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及手术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60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及手术机器人。该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包括:送丝轮,所述送丝轮用于与另一所述送丝轮配合夹持传输导丝;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螺母和滑动组件,所述螺母和所述滑动组件相贴合设置且均安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用于绕所述螺杆旋转,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送丝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母在螺杆上的旋转移动,可提高驱动组件对送丝轮的驱动精度,单次移动的距离更小,进而提升送丝轮在对导丝进行夹持时的调节精度,精准控制送丝轮对导丝的夹持,保证其夹持稳定性,从而提升后续介入手术的精度以及有利于提升手术进行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手术进行时的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手术进行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及手术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及手术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介入型手术如血管介入手术需要使用导丝介入人体完成手术操作,一般多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
[0003]在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调节送丝轮对导丝进行夹持,以备后续控制导丝的传输,但是,在手术机器人的送丝轮调节过程中,存在调节精度低,夹持不稳定的问题,对后续介入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送丝轮调节的精度,以保证导丝的夹持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包括:送丝轮,所述送丝轮用于与另一所述送丝轮配合夹持传输导丝;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螺母和滑动组件,所述螺母和所述滑动组件相贴合设置且均安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用于绕所述螺杆旋转,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送丝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移动。
[0006]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送丝轮同心连接,且与所述滑动组件驱动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预压板、弹簧和滑块,所述预压板、所述弹簧和所述滑块依次排布且均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预压板和所述螺母相贴合设置,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滑块相连接。
[0008]可选地,还包括旋转壳,所述旋转壳包括安装壳体和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以配合形成腔体,所述送丝轮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上,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滑轨,所述预压板和所述滑块均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0009]可选地,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腰孔,所述上盖板上设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一腰孔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腰孔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导丝的传输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二腰孔安装在所述第一腰孔内。
[0010]可选地,所述送丝轮包括第一送丝轮和第二送丝轮,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送丝轮同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丝轮朝向所述第二送丝轮移动。
[0011]可选地,所述送丝轮包括第一送丝轮和第二送丝轮,一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送丝轮同心连接,另一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送丝轮同心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送丝轮还包括第三送丝轮和第四送丝轮,所述第三送丝轮与所述第
四送丝轮相对设置,一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三送丝轮同心连接且安装在一所述第二腰孔内,另一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四送丝轮同心连接且安装在另一所述第二腰孔内;所述第三送丝轮与所述第一送丝轮位于所述导丝的同侧,且相连接,当所述第一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移动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同步移动;所述第四送丝轮与所述第二送丝轮位于所述导丝的同侧,且相连接,当所述第二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移动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送丝轮朝向所述导丝同步移动。
[0013]可选地,所述导丝夹持传输装置还包括平行连杆机构,所述平行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穿过所述第一送丝轮和所述第三送丝轮的所述调节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穿过所述第二送丝轮和所述第四送丝轮的所述调节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与所述导丝的传输方向相平行。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螺母在螺杆上的旋转移动,可提高驱动组件对送丝轮的驱动精度,单次移动的距离更小,进而提升送丝轮在对导丝进行夹持时的调节精度,达到细调节的效果,精准控制送丝轮对导丝的夹持,保证其夹持稳定性,从而提升后续介入手术的精度以及有利于提升手术进行时的安全性。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术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
[0016]本技术的手术机器人与上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具有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机构与送丝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机构与送丝轮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丝夹持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丝夹持传输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旋转壳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平行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送丝轮;11

第一送丝轮;12

第二送丝轮;13

第三送丝轮;14

第四送丝轮;2

导丝;3

调节机构;31

螺杆;32

螺母;33

滑动组件;331

预压板;332

弹簧;333

滑块;334

第一腰孔;34

调节杆;4

旋转壳;41

安装壳体;42

上盖板;421

滑轨;422

第二腰孔;5

平行连杆机构;51

第一连杆;52

第二连杆;53

第三连杆;54

第四连杆;55

第五连杆;56

第六连杆;6

支撑座;7

驱动机构;71

第一驱动连接端;72

第二驱动连接端;73

第一传动齿轮;74

第二传动齿轮;75

第三传动齿轮;76

第四传动齿轮;77

第一锥齿轮;78

第二锥齿轮;79

第五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
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丝轮(1),所述送丝轮(1)用于与另一所述送丝轮(1)配合夹持传输导丝(2);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螺杆(31)、螺母(32)和滑动组件(33),所述螺母(32)和所述滑动组件(33)相贴合设置且均安装在所述螺杆(31)上,所述螺母(32)用于绕所述螺杆(31)旋转,所述滑动组件(33)与所述送丝轮(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送丝轮(1)朝向所述导丝(2)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还包括调节杆(34),所述调节杆(34)与所述送丝轮(1)同心连接,且与所述滑动组件(33)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33)包括预压板(331)、弹簧(332)和滑块(333),所述预压板(331)、所述弹簧(332)和所述滑块(333)依次排布且均设于所述螺杆(31)上,所述预压板(331)和所述螺母(32)相贴合设置,所述调节杆(34)与所述滑块(333)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壳(4),所述旋转壳(4)包括安装壳体(41)和上盖板(42),所述上盖板(42)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体(41)上以配合形成腔体,所述送丝轮(1)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螺杆(31)安装在所述上盖板(42)上,所述上盖板(42)上设有滑轨(421),所述预压板(331)和所述滑块(333)均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42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夹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33)上设有第一腰孔(334),所述上盖板(42)上设有第二腰孔(422),所述第一腰孔(334)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腰孔(422)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导丝(2)的传输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所述调节杆(34)穿过所述第二腰孔(422)安装在所述第一腰孔(334)内。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东熊科王羿儒王德倡柳秋圆叶胤张涵邢庭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