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料转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98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抓料转移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可移动的镗孔加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转移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以及沿横向往复移动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孔中插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弹簧片,两个所述弹簧片用于插入活塞工件的内孔从而卡紧活塞工件,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有夹爪气缸,本抓料转移机构可以将待加工的活塞工件从上料工位转移至加工工位的同时将位于加工工位并已完成镗孔加工的活塞工件转移至下料工位,提高转移效率,节省时间。节省时间。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抓料转移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为一种抓料转移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活塞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其形状与所选用的燃烧室形式有关。汽油机多采用平顶活塞,其优点是吸热面积小。柴油机活塞顶部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凹坑,其具体形状、位置和大小都必须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要求相适应。
[0003]一种活塞工件在加工时需要对其通孔进行镗孔,镗孔可扩大孔径,提高精度,减小表面粗糙度,还可以较好地纠正原来孔轴线的偏斜,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工人手动将料件放入夹具后操控镗床对活塞工件进行镗孔,完成后再从夹具中取出,该种方式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自动镗孔设备进行自动化加工,而自动化加工过程中涉及活塞工件的转移问题,现有抓料转移设备通常为分步动作,需要先将加工工位上的活塞工件转移至下料工位,再将上料工位上的活塞工件转移至加工工位,无法同时进行,效率降低,且常规机械手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抓料转移机构,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抓料转移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可移动的镗孔加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转移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以及沿横向往复移动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孔中插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弹簧片,两个所述弹簧片用于插入活塞工件的内孔从而卡紧活塞工件,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有夹爪气缸。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抓料转移机构还包括龙门架、电机、丝杆、移动块,所述龙门架安装在镗孔加工台上,所述电机固定在龙门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沿横向布置安装,所述移动块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相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移动块可以沿横向往复移动。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抓料转移机构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移动块相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截面呈L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与横板线连接。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销轴的顶部设有螺纹柱且所述螺纹柱自套筒顶端伸出,所述螺纹柱连接有螺母,所述销轴的下部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外径。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片的底端外缘设有凸
起。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夹爪气缸为内孔夹持式气缸。
[0011]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抓料转移机构可以将待加工的活塞工件从上料工位转移至加工工位的同时将位于加工工位并已完成镗孔加工的活塞工件转移至下料工位,提高转移效率,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销轴示意图;
[0014]图3是活塞工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18]一种活塞工件在加工时需要对其通孔进行镗孔,镗孔可扩大孔径,提高精度,减小表面粗糙度,还可以较好地纠正原来孔轴线的偏斜,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工人手动将料件放入夹具后操控镗床对活塞工件23进行镗孔,完成后再从夹具中取出,该种方式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自动镗孔设备进行自动化加工,而自动化加工过程中涉及活塞工件23的转移问题,现有抓料转移设备通常为分步动作,需要先将加工工位上的活塞工件23转移至下料工位,再将上料工位上的活塞工件23转移至加工工位,无法同时进行,效率降低,且常规机械手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涉及了一种抓料转移机构,其设置于工作台16上,所述工作台16上设有可移动的镗孔加工台17,所述抓料转移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活塞工件23从上料工位转移至加工工位的同时将位于加工工位并已完成镗孔加工的活塞工件23转移至下料工位,本实施例中下料工位为退料轨道,具体地,所述抓料转移机构包括龙门架1、电机2、丝杆3、移动块4,所述龙门架1安装在镗孔加工台17上,所述电机2固定在龙门架1上,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与丝杆3相连接,所述丝杆3沿横向布置安装,所述移动块4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3相连接,所述电机2用于驱动丝杆3转动从而使得移动块4可以沿横向往复移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抓料转移机构还包括升降气缸5,所述升降气缸5与移动块4相连接,所述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截面呈L形的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的前侧设有
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一端设有托架8,所述托架8上安装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内孔中插设有销轴10,所述销轴10与套筒9为间隙配合,所述销轴10的顶部设有螺纹柱且所述螺纹柱自套筒9顶端伸出,所述螺纹柱连接有螺母11,所述销轴10的下部设有限位环12,所述限位环12的外径大于套筒9的外径,因此螺母11与限位环12的间距为销轴10的可升降范围,所述销轴10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弹簧片13,所述弹簧片13的底端外缘设有凸起14,优选地,所述横板7的另一端设有夹爪气缸15,所述夹爪气缸15为内孔夹持式气缸。
[0020]当活塞工件23移动至上料工位,此时加工工位与上料工位横向平齐,加工工位上的活塞工件23已经完成镗孔加工,移动块4移动至设定位置时夹爪气缸15位于加工工位上方,销轴10则移动至加工工位上方,销轴10与活塞工件23的内孔同轴对应,升降气缸5降下横板7使得夹爪气缸15与销轴10同时下降,销轴10的底端凸起14插入活塞内孔后两片弹簧片13逐渐靠拢,在弹力作用下弹簧片13抵紧活塞工件23内孔,在这一过程中销轴10会逐渐上移直至限位环12抵住套筒9底端,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在横板7的另一端夹爪气缸15的夹爪在靠拢状态下伸入活塞工件23内孔后向外展开从而完成夹紧,待加工活塞工件23与加工完成的活塞工件23为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抓料转移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可移动的镗孔加工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转移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以及沿横向往复移动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上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孔中插设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弹簧片,两个所述弹簧片用于插入活塞工件的内孔从而卡紧活塞工件,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有夹爪气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料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转移机构还包括龙门架、电机、丝杆、移动块,所述龙门架安装在镗孔加工台上,所述电机固定在龙门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沿横向布置安装,所述移动块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相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荣明陶伟祝雪强付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