓冲层130以及吸水层140。该有机发光元件120形成于该基板之上、该缓冲层130完全覆盖于该有机发光元件120之上,而该吸水层140,可为一连续的膜层,并形成于该缓冲层130之上。该基板110为透光的基板,适合的材料可包括透光的玻璃、石英或塑料基板。该有机发光元件120可为单色或全彩的发光元件,可包括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是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亦可包括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阵列。该缓冲层130的作用在于隔离开该有机发光元件120与该吸水层140,以防止该有机发光元件120受到吸水层140的干扰。该缓冲层130的材料可例如为有机材料或介电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吸水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利用物理或化学成膜的方式直接形成于该缓冲层130之上,或可利用传统利用贴合方式所形成的吸水层。在此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利用含钙或含钙的化合物作为吸水层的材料,并以蒸镀、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形成。请参阅图3,为图2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上视图,该封装胶150位于该第一显示元件101与该第二显示元件102的基板110上,并将该基板110的表面定义出内部区域160。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即为所形成的吸水层140位于该内部区域160中,该吸水层140可不与该封装胶接触,特别是不与该封装胶重叠接触。若该吸水层140的面积太大而超过内部区域并接触到封装胶150,会使得封装胶150的粘着性变差,导致第一显示元件101无法与该第二显示元件102固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选实施例,该吸水层140亦可为一图形化的膜层。请参照图4~7,该吸水层可包括多个条状膜层(图4及5)、多个圆形膜层(图6)、或是该吸水层环绕该有机发光元件(图7)。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水层为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因此可以利用蒸镀、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方式搭配一屏蔽来形成该图形化吸水层14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避免现有双屏幕显示技术面板厚度过厚的问题,符合目前平面显示市场的需求。此外,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吸水层在封装胶所构成的区域内,且该吸水层的面积为该内部区域面积的50%至100%。若吸水层的面积太小,会使得吸水量不足导致元件损害,反之,若该吸水层的面积太大而超过内部区域并接触到封装胶,会使得封装胶的粘着性变差,导致第一显示元件无法与该第二显示元件固合。虽然本专利技术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对向设置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光,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各自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元件;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缓冲层;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之上的吸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对向设置并朝相反的方向发光,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各自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之上的有机发光元件;   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缓冲层;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之上的吸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与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之间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大体定义出内部区域,其中,所述吸水层位于所述内部区域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敏玲邱圳毅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