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超哑光饰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68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饰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料、超哑光饰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所述涂料包括以下原料: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料、超哑光饰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饰面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涂料、超哑光饰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饰面材料等产业的日臻成熟,以及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在关注饰面材料色彩与风格多样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及安全环保等性能,具有耐刮擦、耐污、易清洁等功能的新型饰面材料,开始走俏市场。
[0003]目前已报道的制备耐刮、耐污、易清洁的饰面材料哑光产品的方法主要是:(1)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PMMA)、聚酯基片(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薄膜(PETG)等基材膜的表面涂布含哑粉的功能性涂层,之后采用UV准分子进行预固化和UV固化;该方法制备的哑光饰面材料,由于哑粉的存在,导致其耐刮、耐污、易清洁性能都不够优秀,且持久性能差。(2)在PMMA、PET或PETG膜表面涂布高镜面功能性涂层,之后在该涂层表面复合哑光离型膜,最后再采用UV固化;该方法由于多了一道覆膜工艺,不仅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同时还降低了产品的良品率。另外,UV固化往往存在固化反应不完全的缺陷,从而对饰面材料的耐刮、耐污、易清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0004]因此,如何对哑光饰面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升其耐刮、耐污及易清洁,并改善产品良品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哑光饰面材料的耐刮、耐污、易清洁性能欠佳,进而通过优化材料配方,提供一种耐刮、耐污、易清洁性能俱佳的涂料。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哑光饰面材料制备工艺所存在的固化反应不完全、工艺复杂的缺陷,进而通过在优化材料配方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方法,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完全固化的超哑光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由该工艺制得的超哑光饰面材料耐刮、耐污、易清洁,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料,以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涂料的原料组成包括:
[0009]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65

85%、丙烯酸酯单体10

30%、助剂0.5

1%、纳米二氧化钛0.1

1%以及溶剂0

5%;
[0010]所述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括质量比为1:1

3的三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六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1:0.3

0.5:0.1

0.5的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助剂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芳烷基改性聚二甲
基硅氧烷、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醋酸丁酯、醋酸乙酯、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四氢呋喃甲酯(THFA)、单官能环氧比硒酸酯、丙烯酸苯氧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中的至少一种。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哑光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1)由上述涂料的原料按比例混匀后,涂覆于基材的表面A上,形成浆料层;
[0019](2)将所述基材的浆料层压贴在粗糙表面A

上,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电子束辐照固化处理,形成固化膜;
[0020](3)将所述固化膜与所述粗糙表面A

剥离,得到所述超哑光饰面材料。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材为PETG膜、PVC膜、PP膜、PET膜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材的厚度为0.05

0.2mm,若厚度过厚,低能电子束无法穿透基材,造成涂层无法固化或固化不完全。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材上所述涂料的涂布量为6

40g/m2。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材的运动速度为50

300m/min。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面A

的表面粗糙度为1.25

2.0μm,由此可以保证涂层表面获得的哑光效果更加幼小、低光泽,同时使表面不易藏污纳垢,易于清洁。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面A

由磨砂辊提供,磨砂辊的直径0.6

1.2m,辊内通有冷却水,带走辐照过程产生的热量;磨砂辊的速度必须与基材运动速度同步,否则会使涂层与磨砂辊表面打滑。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束辐照的剂量为10

50KGy,若辐照剂量过高,会对基材造成严重分解,影响产品物理性能。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束辐照的加速电压为120

250KeV,加速电压越大,电子束的穿透能力越强;当加速电压过低,电子束无法穿透基材或穿透后电子束能量不足,涂料无法固化或固化不完全;因此当基材厚度为0.05mm时,可采用120KeV的加速电压;当基材厚度为0.20mm时,可采用250KeV的加速电压。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电子束辐照所述基材的表面B的中部。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1)中还包括对所述浆料层进行烘干处理的步骤,烘干温度为20

60℃,烘干时间为0

30s;在浆料无溶剂的条件下,不需要烘干,直接进行固化。
[003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由上述制备工艺制备得到超哑光饰面材料。
[0032]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超哑光饰面材料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
[0033]配料单元,用于将上述涂料的原料按比例混匀;
[0034]涂布单元,用于将所述涂料涂覆于基材的表面A上形成浆料层;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涂料的原料组成包括: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65

85%、丙烯酸酯单体10

30%、助剂0.5

1%、纳米二氧化钛0.1

1%以及溶剂0

5%;所述氟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括质量比为1:1

3的三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和六官能团聚氨酯丙烯酸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特征A~C中的任意一项:A.所述丙烯酸酯单体包括质量比1:0.3

0.5:0.1

0.5的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助剂为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芳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C.所述溶剂为醋酸丁酯、醋酸乙酯、丁酮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四氢呋喃甲酯、单官能环氧比硒酸酯、丙烯酸苯氧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4.一种超哑光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的原料按比例混匀后,涂覆于基材的表面A上,形成浆料层;(2)将所述基材的浆料层压贴在粗糙表面A

上,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电子束辐照固化处理,形成固化膜;(3)将所述固化膜与所述粗糙表面A

剥离,得到所述超哑光饰面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哑光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PETG膜、PVC膜、PP膜、PET膜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基材的厚度为0.05

0.2mm;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发林锦樑何顺辉郭照佳任振辉吴天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安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