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28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包括车头、车底座及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厢底、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前挡板、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左挡板及右挡板,左挡板及右挡板的前端与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车厢还包括后挡板,后挡板与左挡板、右挡板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左挡板设置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均设置穿透车厢的排污通道,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通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通道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污泥转运车通过运泥车与沉沙池两种功能的切换能有效减少清淤施工工程所需配备的设备种类,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转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中清淤工作是最重要部分之一,这其中即涉及到浅层的雨、污水管管道疏通、清淤,又包括深层隧道及大流量泵站的清淤。在浅层的雨、污水管管道疏通过程中,通常使用沉砂池沉积污水中的淤泥,再利用淤泥抓斗车将沉沙池中的淤泥转移至污泥转运车,并由污泥转运车将淤泥转运至特定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0003]目前,市场上的污泥转运车包括自卸式污泥转运车、圆罐式污泥转运车、自装卸式污泥转运车。但这些污泥转运车的共同特点就是只能承载、转运污泥。一般中小规模的清淤工程现场只会匹配1

2部污泥转运车,这使得污泥转运车的运输距离、运输效率严重制约清淤工作的快速进行。特别是应用到深层隧道及大流量泵站这种积淤量大的场景时,常规污泥转运车无法短时间快速运走淤泥。
[0004]为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污泥离心干化功能的吸污车,该吸污车能直接将含水淤泥抽吸至干化离心桶进行干化,并将干化污泥堆积于清淤现场一旁的空地,待污泥转运车到场后,利用淤泥抓斗车将干化污泥转移至污泥转运车,并由污泥转运车将淤泥转运至特定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这种吸污车能解决清淤效率问题,但该设备的制造及维护成本高,对于中小规模的清淤工程来说,其施工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该设备同样需要配套污泥抓斗车进行工作,工序复杂。
[0005]因此研发一种成本低,能操作工序简单,且能快速转运污泥的污泥转运车成为市政清淤领域的急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发操作工序简单,能快速转运污泥的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包括车头、车底座及车厢,所述车厢包括厢底、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前挡板、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左挡板及右挡板,左挡板及右挡板的前端与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车厢还包括后挡板,后挡板的上端与左挡板、右挡板的后端铰接连接,所述车底座的尾部设置锁紧连接杆及旋转档块;所述旋转挡块与锁紧连接杆通过套接孔可旋转连接,所述左挡板设置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均设置穿透左挡板的排污通道,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通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通道盖。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均设置有手动截止阀。
[0009]可选的,所述通道盖的两侧固定设置把手。
[0010]可选的,所述车头与车厢之间的车底座上设置液压动力站,所述液压动力站通过液压管连接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包括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前挡板的外
侧固定连接,所述前挡板设置伸缩杆通道,所述活动端穿过伸缩杆通道伸入车厢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挡泥板,所述挡泥板的横截面与车厢的内腔横截面相匹配。
[0011]可选的,所述挡泥板包括与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及与固定板的底部铰接连接的活动板。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后端设置活动板限位凸板。
[0013]可选的,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靠近前挡板端设置有观察窗。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能实现运泥车与沉沙池两种功能。当清淤施工现场配备带有污泥离心干化功能的吸污车及污泥抓斗车时,将通道盖盖合在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上,进而封闭排污通道。此时通过污泥抓斗车抓取吸污车干化后的污泥,并转移至多功能运泥车的车厢中,多功能运泥车将干化污泥转运至特定处理站后,通过转动旋转挡块开启后挡板,污泥在其自身的压力下顶开后挡板,方便污泥从车厢中移出。当清淤施工现场没有配备带有污泥离心干化功能的吸污车及污泥抓斗车时,可以旋开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上的通道盖,并将第一排污管连接座连接吸污泵的污水管,将第二排污管连接座连接回流管。此时开启吸污泵,吸污泵就能直接将含有淤泥及水的泥水混合液泵入车厢内。在逐渐将车厢填满的过程中,污泥由于自身重力作用逐步沉降到车厢底部,而上层的污水则从第二排污管连接座的排污通道溢流,并又回流管引导回流至施工处,再次作为吸污泵的污泥混流介质。当检测到车厢沉积的污泥到达第二排污管连接座的排污通道时,关闭吸污泵,将相应管道连接至另一台多功能污泥转运车上,然后继续施工进程。而第一辆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则用通道盖封闭好排污通道,再将污泥进行转运、卸除,再回程进入施工工序即可。
[001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运泥车与沉沙池两种功能的切换能有效减少清淤施工工程所需配备的设备种类,简化施工工序,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后视剖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挡泥板侧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第一排污管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的通道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该装置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0026]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包括车头01、车底座02及车厢03,所述车厢03包括厢底031、与厢底031固定连接的前挡板032、与厢底031固定连接的左挡板033及右挡板034,左挡板033及右挡板034的前端与前挡板032固定连接,所述车厢03还包括后挡板035,后挡板035的上端与左挡板033、右挡板034的后端铰接连接,所述车底座02的尾部设置锁紧连接杆021及旋转档块022;所述旋转挡块022与锁紧连接杆021通过套接孔023可旋转连接,所述左挡板033设置第一排污管连接座036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037,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036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037均设置穿透左挡板033的排污通道038,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036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037通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通道盖039。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能实现运泥车与沉沙池两种功能。当清淤施工现场配备带有污泥离心干化功能的吸污车及污泥抓斗车时,将通道盖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包括车头、车底座及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厢底、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前挡板、与厢底固定连接的左挡板及右挡板,左挡板及右挡板的前端与前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车厢还包括后挡板,后挡板的上端与左挡板、右挡板的后端铰接连接,所述车底座的尾部设置锁紧连接杆及旋转挡块;所述旋转挡块与锁紧连接杆通过套接孔可旋转连接,所述左挡板设置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均设置穿透左挡板的排污通道,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通过外螺纹可拆卸连接通道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座及第二排污管连接座均设置有手动截止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泥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盖的两侧固定设置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强饶虹邓超雄张舒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