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05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弄、双层底及独立舱,所述管弄与所述双层底并列设置,所述独立舱与双层底之间、所述独立舱与所述双层底之间通过支座连接,所述双层底沿远离管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纵桁与第二纵桁,所述管弄、双层底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船体纵骨,所述管弄上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纵桁与管弄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b,第二纵桁外侧船体纵骨两两相邻的距离为g,第二纵桁与双层底端部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j,j>a,g>a,b>a。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B型独立舱的结构形式,通过加强结构的合理布置,使得船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船舶整体的受力强度。力强度。力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建造设计及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通常的B型独立舱纵骨布置上,同时为“上下对应”的结构形式,也就是独立舱内部的纵骨与船体结构双层底的纵骨都保持一致。
[0003]由于独立舱和船体结构双层底的受力情况不同,在布置时还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又需要布置在船体结构的纵桁上,采用上下对应的结构形式未考虑到独立舱与船体结构双层底受力的区别,导致船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本技术从结构受力情况出发,对纵骨进行合理化布置,能够提高船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包括管弄、双层底及独立舱,所述管弄、所述双层底设置于下部,所述独立舱设置于上部,所述管弄与所述双层底并列设置,所述独立舱与所述双层底之间、所述独立舱与所述双层底之间通过支座连接,所述双层底沿远离所述管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纵桁与第二纵桁,
[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弄、所述双层底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船体纵骨,所述管弄上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纵桁与所述管弄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b,第二纵桁外侧船体纵骨两两相邻的距离为g,第二纵桁与双层底端部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j,j>a,g>a,b>a。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座设置为两个,靠近所述管弄的支座为第一支座,远离所述管弄的支座为第二支座,所述独立舱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独立舱纵桁,所述独立舱靠近所述管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中线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分段,所述独立舱于第一支座中线与第二支座中线的部分为第二分段,所述独立舱于所述第二支座中线与所述独立舱边缘的部分为第三分段之间的距离为第三分段。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段内,靠近所述第一支座处的独立舱纵桁与所述第一支座中线位置处独立舱纵桁之间的距离为d,第一分段内其余独立舱纵桁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c,所述第二分段内,靠近所述第二支座处的独立舱纵桁与所述第二支座中线位置处的独立舱纵桁之间的距离为e,第二分段内其余独立舱纵桁两两相邻的距离为h,所述第三分段内两两相邻独立舱纵桁之间的距离为i,c=h=i,d=b,e=g。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独立舱纵骨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船体纵骨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独立舱靠近独立舱边缘处的独立舱纵骨与独立舱转圆外端的距离为k,k小于100mm。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纵桁靠近所述独立舱的边缘。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B型独立舱的结构形式,通过加强结构的合理布置,使得船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船舶整体的受力强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管弄1、双层底2、第一纵桁3、第二纵桁4、独立舱5、支座6、独立舱转圆7、船体纵骨8、独立舱纵骨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本技术从结构受力情况出发,对纵骨进行合理化布置,能够提高船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00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B型独立舱5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包括管弄1、双层底2及独立舱5,管弄1、双层底2设置于下部,独立舱5设置于上部,管弄1与双层底2并列设置,独立舱5与双层底2之间、独立舱5与双层底2之间通过支座6连接,双层底2沿远离管弄1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纵桁3与第二纵桁4,第二纵桁4靠近独立舱5的边缘。
[0022]管弄1、双层底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船体纵骨8,管弄1上船体纵骨8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a,第一纵桁3与管弄1之间船体纵骨8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b,第二纵桁4外侧船体纵骨8两两相邻的距离为g,第二纵桁4与双层底2端部之间船体纵骨8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j,j>a,g>a,b>a。这是由于船体管弄1区域通常在船长方向上布置的横向强框架之间的距离比双层底2其他区域小,加之管弄1通常为龙骨板区域,本身要求就高于普通双层底2位置。
[0023]支座6设置为两个,靠近管弄1的支座6为第一支座6,远离管弄1的支座6为第二支座6,独立舱5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独立舱5纵桁,独立舱5靠近管弄1的一端与第一支座6中线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分段,独立舱5于第一支座6中线与第二支座6中线的部分为第二分段,独立舱5于第二支座6中线与独立舱5边缘的部分为第三分段之间的距离为第三分段。第一分段内,靠近第一支座6处的独立舱5纵桁与第一支座6中线位置处独立舱5纵桁之间的距离为
d,第一分段内其余独立舱5纵桁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c,第二分段内,靠近第二支座6处的独立舱5纵桁与第二支座6中线位置处的独立舱5纵桁之间的距离为e,第二分段内其余独立舱5纵桁两两相邻的距离为h,第三分段内两两相邻独立舱5纵桁之间的距离为i,c=h=i,d=b,e=g。独立舱纵骨9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大于船体纵骨8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独立舱5内部的纵骨与双层底2内部的纵骨不一一对应。
[0024]考虑工艺性和结构强度的要求,独立舱5靠近独立舱5边缘处的独立舱纵骨9与独立舱转圆7外端的距离为k,k小于100mm。
[0025]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技术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弄、双层底及独立舱,所述管弄、所述双层底设置于下部,所述独立舱设置于上部,所述管弄与所述双层底并列设置,所述独立舱与所述双层底之间、所述独立舱与所述双层底之间通过支座连接,所述双层底沿远离所述管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纵桁与第二纵桁,所述管弄、所述双层底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船体纵骨,所述管弄上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纵桁与所述管弄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间的距离为b,第二纵桁外侧船体纵骨两两相邻的距离为g,第二纵桁与双层底端部之间船体纵骨两两相邻之间的距离为j,j>a,g>a,b>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型独立舱罐体底部纵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设置为两个,靠近所述管弄的支座为第一支座,远离所述管弄的支座为第二支座,所述独立舱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独立舱纵桁,所述独立舱靠近所述管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中线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分段,所述独立舱于第一支座中线与第二支座中线的部分为第二分段,所述独立舱于所述第二支座中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甲志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