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控制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人们日常出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智能化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座椅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类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汽车座椅调整系统应运而生。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451563A,公开了汽车座椅的调整方法、系统、汽车、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通过结构光组件获取驾驶员的深度图像;根据深度图像获取驾驶员的身高比例信息;根据驾驶员的身高比例信息调整汽车中的驾驶座椅。由此,该专利技术实施例无需用户对驾驶座椅进行手动调整,简化用户的操作,直接通过驾驶员的身高比例信息将驾驶座椅调整到最舒适、也最适用于该驾驶员驾驶的位置,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未考虑基于驾驶员的位姿状态以及座椅各部位的受力状态综合解析对汽车座椅自动进行调整,以简化用户操作,提高座椅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其设置在驾驶室内,以获取驾驶员人体轮廓图像;控制模块,其包括设置在座椅滑轨上用以控制座椅与所述座椅滑轨相对位置的第一控制单元、设置在座椅坐垫与第一靠背连接处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相对角度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靠背与第二靠背连接处用以控制所述第二靠背与所述第一靠背相对角度的第三控制单元;检测模块,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坐垫上用以检测重力值的重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靠背上用以获取第一压力值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靠背上用以获取第二压力值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解析单元、第二解析单元、第一运算单元、第二运算单元以及第三运算单元,所述第一解析单元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检测模块连接,用以根据所述人体轮廓图像生成关节节点图并基于所述关节节点图中关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解析获取驾驶员位姿状态;所述第二解析单元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值、第二压力值以及重力值变化量解析座椅受力状态;所述第一运算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以在所述第一解析单元获取第一位姿状态时基于所述座椅的受力状态判定是否调整所述座椅与座椅滑轨的相对位置以及是否调整所述第一靠背与所述座椅坐垫的相对角度;所述第二运算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以在所述第一解析单元获取第二位姿状态时控制所述控制模块调整所述第二靠背与所述第一靠背的相对角度;所述第三运算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以在所述第一解析单元所获取的位姿状态发生变化时,基于位姿状态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控制模块调整所述座椅与座椅滑轨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靠背与座椅坐垫的相对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根据所述人体轮廓图像生成关节节点图,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所述人体轮廓图像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头部轮廓顶端为基准构建第一关节点,以胸部轮廓中心为基准构建第二关节点,以腰部轮廓中心为基准构建第三关节点,以膝盖轮廓中心为基准构建第四关节点,以肘部轮廓中心为基准构建第五关节点,并分别确定各关节点在所述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析单元获取关节节点图中关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解析单元确定所述第二关节点与所述第三关节点所构成的第一连线,确定所述第三关节点与所述第四关节点所构成的第二连线,确定所述第五关节点与所述第二关节点所构成的第三连线,确定所述第一关节点与所述第二关节点所构成的第四连线,以及,所述第一解析单元确定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第一夹角β1,确定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三连线的第二夹角β2,确定所述第四连线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Y轴的夹角β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析单元基于所述关节节点图中关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解析获取驾驶员的位姿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解析单元将所述第一夹角β1与预设第一夹角对比参量β01进行对比,将所述第二夹角β2与预设
第二夹角对比参量β02进行对比,将所述第三夹角β3与预设第三夹角对比参量β03进行对比,其中,在第一角度对比结果下所述第一解析单元解析驾驶员位姿状态为第一位姿状态;在第二角度对比结果下所述第一解析单元解析驾驶员位姿状态为第二位姿状态;所述第一角度对比结果为β1>β01且β2<β02且β3>β03,所述第二角度对比结果为β1<β01且β2>β02且β3<β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析单元实时确定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基于所述第一压力值的变化情况判定是否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值发生变化时所述重力值对应的重力值变化量
△
M,其中,在第一压力变化情况下,所述第二解析单元获取所述重力值变化量,所述第一压力变化情况为所述第一压力值发生变化,且所述第一压力值的压力值变化量大于预设压力变化量对比参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析单元将所述第一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良,陈维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宏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