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43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包括插片、外管、轴承滚珠和滚珠支架组成的滚针轴承结构与内芯、骨架和主簧橡胶硫化组成的主簧结构过盈配合,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封液橡胶结构和隔膜橡胶结构,通过一系列的组合结构,实现了高频低动刚度,超低扭转刚度,提升液压衬套的性能,同时提升耐久性能,滚针轴承和液压衬套主体相结合组成的复合结构,轴承结构扭转刚度很低,不超过0.1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为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液压衬套能够在制动、加速等大冲击工况下,内部液体通过流道在两个腔室之间的流动产生阻尼力,从而快速衰减振动,缓和路面冲击力,提供乘坐舒适性,在乘用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0003]理想的液压衬套结构,希望在低频大振幅冲击下,实现大刚度和大阻尼,从而快速的衰减振动,减少冲击;在高频小振幅(频率≥60HZ,振幅≤0.5mm)下,实现小刚度和小阻尼,降低液压衬套的动刚度,从而起到隔振作用。
[0004]目前控制臂液压衬套常见结构:由内管、主簧、骨架、流道板、撞块和外管组成;在控制臂随车轮跳动过程中,主簧两端的封液结构会因扭转力和径向力复合作用而拉伸,时间长后会因为疲劳问题开裂,导致液压衬套漏液失效,现方案为了提高耐久性能,会把封液结构橡胶做的比较厚,会导致高频(≥60HZ)动刚度提升,不利于隔振,NVH性能下降,降低舒适性;液压衬套撞块限位结构如果配合不好,会因为接触面积小,引起限位结构异常磨损,行程增加后封液橡胶因拉伸长度增加引起失效,另外内部零件之间的异常摩擦有可能会产生异响,引起用户抱怨,降低舒适性;最后低的扭转刚度有利于降低悬架的寄生刚度,提升悬架的动态响应能力,提升悬架的操纵稳定性,受限于橡胶材料和结构,液压衬套的扭转刚度都在2Nm/
°
以上。
[0005]有把两个腔室之间的隔膜橡胶做的比较薄的,或者把封液橡胶做的比较薄的,没有同时把这两个结构都做的比较薄的,并且在扭转和径向力作用下,橡胶容易破裂失效导致无阻尼,失去减震作用,见CN202220765619.1。
[0006]有滑动衬套结构,通过轴承或者摩擦力非常小的特殊材料,降低扭转刚度,但主要是应用于普通衬套结构,尚无应用于液压衬套,见CN202023213301.2。
[0007]如何能提升液压衬套的耐久性、提高低频阻尼角、降低高频动刚度,提升液压衬套的综合性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包括插片、外管、轴承滚珠和滚珠支架组成的滚针轴承结构与内芯、骨架和主簧橡胶硫化组成的主簧结构过盈配合,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封液橡胶结构和隔膜橡胶结构,通过一系列的组合结构,实现了高频低动刚度,超低扭转刚度,提升液压衬套的性能,同时提升耐久性能,滚针轴承和液压衬套主体相结合组成的复合结构,轴承结构扭转刚度很低,不超过0.1Nm/
°
,远低于现有液压衬套结构≥2Nm/
°
的水平,实现悬架寄生刚度的大幅度降低,降低车轮位置的刚度,提升动态响应能力,同时,主簧橡胶不再承受扭转载荷,降低橡胶的拉伸应力,提升了衬套整体可靠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包括:滚针轴承结构、主簧结构和流道板,所述滚针轴承结构包括,插片、外管、滚珠和滚珠支架;所述主簧结构包括内芯、主簧橡胶和骨架;所述主簧结构和流道板组装后,通过压装与轴承结构过盈配合;主簧橡胶设有封液橡胶,主簧橡胶上还设有纵向的隔膜橡胶,将主簧橡胶与插片之间的空腔分隔成两个腔室,所述流道板上设有通道,通道连接两个腔室。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膜橡胶和封液橡胶厚度小于4mm。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内侧通过过盈与内芯配合,外侧与主簧橡胶接触,主簧橡胶与防尘罩接触位置设有倒刺结构,倒刺结构与防尘罩褶皱相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芯中部为圆弧型结构,整个内芯为回转体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板内壁与内芯中部圆弧型结构相配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封液橡胶和隔膜橡胶由于比较薄,厚度≤4mm;在高频激励下会与周边液体共同组成的反振动系统,大幅度的吸收振动,降低高频动刚度,起到较好的隔振作用;防尘罩内侧通过过盈与内芯配合,外侧与主簧接触;为了防止防尘罩与内芯脱落,主簧上有倒刺结构,为了防止沙粒通过防尘罩与主簧间隙进入内部,在主簧上设置倒刺结构;防尘罩表面上褶皱结构,主要是为了在运动过程中能一直与主簧倒刺结构紧密配合,避免砂石进入;滚针轴承和液压衬套主体相结合组成的复合结构,轴承结构扭转刚度很低,不超过0.1Nm/
°
,远低于现有液压衬套结构≥2Nm/
°
的水平,实现悬架寄生刚度的大幅度降低,降低车轮位置的刚度,提升动态响应能力,同时,主簧橡胶不再承受扭转载荷,降低橡胶的拉伸应力,提升了衬套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衬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衬套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衬套A

A截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衬套C

C

截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衬套B

B截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流道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
内芯;2

主簧橡胶;3

骨架;4

插片;5

外管;6

防尘罩;7

流道板;8

撞块橡胶;9

滚珠;10

滚珠支架;111

第一回转体;112

第二回转体;113

内芯撞块;211

第一橡胶倒刺;212

第二橡胶倒刺;213

隔膜橡胶;214

封液橡胶;711

流道板特征结构;712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滚针轴承结构、主簧结构和流道板,所述滚针轴承结构包括,插片、外管、滚珠和滚珠支架;所述主簧结构包括内芯、主簧橡胶和骨架;所述主簧结构和流道板组装后,通过压装与轴承结构过盈配合;主簧橡胶设有封液橡胶,主簧橡胶上还设有纵向的隔膜橡胶,将主簧橡胶与插片之间的空腔分隔成两个腔室,所述流道板上设有通道,通道连接两个腔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控制臂用高性能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景龙禹真丁树伟赵星明李继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