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71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包括设于船体外板和船体内壳之间的隔板,隔板同时设于下平台和内底板之间;隔板包括横向板和竖向板;横向板和竖向板形成L型;横向板的底部固接于内底板,横向板的外侧端固接于船体外板;竖向板的内侧端固接于船体内壳;竖向板的顶部固接于下平台的底部;横向板的上边缘和竖向板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过渡边缘线,该过渡边缘线为弧形;下平台开设有开口部,竖向板的顶部不延伸至开口部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优化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边压载舱踏步,增大边压载舱的空间,节约钢料,使结构轻量化,并提高经济性。提高经济性。提高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多用途船在功能上兼具装载散货、大宗货物、集装箱、钢卷等各种功能,在分舱布置时为了满足船东个性化的需求设计为不规则的货舱长度,货舱比标准的散货船在分舱上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结构设计的时候针对货舱长度较大的特点,为了满足强度,舷侧和船底有不同的强框数,一般的设计都是将舷侧在舭部横隔板的间距设计为与双层底一样。
[0003]按照常规的分舱布置,双层底通常为底压载舱,舷侧为边压载舱和空舱,内部包围着货舱。为了满足横向强度的需求,边压载舱的底部也即舷侧隔板在舭部设置较密,在每个隔板处都需要设置踏步通行,这对于边压载舱的通行造成一定的不便,由于强度应力较大区域主要是在舭部内壳处,舷侧处的支撑对结构舭部强度的影响甚少,这也造成多余的钢料损失。这两个问题,对于以载重量为重要指标的多用途船来说,过密的隔板和踏步对于载重量也是一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包括设于船体外板和船体内壳之间的隔板,隔板同时设于下平台和内底板之间;隔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板和竖向板;横向板和竖向板形成L型;横向板的底部固接于内底板,横向板的外侧端固接于船体外板;横向板的内侧端连接于竖向板;竖向板的内侧端固接于船体内壳;竖向板的顶部固接于下平台的底部;横向板的上边缘和竖向板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过渡边缘线,该过渡边缘线为弧形;下平台开设有开口部,竖向板固设于开口部和船体内壳之间的下平台的底部,竖向板的顶部不延伸至开口部内。
[0007]横向板的顶部到内底板的距离不大于590mm。
[0008]横向板和竖向板为一次成型。
[0009]隔板垂直于船体内壳;竖向板垂直于下平台。
[0010]竖向板的外侧边缘、横向板的上边缘和过渡边缘线均固设有面板。
[0011]竖向板上固设有竖向分布的加强筋;横向板上固设有横向分布的加强筋。
[0012]横向板的上边缘和过渡边缘线相切;竖向板的外侧边缘和过渡边缘线相切。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对于双层底舭部采用L型隔板的加强形式,在能够满足舭部强度的同时,优化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边压载舱踏步,满足舷侧边压载舱的通行,增大边压载舱的空间,同时实现了横向强度和减小钢卷舷侧加强跨距的作用,避免了钢料的增加以及船厂的焊接工作量,节约钢料,使结构轻量
化,并提高其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

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包括设于船体外板11和船体内壳12之间的隔板20,隔板同时设于下平台14和内底板13之间。
[0018]隔板20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板21和竖向板22;横向板21和竖向板22形成L型。
[0019]横向板21的底部固接于内底板13,横向板21的顶部到内底板13的距离D,D不大于590mm。
[0020]横向板21的外侧端固接于船体外板11;横向板21的内侧端连接于竖向板22。
[0021]竖向板22的内侧端固接于船体内壳12;竖向板22的顶部固接于下平台14的底部。
[0022]横向板21的上边缘和竖向板22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过渡边缘线23,该过渡边缘线23为弧形。
[0023]下平台14开设有开口部15,竖向板22固设于开口部15和船体内壳12之间的下平台14的底部,竖向板22的顶部不延伸至开口部15内。
[0024]横向板21和竖向板22为一次成型。
[0025]隔板20垂直于船体内壳12;竖向板22垂直于下平台14。
[0026]竖向板22的外侧边缘、横向板21的上边缘和过渡边缘线23均固设有面板。
[0027]竖向板22上固设有竖向分布的加强筋31;横向板21上固设有横向分布的加强筋32。
[0028]横向板21的上边缘和过渡边缘线23相切;竖向板22的外侧边缘和过渡边缘线23相切。
[0029]本专利技术中,横向板的顶部到内底板的距离D≤590mm,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满足了检验通道门槛不高于600mm的高度要求,避免踏步的使用;第二,预留10mm以上的余量是考虑到施工建造误差,并且这种形式也大大的扩大了边压载舱舷侧的空间。对实船中以前述隔板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评估,结果显示该高度为590mm的隔板结构是满足强度要求的。
[0030]本专利技术中,横向板的上边缘和竖向板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过渡边缘线的弧形半径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这是从保证舭部的刚度来考虑。实船设计时,可以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来调整折角半径,从而降低内壳舭部的高应力,提高舭部的刚度。
[0031]本专利技术中,竖向板设置垂向的桁材,即竖向分布的加强筋,垂直桁材的高度也可根据装载钢卷的实际重量进行调整,以满足支撑强度需求。另外桁材的设置,对于装载钢卷的内壳纵骨也起了减小跨距的作用,可以降低纵骨的规格。
[0032]本专利技术中,隔板设置成L型,也相对隔板的钢料有大大的节省;下平台的开口部可以尽量开大,这也为建造节省了钢料和焊接的工作量。
[0033]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对于双层底舭部采用L型隔板的加强形式,在能够满足舭部强度的同时,优化结构,不需要额外设置边压载舱踏步,满足舷侧边压载舱的通行,增大边压载舱的空间,同时实现了横向强度和减小钢卷舷侧加强跨距的作用,避免了钢料的增加以及船厂的焊接工作量,节约钢料,使结构轻量化,并提高其经济性。
[0034]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包括设于船体外板和船体内壳之间的隔板,其特征在于,隔板同时设于下平台和内底板之间;隔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板和竖向板;横向板和竖向板形成L型;横向板的底部固接于内底板,横向板的外侧端固接于船体外板;横向板的内侧端连接于竖向板;竖向板的内侧端固接于船体内壳;竖向板的顶部固接于下平台的底部;横向板的上边缘和竖向板的外侧边缘之间具有过渡边缘线,该过渡边缘线为弧形;下平台开设有开口部,竖向板固设于开口部和船体内壳之间的下平台的底部,竖向板的顶部不延伸至开口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板的顶部到内底板的距离不大于59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船双层底舭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板和竖向板为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毓珍王峰李敏许溢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