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17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包括左半模具,所述左半模具的右侧设置有右半模具,所述左半模具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与左半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半模具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内部的连接条。该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和右半模具,进而使得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和右半模具的劳动强度降低,使得拆卸需要的时间减少,从而使得车身件模具的脱模效率得到保障,解决了工作人员拆卸车身件模具较为麻烦的问题,使得该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的实用性增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件模具
,具体为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身件模具是用来浇铸车身件之间的连接件的模具,车身件包括有保险杆、翼子板、发电机罩、纵梁以及连接件等等,连接件是用来连接并固定车身件各个部分的组件的稳定,是车身组装中不可或缺的构件,由于连接件是起到连接并固定的作用,因此对于连接件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连接件都是通过车身件模具浇铸而成,从而保障连接件具有更高的强度,从而满足车身件的连接固定的需求。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车身件模具都是通过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在浇铸完成后,需要将车身件模具上固定的螺栓进行拆卸,从而才能进行脱模,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而且拆卸多个螺栓的时间较长,进而影响车身件模具的脱模效率,故而提出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具备方便快速拆卸的等优点,解决了在浇铸完成后,需要将车身件模具上固定的螺栓进行拆卸,从而才能进行脱模,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而且拆卸多个螺栓的时间较长,进而影响车身件模具的脱模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包括左半模具,所述左半模具的右侧设置有右半模具,所述左半模具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与左半模具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半模具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内部的连接条,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直槽,两个所述直槽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驱动环,两个所述驱动环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条内部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
[0007]进一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两个方槽,两个所述方槽分别开设于两个直槽的内腔右侧壁,两个所述方槽的内腔相背一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主杆,两个所述方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均活动安装有短杆,两个所述短杆的外表面分别与主杆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两个所述短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与驱动环外表面相啮合的直齿轮。
[0008]进一步,所述右半模具和左半模具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外部的浇铸管道,所述右半模具和左半模具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垫,所述右半模具和左半模具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两个所述直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环形条,两个所述驱动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表面与环形条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两个所述直槽的内腔前后两侧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与通槽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主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外部,所述主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2]进一步,两个所述方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与短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和右半模具,进而使得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和右半模具的劳动强度降低,使得拆卸需要的时间减少,从而使得车身件模具的脱模效率得到保障,解决了工作人员拆卸车身件模具较为麻烦的问题,使得该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的实用性增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的正视图。
[0018]图中:1左半模具、2右半模具、3固定机构、301安装板、302安装块、303连接条、304直槽、305驱动环、306固定杆、307通槽、308控制机构、3081方槽、3082主杆、3083短杆、3084皮带、3085直齿轮、4浇铸管道、5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该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包括左半模具1,左半模具1的右侧设置有右半模具2,右半模具2和左半模具1可拆卸连接,左半模具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3,右半模具2和左半模具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外部的浇铸管道4,右半模具2和左半模具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垫5。
[0021]具体的,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3,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1和右半模具2,进而使得工作人员拆卸左半模具1和右半模具2的劳动强度降低,使得拆卸需要的时间减少,进而解决了工作人员拆卸车身件模具较为麻烦的问题。
[0022]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包括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背面与左半模具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右半模具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02,安装板30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302内部的连接条303,安装块30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直槽304,方便固定机构3部分组件的正常运转,两个直槽304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驱动环305,两个直槽304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环形条,两个驱动环305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表面与环形条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方便驱动环305在直槽304的内部旋转,两个驱动环305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条303内部的固定杆306,使得旋转驱动环305可以
控制固定杆306的移动,两个固定杆306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槽307,两个直槽304的内腔前后两侧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外表面与通槽3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进而限制固定杆306只能在限位杆的外表面上下移动,安装块30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308。
[0023]具体的,通过设置有固定杆306,旋转驱动环305,进而使两个驱动环305内部螺纹连接的固定杆306在限位杆的外表面向相背一侧移动,直至固定杆306退出连接条303的内部,进而达到解除对连接条303的固定的目的。
[0024]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08包括有两个方槽3081,两个方槽3081分别开设于两个直槽304的内腔右侧壁,两个方槽3081的内腔相背一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主杆3082,主杆3082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302的外部,主杆308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旋转把手可以带动主杆3082同步旋转,两个方槽3081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均活动安装有短杆3083,两个方槽3081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的内表面与短杆308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方便短杆3083的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包括左半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模具(1)的右侧设置有右半模具(2),所述左半模具(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有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的背面与左半模具(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半模具(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02),所述安装板(30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块(302)内部的连接条(303),所述安装块(30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直槽(304),两个所述直槽(304)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驱动环(305),两个所述驱动环(305)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条(303)内部的固定杆(306),两个所述固定杆(306)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槽(307),所述安装块(30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3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件模具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8)包括有两个方槽(3081),两个所述方槽(3081)分别开设于两个直槽(304)的内腔右侧壁,两个所述方槽(3081)的内腔相背一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主杆(3082),两个所述方槽(3081)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均活动安装有短杆(3083),两个所述短杆(3083)的外表面分别与主杆(3082)的外表面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平郑国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泳洁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